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综述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对C-D生产函数法、增长速度方程法(Solow余值法)、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TFP)、固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CES)、边界生产函数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等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进行了综述,并进行了比较与评价,认为TFP指数法中的Translog指数法能够区分要素数量和质量分别对产出的贡献,可推广应用。并指出,在要素投入变量选取上要全面考虑农、林、牧、渔四业,不能偏颇于种植业。

关键词: 农业科技进步 贡献率 测算方法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砂田补灌水氮互作对西瓜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旱砂田西瓜在有限补灌条件下的最佳水氮耦合形式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设计,石开究不同补灌量(W:0、35、70、105 m~3·hm~(-2))和施氮量(N:0、120、200 kg·hm~(-2))处理对旱砂田西瓜生长、产量、品质以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叶片的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随着补灌量的增加而增加;西瓜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氮量在0~120kg·hm~(-2)时,西瓜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品质指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120kg·hm~(-2)时不再显著增加,甚至有下降趋势;水氮耦合对西瓜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互作效应显著,其中灌水的增产效应大于氮肥,以W_(70)N_(200)和W_(105)N_(120)处理的西瓜产量最高,较对照分别增产42.4%和40.4%水分利用效率随水氮组合水平的提高而增加,W_(70)和W_(105)水平下的所有施氮处理均在26 kg·m~(-3)以上,W_(105)N_(120)处理的西瓜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最高.综合考虑备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砂田西瓜生育期补灌量105m~3·hm~(-2)、施氮量120kg·hm~(-2)处理为产量和效益兼优的最佳水氮组合.

关键词: 水氮互作 微量注射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利用率 旱砂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技术控制措施

山西建筑 2015

摘要: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从材料、设计、施工三方面着手,提出了选用低水化热水泥、设置后浇带和伸缩缝、合理选择浇筑方法等控制措施,并总结了相应的保温保湿养护方法,可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裂缝 浇筑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技术规程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介绍了农田土壤残留地膜的监测、资料统计、成果表达等技术流程,包括覆膜作物选择、覆膜方式选择,监测点数确定、监测地块选择,采样方法、样品处理及统计测定方法等地膜残留监测的全过程。

关键词: 农田 地膜残留 监测 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PSPS基因的克隆及油用亚麻表达载体的构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抗草甘膦油菜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抗草甘膦油菜的5-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EPSPS,并导入农杆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扩增获得EPSPS基因全长1 377bp,共编码459个氨基酸.测序结果表明,其与美国Monsanto公司获得的专利(US5633435)中已知的CDS序列完全一致,表明成功构建了EPSPS植物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农杆菌菌株LBA4404中.

关键词: 油用亚麻 抗草甘膦 EPSPS基因 表达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草对全膜双垄沟播田集水保墒效果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陇东旱塬区测定了杂草对全膜双垄沟播田地膜完好性及集水保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于播前20d开始发生,以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受害最大,膜面被重度撑起和撑破,集水沟消失,田间集水保墒性处于最差状态;出苗期至幼苗期受害较重,地膜被中度撑起但未被撑破,集水沟明显变浅,田间集水性处于欠佳状态,保墒性尚好;孕穗期以后,杂草逐渐腐烂死亡,之前被撑起的膜面逐渐回落,其危害逐渐减小甚至消失。玉米生育时期越晚、土层越浅,杂草引起全膜双垄沟播田土壤水分下降的幅度越大,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下降6.6~27.5g/kg,0~100cm土层下降22.6~6.0g/kg。杂草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均产生不良影响,其中穗粒数显著减少是引起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草害区玉米减产20.76%。

关键词: 杂草 全膜双垄沟 玉米田 集水保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草地牧草消化率季节动态与营养品质的关系研究

草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选用5只瘤胃瘘管羊,用尼龙袋法对采自甘肃玛曲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甘肃张掖平山湖荒漠草原及新疆温性草原天然混合牧草的干物质消化率(DMD)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的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牧草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荒漠草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牧草干物质消化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6月体内消化率达到最高,而平山湖荒漠草原表现相反趋势。新疆温性荒漠草原则随着季节的变化,从花期—果期—枯草期牧草干物质消化率逐渐降低。玛曲高寒草甸牧草干物质消化率与牧草粗蛋白含量(C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牧草中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牧草生育期与CP含量和DMD呈极显著负相关,与DM,ADF,NDF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在高寒牧区,6,7和8月牧草营养价值较高,可满足放牧家畜维持和生产能量需要。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沼泽化草甸 荒漠草原 天然牧草 干物质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PSIM的油用亚麻叶面积指数模型构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模拟油用亚麻叶面积指数,构建油用亚麻生长模型,本文研究环境效应和作物遗传特性对叶面积指数的作用,分别利用2012-2013年定西试验区不同密度、2012-2013年榆中试验区不同施氮、磷量试验测量数据构建模型,采用潜在叶片数、叶片尺寸和种植密度构建潜在叶面积指数;研究同化作用、水分和氮素胁迫的限制构建实际叶面积指数;研究熟化、光竞争、水分胁迫等引起的衰老叶面积指数,从而构建基于APSIM(农业生产系统模型)的油用亚麻叶面积指数模型。利用2014年定西和榆中的实际测量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油用亚麻叶面积指数,RMSE最小值0.043,最大值0.672,决定系数R2取值范围0.56~0.98,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定西试验站合理密植7.5×106粒·hm-2,可获最大叶面积指数(盛花期)3.92,榆中试验区最佳施氮量75kg·hm-2、施磷(P2O5)量75kg·hm-2在盛花期获得最大叶面积指数4.486。

关键词: 油用亚麻 潜在叶面积指数 衰落叶面积指数 APSIM 投影寻踪自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档案标准建设的实践探讨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5

摘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档案是农业科研事业存史、育人、研究参考和借鉴的重要依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其标准建设的必要性、研究设计和实施效果等进行了实践探讨,旨在为拓宽档案收集领域、加强安全规范管理、提升利用服务能力建立科学指导依据。

关键词: 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档案 研究设计 标准建设 实施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市郊园林绿化土壤改良培肥效果试验初报

草原与草坪 2015 CSCD

摘要:针对兰州市绿化用土的盐分含量高、养分含量低且绿化用土不足的现状,以兰州市郊低山丘陵前沿台坪阶地黄绵土为研究对象,用小叶扶芳藤为指示植物,进行了7种土壤改良剂的培肥改良试验,测定了0~10、10~20和2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pH,电导率含量和小叶扶芳藤的成活率。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改良剂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养分和小叶扶芳藤的成活率,在0~40cm土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培肥效果呈下降的趋势,综合评定施用后的电导率、pH、有机质等指标,以处理7(羊粪+磷肥+尿素)的培肥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 土壤改良 培肥效果 小叶扶芳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