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京津冀主栽板栗品种果实甜度差异分析及评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京津冀主栽板栗品种可溶性糖成分及含量差异特征,综合评价果实甜度,为板栗产业高甜度品种选择、培育和特异资源利用提供依据。以32个京津冀主栽板栗品种为材料,采用“板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中的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采后40 d可溶性糖相关的11个性状开展系统调查,并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品质评价。结果表明:1)京津冀主栽板栗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 SSC)均值为24.33%,总糖含量(Total soluble sugar, TSS)均值为20.80%,整体甜度较优。2)板栗果实11项甜度指标在主栽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可用于综合评价板栗甜度;其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异程度显著低于各可溶性糖成分和生化甜度的变异程度,各个可溶性糖成分和含量间的差异是板栗品种多样甜度的主要来源。3)相关性分析中6种可溶性糖成分间无显著相关性,指标间较为独立。4)32个品种聚为3类不同甜度的等级,高甜类型(HS)有9个品种,D值为0.50以上;中甜类型(MS)有18个品种,D值为0.30~0.50;低甜类型(S)有5个品种,D值为0.30以下。本研究结果为京津冀主栽板栗品种甜度、等级划分与科学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板栗 可溶性糖 生化甜度 差异分析 甜度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用麦类作物的生物量积累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规律

草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饲用麦类作物生物量积累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规律,2016-2018年在华北平原的河北衡水测定了黑麦、冬性饲用小黑麦、冬小麦、粮饲兼用型小黑麦、燕麦、青稞和春性饲用小黑麦7类麦类作物从拔节期至蜡熟期的生长发育进程、生物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黑麦、冬性饲用小黑麦、冬小麦和粮饲兼用型小黑麦一般在5月中下旬达到乳熟期,而燕麦、青稞和春性饲用小黑麦一般在6月上旬.7类麦类作物的平均生物量从拔节期的2.72×103 kg·hm-2增长到蜡熟期的10.19×103 kg·hm-2,其中冬性饲用小黑麦在各个生育期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P<0.05),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61.4%.7类麦类作物的粗蛋白含量随着生育期进程逐渐降低,淀粉含量逐渐升高,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开花期前逐渐升高,开花期后略有下降.采用Milk 2006综合评价7类麦类作物饲用品质显示,冬小麦从孕穗期后饲用品质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吨干物质产奶量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6.9%.综合生物量和饲用品质及生育期,冬性饲用小黑麦拔节期至蜡熟期hm2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P<0.05),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46.3%,综合表现好,适于在华北平原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饲用麦类 生物量 营养成分 动态变化 Milk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Fluent流场模拟的立式好氧堆肥反应器设计及试验验证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好氧堆肥反应器搅拌不均造成的堆肥过程中堆体空间腐熟度进程不一致等问题,设计了有效容积为1 m~3、内设 3 层桨式搅拌装置的立式好氧堆肥反应器,以香菇菌渣与鲜鸡粪湿重比 4∶1 混合为堆肥物料,利用Fluent 对搅拌装置进行流场模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堆肥物料在流场中做上下循环运动,物料混合均匀;中层堆体温度最先达到高温期 55 ℃以上,其次为上层堆体、下层堆体,高温期持续时间满足 GB7959—2012;O2含量介于 13.1 % ~ 20.02 %,堆体处于好氧状态;上、下层堆体生菜种子发芽指数较中层堆体先达到 80 %,堆肥结束时上、中、下层堆体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 112.03 %、112.03 % 和 109.46 %,完全腐熟;3 层堆体的温度、O2含量和种子发芽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 > 0.05),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关键词: 立式好氧堆肥反应器 Fluent流场模拟 鲜鸡粪 香菇菌渣 腐熟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CNCPS体系比较饲用小黑麦和燕麦草的营养价值组分

草地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营养价值,丰富我国饲料资源数据库,本试验以燕麦(Avena sa-tiva)为对照,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中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测定燕麦和小黑麦的营养成分,计算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干物质(Dry matter,DM)、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灰分(Crude ash,Ash)、木质素(Acidic detergent lignin,ADL)和中速降解真蛋白质(Medium speed degradation protein,PB2)含量均显著高于国产燕麦与进口燕麦(P<0.05);小黑麦的酸性洗涤不溶蛋白(Acidic detergent insoluble protein,ADIP)、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OLP)、糖类(Carbohydrate,CA)、可利用纤维(Available fiber,CB2)和不可降解蛋白质(Non-degradable protein,PC)含量显著低于国产燕麦和进口燕麦(P<0.05).综上所述,在碳水化合物方面,国产燕麦与进口燕麦无差异,均优于小黑麦;在蛋白组分方面,小黑麦优于国产燕麦和进口燕麦.

关键词: 小黑麦;燕麦;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反刍动物;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咸水沟灌对棉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明咸水沟灌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对实现咸水资源安全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棉花长期定位咸水沟灌试验(始于2006年)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矿化度(1、2、4、6、8、10g·L-1)咸水连续灌溉第10年和第15年棉田土壤盐分和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沟底0~30 cm 土层土壤盐分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6、8、10g·L-1灌水处理与1 g·L-1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土壤盐分逐渐增大.咸水沟灌有降低沟底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趋势,当灌溉水矿化度≥6 g·L-1时,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质量分数、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显著降低,分形维数和平均重量比表面积显著增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下降.连续多年咸水沟灌条件下,各处理棉田沟底0~30 cm 土层土壤盐分和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未随灌水年限的增加而逐年积累与恶化.在本研究灌溉制度下,采用≤4 g·L-1咸水沟灌对试验区棉田土壤盐分和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指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咸水 沟灌 土壤盐分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平原小麦新型耕作施肥播种方式增产增效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华北平原是我国夏玉米-冬小麦主产区,但长期大面积免耕播种玉米和旋耕播种小麦,导致耕层普遍变浅,增产增效幅度下降,同时华北平原又是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现代节水农业发展重点区.为了打破犁底层、提高水分和养分等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耕种作业次数、降低生产成本并增产增效,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前茬设置免耕玉米播种和遁耕分层施肥玉米播种2个处理,免耕玉米播种主区里设置人工施肥-旋耕-小麦条播(T1)、人工施肥-旋耕深松-小麦条播(T2)2个副区;玉米遁耕分层施肥处理主区后茬为人工施肥-旋耕-小麦条播(T3)、旋耕深松分层施肥小麦宽幅匀播(T4)2个副区处理,在分蘖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对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差异比较;最后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偏氮肥生产力、玉米-小麦周年总产及产出/投入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4处理模式明显能够降低0~40 cm耕层土壤容重,增加深层土壤含水率,同时优化了耕层养分分布,增加了小麦株高、分蘖、地上部干物质重量、0~40 cm耕层的根干重,进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实现节水高产;籽粒产量表现为T4(8333.75 kg?hm-2)>T3(8222.63 kg?hm-2)>T2(7778.17 kg?hm-2)>T1(7000.35 kg?hm-2);T4、T3、T2处理分别比T1处理显著增产19.05%、17.46%和11.1%;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偏氮肥生产力;T4处理累计全年粮食总产达19469.7 kg?hm-2,超过了吨粮田(15000 kg?hm-2),产出/投入比达3.76,是华北平原玉米-小麦周年节水绿色提质增产增效的耕作模式.本文揭示了不同耕作施肥播种条件下,小麦产量形成的生长发育特征和增产要素及玉米-小麦周年增产增效特征.建议加快在华北平原示范推广"小麦旋耕深松分层施肥宽幅匀播技术".

关键词: 小麦 旋耕 深松 分层施肥 播种方式 增产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滨海盐碱地不同改良年限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

水土保持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滨海盐碱地改良效果的可持续年限,选择利用"原土直栽绿化综合改良模式"改良的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改良年限滨海盐碱地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机械组成、全盐含量、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分析,研究了滨海盐碱地不同改良年限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盐碱地改良后,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弱,随改良年限的增加,土壤质地无明显变化,0-20 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升高,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先降低后升高,总孔隙度先升高后降低;3个土层化学性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改良年限的增加,土壤全盐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总体来说,原土改良模式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效果在5年达到最优,11年时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基本上都比未改良的盐碱地好.

关键词: 盐碱地改良;原土直栽;不同年限;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杏新品种金辉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辉是2003年以鲜食加工兼用杏品种串枝红为母本,以丰产性极强的金太阳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早熟杏新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面底色橙黄,阳面着1/4~1/2片状红色,果面光亮洁净,果面有茸毛;果肉橙黄色,肉质细腻,纤维细少,有韧性,汁液较多,酸甜可口;平均单果质量82.6 g,大果质量125 g。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3.2%,总糖含量11.3%,总酸含量0.77%,维生素C含量6.39 mg·100 g-1;品质上;离核,苦仁;果实可食率96.40%,果实带皮硬度9.5 kg﹒cm-2。果实发育期68 d左右,在石家庄地区,6月上旬成熟。完全花率78.56%,完全花自然坐果率61.86%,萌芽率64.86%,成枝率15.21%。金辉杏生长势强,耐寒、耐旱、耐瘠薄能力强;生长季节无明显的枝干、叶、果病害,基本无早期落叶现象。金辉杏耐贮运,常温下可存放5~7 d。适宜在华北、西北和东北杏适生区进行露地栽培,大树高接后第2年开始结果,盛果期平均每666.7 m2产鲜杏225 3.0 kg,丰产性好。

关键词: 新品种 金辉 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谷子对干旱胁迫的调控机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不同基因型谷子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及差异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深入认知谷子的抗旱调控机制,为选择谷子抗旱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供试材料为7个基因型谷子品种(系),测定干旱胁迫前后不同基因型谷子茎部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糖3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3种抗氧化酶活性,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手段对谷子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转录组测序,检测不同抗旱性品种(系)中差异基因的转录水平,解析不同基因型谷子品种(系)的抗旱分子机制。【结果】干旱胁迫下,品种衡谷13、品系280贺290茎部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幅度较大,丙二醛含量升高幅度较小。这3个品种(系)中一些WRKY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等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这些酶在其他品种(系)中的相对表达量,而品系428和718中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则与这些酶在另外3个品种(系)中的表达情况相反。【结论】7个不同基因型谷子中抗旱性较强的为品种衡谷13、品系280和290,抗旱性中等的为品种豫谷18和品系239,而品系428和718抗旱性较差。不同品种(系)通过不同程度地启动体内WRKY等转录因子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等功能基因表达,进而改变部分胞容物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最终表现出不同的抗旱性。

关键词: 谷子 抗旱性 生理指标 聚类分析 转录组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连作年限甜瓜种植土壤性质和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学通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连作种植和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导致设施甜瓜土壤质地恶化、病害严重,甜瓜产量和质量下降。【目的】明确甜瓜连作种植年限对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甜瓜种植1年、5年和10年的温室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土壤酶活测定试剂盒、稀释涂布平板法和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进行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的测定。【结果】甜瓜连作种植引起耕层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增加和pH值升高。与种植1年土壤相比,连作5年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pH值分别增加了1.04%、0.56%、6.00%和4.45%,连作10年分别增加了7.25%、6.87%、17.75%和5.60%。土壤速效钾含量随连作年限增加而显著降低,连作10年时降低幅度达12.68%。甜瓜连作种植引起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连作5年3种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79%、41.05%和38.81%,连作10年分别降低了23.43%、42.30%和66.21%。过氧化氢酶活性随连作年限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甜瓜连作种植导致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减少,连作5年和10年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分别较种植1年减少6.02%、29.32%、32.50%和58.65%、53.17%、33.75%。甜瓜连作使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降低,细菌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优势菌门及其中的根瘤菌属(Rhizob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有益菌丰度减少;土壤真菌的丰度增加而均一度降低,真菌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丰度增加。冗余分析表明,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pH等土壤性质及鞘脂单胞菌(Sphingomonas)、芽单胞菌(Gemmatimonas)、霉菌属(Mycothermus)等微生物种群与甜瓜连作年限呈正相关。【结论】设施甜瓜连作导致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环境恶化,该研究为设施甜瓜连作土壤的修复和甜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甜瓜 连作年限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