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有机废弃物再生环保型基质在观赏植物上的应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CSCD
摘要:有机废弃物蘑菇基、枯枝落叶、锯屑、秸秆及柴草等含有大量矿质元素和有机质,作为可利用的再生资源一直受到重视,其集中有效地用作观赏作物基质正在被研究和开发。天然泥炭是极好的养花基质,过度开采已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破坏,而大量有机废弃物及可利用垃圾却随处可见。研究以有机废弃物作为农业再生资源,再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高热灭菌,生产具有环保型特点的栽培基质,用于非食用性植物生长需要,完全可取代泥炭。这种天然泥炭替代物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对清除垃圾及减少有害物质保护环境有重要作用。


大豆疫霉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CSCD
摘要:以大豆疫霉F8-6菌株为实验材料,分析了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Tag DNA聚合酶、dNTP、M g2+的浓度对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确定了25滋L大豆疫霉ISSR反应中模板DNA的用量应在20~30ng,M g2+浓度为2m m ol·L-1,dNTP浓度为0.1m m ol·L-1,TagDNA聚合酶用量为1.5U时ISSR-PCR扩增效果最佳。


发酵时间和乙二酸前体对小核盘菌生物除草剂致病力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粉碎的大麦颗粒为培养基,采用固体发酵法制作小核盘菌 Sclerotinia minor Jagger 生物除草剂,研究发酵时间和乙二酸生物合成前体物质对除草菌的生活力、致病力及乙二酸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除草菌除草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发酵7天的液体菌种生产的除草菌生活力达到最大,为65.0 mm,发酵6天的液体菌种生产的除草茵致病力达到最大,为55.8 mm;固体发酵6天的除草菌的生活力、致病力和乙二酸产量均达到最大,分别为64.3 mm、54.3 mm 和0.131 mg/g;添加乙二酸前体对除草菌生活力没有明显影响。添加浓度为56mmol/L 的琥珀酸钠和柠檬酸后,除草菌中乙二酸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4.4%和39.7%,除草菌的致病力分别增加了12.4%和5.4%,乙二酸产量与致病力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关键词: 发酵时间 乙二酸前体 小核盘菌 生物除草剂 致病力


不同施氮量对大豆吸收化肥氮效率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以(1 5NH4)2SO4 作为标记氮肥,设三个氮肥量,对大豆植株地上部的氮肥吸收率加以研究,结果表明,高氮肥能促进大豆植株对化肥氮的吸收,在低氮处理下,子粒对化肥氮的吸收率更高;大豆各部位间相比,叶片对氮肥吸收率最高,茎、荚果次之,叶片、茎的氮肥吸收率随大豆生长发育而逐渐降低,荚果则呈现高-低-高的变化。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致病力分化测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个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为鉴别寄主,对不同来源的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菌株进行了致病力分化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差异,不同菌株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病斑大小、形状、边缘颜色、晕圈大小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菌株间有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


芸薹属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芸薹属是十字花科植物300多个属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属,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拟南芥和芸薹属在十字花科中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它们之间的比较作图,两者之间的共线性被大量发现。模式植物拟南芥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这为芸薹属作物的基因组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芸薹属作物的功能基因组学能够进一步明确不同发育时期基因的功能,为解释芸薹属的进化提供基因证据。就芸薹属植物在比较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最新进展,特别是芸薹属与模式植物拟南芥在基因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