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不同生物制剂对南方根结线虫杀虫活性与防治效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生物制剂对南方根结线虫杀虫活性及其防治效果,采用实验室分离培养的10株芽孢杆菌和2种山杏壳木醋液对南方根结线虫进行杀虫活性筛选,并利用温室盆栽番茄实验和番茄田间试验对筛选出的制剂进行防治效果验证.室内生测验证实验表明,有4株芽孢杆菌发酵液和山杏壳木醋液对南方根结线虫有较好的毒杀作用.菌株XYG169发酵液对线虫校正死亡率为84.9%;菌株BMT295发酵液对线虫校正死亡率为100%;菌株BMT256发酵液对线虫校正死亡率为97.9%;菌株YLT74发酵液对线虫校正死亡率为80.7%.山杏壳木醋液稀释100、200、400、600倍和800倍溶液的线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100%、92.8%、65.4%和42.5%.盆栽实验表明BMT295粉剂4 g+山杏壳木醋液300倍液处理防效最好,相对防效为74.00%.田间试验表明BMT295粉剂+山杏壳木醋液300倍液处理对南方根结线虫防治效果最好,其相对防效为64.54%,该结论与盆栽实验结论一致.综合室内生测实验、盆栽实验和田间试验结果,BMT295粉剂和山杏壳木醋液联合使用防治效果显著,可以作为生物杀线虫剂进一步在田间试验推广.

关键词: 番茄根结线虫病 南方根结线虫 生物防治 芽孢杆菌 木醋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甜樱桃新品种晚蜜露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晚蜜露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选育的晚熟型甜樱桃新品种,该品种是通过对甜樱桃Stella自然授粉获得的实生种子进行胚抢救获得.该品种果个大,平均单果质量10.92 g,最大单果质量可达14.2 g;果实呈心形,果皮紫红色,有光泽,缝合线不明显,果顶平,果柄细长;果肉呈红色,肉厚多汁,可食率达94.7%,肉质较硬,果实去皮硬度为2.18 kg·cm-2,耐贮运;果实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8.12%,可溶性糖含量为11.0%,可滴定酸含量为0.46%,鲜食品质上等;丰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在河北省秦皇岛和唐山地区果实发育期为62 d左右,6月中旬成熟.目前,该品种在河北省樱桃适栽区已进行栽培,并在向更广阔的区域推广栽培.

关键词: 甜樱桃 新品种 晚蜜露 晚熟 抗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多彩花生种皮颜色的关键代谢物及ANS基因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影响花生种皮颜色的关键代谢物及花青素合成酶(ANS)基因,以5种不同种皮颜色的花生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种皮中花青素代谢物组成、ANS家族基因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5个花生品种(系)种皮中检测到3大类,共19种花青素糖苷类物质,其中黑种皮中最多为17种,白种皮最少仅为4种,表明随着种皮颜色的加深,花青素糖苷类物质种类也逐渐增多。对5个ANS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仅有Ahy_Scaffold1g106620的表达量较高,其他4个基因基本不表达或表达量较低。且Ahy_Scaffold1g106620随着种皮颜色加深,表达量显著升高,推测Ahy_Scaffold1g106620是调控花青素合成的关键基因。进一步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hy_Scaffold1g106620与19种糖苷物质中的12种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0.82;而Ahy_A02g006729仅与3种花青素类糖苷物质呈现显著相关性,其他3个基因与种皮中花青素类物质含量无关,结果表明,Ahy_Scaffold1g106620是ANS家族中影响花青素物质积累的关键调控基因。以上研究结果初步发现了影响多彩花生种皮颜色的主要代谢物及ANS家族中关键的调控基因。

关键词: 花生 花青素 ANS基因 代谢物 种皮颜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葡萄主要理化指标及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华北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面临干旱、盐、热及冷胁迫等非生物胁迫影响。其中,干旱胁迫是抑制葡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尽管葡萄属于较为耐旱的果树作物,但我国主要葡萄栽培区域约一半地区属于干旱及半干旱气候,在这些地区干旱胁迫往往威胁到葡萄的正常生长,是制约葡萄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障我国葡萄的健康发展,目前,针对干旱胁迫对葡萄影响的研究、合理灌溉制度的制定、抗旱品种的选育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介于干旱胁迫对葡萄较为广泛的影响,为了应对干旱胁迫,葡萄进化出了一系列调控机制来平衡干旱胁迫带来的影响,本研究首先从葡萄耗水规律分析了葡萄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程度,其次,分析干旱胁迫对光合作用、渗透调节、活性氧调节的影响,从生理角度探讨了干旱胁迫对葡萄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且通过对干旱胁迫下对葡萄果实的品质与产量进行分析,综述了干旱胁迫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对如何合理利用干旱胁迫提升葡萄品质等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葡萄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葡萄 干旱胁迫 理化指标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苏甲羟戊酸-5-磷酸激酶基因PfPMK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甲羟戊酸-5-磷酸激酶(PMK)在紫苏萜类物质生物合成代谢通路中的重要作用,对紫苏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紫苏PMK基因参考序列,采用基因克隆技术从紫苏中克隆了PMK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对紫苏PMK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苏PMK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1524 bp,编码50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fPMK的分子质量为54.73 ku,等电点为5.20,为亲水蛋白;紫苏PfPMK氨基酸与SmPMK、SsPMK、SbPMK和PvPMK同源性较高,说明紫苏PfPMK蛋白在进化过程中保守性较强.亲缘关系分析显示,PfPMK与丹参和一串红的PMK亲缘关系很近,在线软件WoLF-PSORT预测PfPMK蛋白可能定位于质膜或内质网膜上.qRT-PCR结果表明,PfPMK基因在紫苏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在根中的表达量高于在叶和茎中的表达量;紫苏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qRT-PCR分析显示,PfPMK基因在9月中下旬表达量较高.首次从紫苏中克隆出PfPMK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属于甲羟戊酸-5-磷酸激酶基因,参与了紫苏萜类物质的生物合成.

关键词: 紫苏 PfPMK 萜类 生物信息学 功能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新品种'石莓11号'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莓‘石莓11号’是由‘甜查理’ב天香’杂交选育而成的。果实圆锥形,平均单果质量一级序果为34.5 g,二级序果为22.3 g;果面红色、光泽度好;果肉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2%~11.5%;果实硬度大(0.540 kg·cm-2),耐贮运;丰产,平均单株产量477.6 g。适宜露地栽培。

关键词: 草莓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致病疫霉对缬菌胺敏感基线的建立及抗性风险评估

农药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对缬菌胺的敏感基线,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河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和四川省未使用过缬菌胺的地区采集分离的105个致病疫霉菌株对缬菌胺的敏感性;为明确致病疫霉对缬菌胺产生抗性突变体的难易程度,进行了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试验;为明确缬菌胺与常用药剂之间的交互抗性,测定了8个抗缬菌胺突变体及其6个亲本敏感菌株对6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05株致病疫霉对缬菌胺的EC50值范围为0.0594~0.159 mg/L,平均EC50值为(0.102 ± 0.024)mg/L,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缬菌胺对105株致病疫霉的平均EC50值作为致病疫霉对缬菌胺的敏感基线;通过紫外诱变敏感菌株菌丝体获得了4个抗缬菌胺的突变体,其抗性水平介于3.1~14.9倍之间,突变频率为0.54%,通过紫外照射敏感菌株孢子囊悬浮液获得了2个抗性水平分别为8.1倍和8.2倍的抗性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33 × 10-7;通过在含缬菌胺的黑麦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继代培养敏感菌株11代,获得2个抗性水平分别为3.1倍和9.4倍的抗性突变体.缬菌胺与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存在交互抗性,与氟吡菌胺、嘧菌酯、甲霜灵和霜脲氰不存在交互抗性.初步推测致病疫霉对缬菌胺具有低到中等抗性风险,建议在生产上将缬菌胺与其他类型杀菌剂交替或混合使用,以延缓致病疫霉对缬菌胺抗性的产生.

关键词: 致病疫霉 缬菌胺 敏感基线 抗性突变体 交互抗药性 抗性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菌NCD-2菌株定量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棉花根际定植检测中的应用

棉花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生防枯草芽孢杆菌NCD-2菌株的定量检测体系,明确生防菌在棉花根际土壤中的定植情况.[方法]根据NCD-2菌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构建NCD-2菌株的实时PCR检测体系,并检测NCD-2菌株在棉花根际的定植情况.[结果]所构建的NCD-2菌株实时PCR检测体系能够特异性地定量检测土壤中NCD-2菌株的数量.用有效活菌数109 mL-1的NCD-2菌液处理棉种,在灭菌土中播种后8d和16 d,用实时PCR检测其在棉花根际土壤中的定植数量分别为1.14×105g-1和9.5×104g-1,与传统计数法检测的结果(2.15×105g-1和2.45×105 g-1)高度相关,2种方法结果的相关系数在播种后8d时为0.99,在播种后16d时为0.95.而将NCD-2菌株处理后的棉种播种于含有立枯丝核菌的土壤中后16d,用实时PCR检测其在根际土壤中的定植数量为7.6×105g-1,此时NCD-2菌株对棉花立枯病防治效果达到67.9%.[结论]所构建的实时PCR检测体系能够准确检测NCD-2菌株在根际土壤中的定植情况,为高效使用NCD-2菌株防控病害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定量检测 根际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棉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棉NCED3基因克隆及其抗旱功能分析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NCED)是脱落酸(ABA)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被证实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及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为了挖掘、鉴定棉花抗旱相关的NCEDs基因,本研究克隆了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GaNCED3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了干旱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特性;并遗传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研究了该基因在干旱应答中的功能.结果显示,GaNCED3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1794 bp,其编码的蛋白质包含597个氨基酸.该基因在干旱胁迫处理后上调表达,在处理3 h的根中表达量最高,是对照的27.6倍.在萌发期进行甘露醇模拟的干旱处理,超表达GaNCED3的转基因拟南芥种子萌发率和绿苗率均高于野生型.在幼苗期进行自然干旱处理后,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游离脯氨酸积累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本研究初步证明了外源超表达GaNCED3基因使植株抗旱能力增强,为进一步研究GaNCED3干旱应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抗旱育种提供了候选基因资源.

关键词: 棉花 干旱 NCED3 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 基因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玫瑰香味葡萄新品种‘黄金蜜’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金蜜’是从‘红地球’ב香妃’的杂交后代中选出的欧亚种早熟鲜食葡萄新品种。果穗大,平均单穗质量703.5 g。果粒近圆形,黄绿色至金黄色,平均单粒质量9.5 g;果肉硬脆,有玫瑰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0%,可滴定酸含量0.58%。耐贮运,挂树期长。早果性强,果实生育期短。丰产性好,产量26.3 t·hm~(-2)。在京津冀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露地和设施栽培,在南方多雨地区避雨栽培。

关键词: 葡萄 鲜食 早熟 玫瑰香味 耐贮运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