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腐植酸对西葫芦幼苗生长、生理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为研究黄腐酸钾、腐植酸钾、生化腐植酸钾对不同水分条件下西葫芦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西葫芦为试验材料,将3种腐植酸钾与3种水分处理相结合,研究西葫芦幼苗生长、生理及水分利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程度水分条件下,与未添加腐植酸钾的幼苗相比,添加腐植酸钾处理的西葫芦幼苗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均显著增加,且生化腐植酸钾作用最显著.在同种腐植酸钾作用下,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西葫芦幼苗抗氧化酶CAT和SOD活性呈增加趋势,水分利用率提高,且生化腐植酸钾处理的幼苗水分利用最充分.综合分析表明,添加腐植酸钾可缓解水分胁迫对幼苗的影响.

关键词: 西葫芦 腐植酸 生长指标 生理特性 抗氧化酶 水分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园不同土壤深度细菌多样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梨园不同土壤深度细菌微生物群落变化情况,为梨园精准施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孔庄试验基地梨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深度土壤(5~15 cm、15~25 cm和25~35 cm)的理化性质及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揭示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结果】梨园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不同深度土壤相同OTUs为3025个,一致性达60.00%。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均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且各指数在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PCoA)分析发现,5~15 cm与15~25 cm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25~35 cm与5~15 cm、15~25 cm土壤群落结构均差异较大。土壤细菌门水平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为主;细菌属水平以RB41、念珠菌固体杆菌属(Candidatus Solibacter)和藓杆菌属(Bryobacter)为主;细菌种水平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相对丰度为最高。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与变形菌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均与香农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土壤深度对梨园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细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较强。不同梨园土壤深度下细菌群落的分布情况,可作为改善细菌群落多样性依据。

关键词: 梨园 土壤 细菌 群落多样性 丰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苍术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生防菌筛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导致北苍术根腐病的病原菌,本实验从承德市感病北苍术块茎中分离病原微生物,并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性进行回接验证.研究分离获得的具有致病性的病原菌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从健康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94株根际微生物,通过平板拮抗筛选获得2株生防菌,分别为菌株SFJ-27和菌株SFJ-41,平板对峙实验结果表明2株生防菌抑菌率均在50%以上.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2株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盆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SFJ-27与菌株SFJ-41对北苍术根腐病具有明显的生防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52.27%和68.19%.研究表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可以导致北苍术根腐病的发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北苍术根腐病具有防治作用.

关键词: 北苍术 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生防芽孢杆菌 药用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熟桃新品种'美琳'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美琳’是从以‘93-1-32’为母本,‘早熟有明’为父本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优质、中熟桃新品种。树势强健,花粉量大,自花结实率高。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19 g。茸毛短而少,果面洁净,80%以上着鲜红色。果肉白色,硬溶质,硬度较大,风味甜,有微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鲜食品质佳,离核。石家庄地区7月上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05 d,果实采收期长。盛果期产量37 500 kg·hm-2

关键词: 优质 中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品质及氮素效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探索河北山前平原区有机肥替代氮肥的配比,以期为该区小麦氮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依据。在河北永年博远农场连续2 a进行大田试验,设置5个有机肥和无机肥组配处理。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20%和40%的化肥,可显著提高穗粒数和产量,较高氮处理和节氮处理产量提高4.0%以上,穗粒数增加3.6~5.6粒。籽粒品质指标大多为替代率20%和40%的处理和节氮处理较优,主要为稳定时间增加2.2~2.7 min,拉伸面积增大10.5~17.5 cm~2,最大拉伸阻力增大28.0~75.5 EU。氮效率各项指标大多为替代率20%的处理较优,其中氮肥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氮收获指数较高氮处理分别提高109.3%,9.3%,11.3%,较节氮处理分别提高6.9%,8.5%,8.3%。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0~20 cm土壤硝态氮均出现“表聚现象”,含量增加,较节氮处理高38.5%以上;20~40 cm土壤硝态氮则表现为节氮处理和高氮处理显著较高。20%有机肥替代氮肥小麦产量和品质俱佳,显著改善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提高小麦对氮素吸收利用,环境效益显著。

关键词: 小麦 有机肥 化肥 产量 籽粒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咸淡水轮灌对滨海盐碱地设施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在滨海盐碱地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咸水淡水轮灌次数处理:1∶1(T1)、2∶1(T2)、3∶1(T3)、4∶1(T4),以淡水灌溉为对照,探究不同灌溉模式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盐碱地设施番茄咸水灌溉制度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在咸淡水轮灌处理下,番茄的生物量随着咸水灌溉次数的增加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T1、T2处理下植株生物量积累明显,与对照达到显著水平;随着咸水灌溉次数的增加,T1、T2处理产量及单果重较对照无明显变化,其他处理番茄产量、单果重显著降低;从果实品质分析,各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果实品质.综合分析,T1、T2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番茄正常生长及产量稳定,并提高了果实品质,是滨海盐碱地区合理有效的咸淡水轮灌模式.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咸淡水轮灌 设施番茄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丹参多糖缓解小鼠乳腺炎症和过氧化反应的作用与机制

中国兽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丹参多糖对乳腺炎症损伤的缓解作用和机理,将60只分娩昆明母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多糖用药组(250,500,750 mg/kg),从分娩结束开始记作第1日,连续灌胃7 d,第8日使用LPS建立乳腺炎模型,24 h后眼球取血并剥离保存乳腺组织。观察比较小鼠临床表现和乳腺外观变化;通过H&E染色比较小鼠乳腺病理组织学变化;通过ELISA测定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通过生化试剂盒检测乳腺组织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采用IHC法半定量分析IκB-α、IKK和NF-κB表达水平;通过qPCR检测IκB-α、IKK和NF-κB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乳腺组织出现明显红肿和出血点,镜下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丹参多糖用药组较模型组T-NOS活力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SOD、CAT活力和GSH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丹参多糖用药组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IκB-α、IKK和NF-κB在mRNA转录水平上,除丹参多糖低剂量组的NF-κB mRNA水平与模型组无差异外(P>0.05),各剂量组的其余指标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以上结果表明丹参多糖可显著缓解小鼠乳腺组织炎症和过氧化反应,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改善炎症损伤。本研究为临床上应用丹参多糖防治奶牛乳腺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丹参多糖 小鼠 乳腺炎 炎症损伤 氧化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杀虫药剂对棉花苗蚜的田间防效比较

农药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杀虫药剂对棉花苗蚜的防治效果.[方法]对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双丙环虫酯、噻虫嗪4种防治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在推荐用量范围内,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整体防效最好,表现出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4 d,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6.0、9.0、12.0 g a.i./hm2用量处理的卷叶株率低于防治指标,株高和棉苗干质量显著高于对照,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和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在推荐用量上限使用对苗蚜为害具有控制作用.[结论]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和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可在苗蚜防治中替代防效低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氟啶虫胺腈和氟啶虫酰胺选择高推荐用量,双丙环虫酯推荐用量6.0~9.0 g a.i./hm2,注意严格控制药剂使用剂量和合理轮换.

关键词: 苗蚜 防治效果 替代药剂 轮换用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光膜对育肥羔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条件下,单彩钢屋顶外铺反光膜对育肥羔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理化指标的变化。选取(120±20)日龄、体重(35.79±1.39) kg的杂交育肥公羔468只,随机分到结构相同的2栋棚舍,其中一栋棚舍单彩钢屋顶外铺反光膜(铺膜舍),另一栋为对照舍(没有铺反光膜),每栋舍设3个羊栏,每个羊栏为1个重复,每个重复78只羊。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铺膜舍较对照舍日平均温度降低0.53℃,在09:00—12:00期间,铺膜舍温度较对照舍降低1.10~1.33℃,且每天羔羊处于重度热应激的时间减少了2 h。2)铺膜舍羔羊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舍显著提高了10.97%(P<0.05),但2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舍相比,铺膜舍羔羊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了18.90%(P<0.05)。3)铺膜舍羔羊全血中红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舍(P<0.01),分别降低了7.51%和33.73%,全血白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对照舍显著降低(P<0.05)。另外,铺膜舍羔羊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较对照舍显著提高了16.36%(P<0.05),而血清皮质醇和葡萄糖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8.24%和9.88%(P<0.05)。综上所述,反光膜可有效降低羊舍环境温度,缓解育肥羔羊的热应激。

关键词: 反光膜 育肥羊 消化率 理化指标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霜脲氰抗性动态监测及药效验证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监测河北、内蒙古和吉林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霜脲氰的抗性时空动态,明确霜脲氰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抗药性治理和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9年共采集分离到824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验证霜脲氰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对霜脲氰抗性水平较低且抗性发展缓慢,平均EC50、平均抗性倍数、抗性频率和抗性指数随着监测年限及地域的不同而波动,但整体上趋于低位平稳.不同年份检测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对霜脲氰的平均EC50为0.06-0.44 μg·mL-1,平均抗性倍数为0.29-2.18,抗性指数为0.25-0.47.2011和2017年仅检测到敏感菌株,2012-2016年抗性菌株频率为1.90%—58.57%,2018年和2019年抗性菌株频率分别为20.83%和88.14%.不同省(自治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对霜脲氰的平均EC50为0.17-0.18 μg·mL-1,平均抗性倍数为0.85-0.91,抗性频率为16.61%—22.22%,抗性指数为0.29-0.31.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20%霜脲氰SC、72%霜脲氰·代森锰锌WP、52.5%噁唑菌酮·霜脲氰WG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为81.5%—87.1%,显著高于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的防治效果(61.8%—69.3%).[结论]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对霜脲氰总体上保持敏感,霜脲氰单剂及其与代森锰锌或噁唑菌酮的混剂对晚疫病仍有良好防治效果.在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产生抗性的地区,20%霜脲氰SC、72%霜脲氰·代森锰锌WP和52.5%噁唑菌酮·霜脲氰WG可作为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的替代药剂使用,但仍需密切监测马铃薯晚疫病菌对霜脲氰的田间抗性发生动态,限制霜脲氰及混剂一个生长季节的使用不超过两次且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交替或者混合使用.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霜脲氰 抗性动态 霜脲氰混剂 田间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