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铺设反光膜促进设施葡萄着色的机理初探

华北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设施内铺设反光膜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和促进着色的机理,以京艳为试材,行间铺设反光膜,监测覆膜后葡萄果实的外观与花色苷含量的变化,利用高通量测序和Illumina Novaseq 6000 测序平台对着色差异的果皮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表明,12 个样本得到了41 151 986~46 673 908 条Clean reads,且Q30 都在94%以上、Q20 在98%以上.Clean reads与葡萄参考基因组比对总数为92.69%~94.22%.差异表达的基因统计结果显示,CK 0 d~CK 7 d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是3 768 个,上调基因1 488 个,下调2 280 个;覆膜后RF0d~RF7 d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是5 129 个,其中上调表达2 048 个,下调表达3 081 个,可见覆膜能够促进基因的差异表达.覆膜7d后,与对照相比,获得934 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表达441 个,下调表达493 个.KEGG富集分析表明,934 个DEGs中,共有179 个被注释到64 条信号通路上,主要富集在代谢、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和生物系统五大类代谢途径.其中,苯丙烷生物合成、内质网蛋白加工、植物病菌互作、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多个基因表达出现差异.PAL、F3'H、3GT的多个转录本均上调表达,多个生长素相应蛋白基因下调表达.转录因子WRKY基因以上调表达为主,bHLH、C2H2、NAC、MIKC-MADS、Dof 等多是下调表达.综上所述,铺设反光膜可能通过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提高相关基因(F3'H、3GT等)的表达,从而促进花色苷合成.转录因子WRKY、bHLH、C2H2、MYB、NAC、MIKC-MADS、Dof也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葡萄 反光膜 着色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物料投入对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整合分析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有机物料添加对于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同自然条件和农艺措施下有机物料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系统性影响尚不明确.研究搜集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数据,并建立了有机物料投入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数据库.运用整合(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有机物料投入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综合效应,进而量化分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有机物料可以显著增加表层土壤有机碳 41.9%.不同区域、土壤质地、土壤pH、初始有机碳含量、碳投入量、有机物料类型、施用有机物料时间和种植制度条件下,施用有机物料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华北地区有机碳的增加率最大(58.3%),且显著高于东北地区(31.5%)和西北地区(32.1%);黏土(48.2%)和壤土(41.7%)有机碳增加率均显著高于砂土(25.0%);碱性土壤(50.9%)有机碳增加率显著高于酸性土壤(29.4%);土壤初始有机碳含量<6 g/kg的土壤有机碳增加率(90.3%)显著高于土壤初始有机碳含量 6~12 和>12 g/kg的土壤有机碳增加率(37.5%和 38.2%);累计碳投入量>100 Mg/hm2 时土壤有机碳增加率(87.8%)显著大于累计碳投入量<50 和 50~100 Mg/hm2(15.6%和36.7%);施用粪肥土壤有机碳增加率(46.5%)显著高于施用秸秆(33.6%);施用有机物料时间<10 年的土壤有机碳增加率(16.6%)显著低于施用有机物料 10~20 和>20 年(47.0%和 52.2%);种植制度为一年两熟时施用有机物料土壤有机碳增加率(47.8%)显著高于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32.4%).综上,施用有机物料对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需要考虑不同区域特点,加大单季有机物料用量,坚持长期施用有机物料以及秸秆还田和施用粪肥相结合是提升土壤有机碳的最重要措施.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土壤有机碳 整合分析 粮食作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大黑鳃金龟致病球孢白僵菌JCF的鉴定和致病力测定

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是花生等多种农作物、果林及苗圃的重要害虫,长期以来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本研究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JCF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和成虫的致病力,为华北大黑鳃金龟的生物防治提供真菌资源.[方法]对罹患病害的华北大黑鳃金龟虫尸上的寄生真菌进行分离及回接试验,分离纯化出致病菌株JCF;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学特征,PCR扩增JCF的rDNA-ITS序列并测序,构建JCF系统发育树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浸渍法和田间模拟试验测定其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和幼虫的致病力.[结果]JCF菌株菌落初期为白色绒状,后期变为黄色或浅黄色絮状,背面无色.产孢细胞呈瓶状簇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梗呈穗状,着生在营养菌丝上;分生孢子单生,透明,近球形,直径(2.0~3.5)μm×(1.5~2.0)μm.rDNA-ITS序列分子鉴定表明菌株JCF为球孢白僵菌.这一球孢白僵菌菌株JCF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的致死中浓度(medium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值为2.124 × 107孢子/mL,用其2 × 108,1 × 108和5 × 107孢子/mL孢悬液处理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时,致死中时(medium lethal time,LT50)值分别为6.267,6.852和7.455 d;球孢白僵菌JCF菌株对华北大黑鳃金龟1,2和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5.47 ×106,1.59 ×108,2.50×108孢子/mL;1 × 108孢子/mL浓度下,球孢白僵菌JCF菌株对华北大黑鳃金龟1和2龄幼虫的LT50值分别为8.6和18.6 d;5 ×108孢子/mL浓度下,球孢白僵菌JCF菌株对华北大黑鳃金龟2和3龄幼虫的LT50值分别为10.3和13.2 d.田间模拟试验2 ×108孢子/mL球孢白僵菌JCF孢悬液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和幼虫同样表现出良好的致病效果.[结论]球孢白僵菌菌株JCF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和幼虫均有较高致病力,为开发白僵菌制剂防治金龟科害虫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对生物防治金龟科害虫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华北大黑鳃金龟 致病力 rDNA-ITS序列分析 分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94份谷子核心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构建

华北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准确的鉴别谷子种质资源,加强对谷子种质资源管理和新品种保护.筛选出33 对SSR标记对94 份谷子种质资源进行了分子身份证的构建.从分布在谷子9 条染色体上的500 多对SSR标记中,筛选出33 对多态性标记扩增国内外94 份谷子种质资源,检测到203 个多态性片段,每对标记的等位基因数为3~10,平均为6.2 个.标记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429~0.864,平均为0.740.品种间特异指数差异较大,为 63.336~268.523,平均为189.000.结果表明,根据标记的等位基因数确定 10 对分子标记b185、b260、b224、b103、b225、CAAS1044、b186、b253、b105、CAAS3008 组合,即可将94 份核心种质资源完全区分开.

关键词: 谷子 分子身份证 种质资源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虫啉和噻虫嗪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及其在苜蓿中的残留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采用田间喷雾法测定了20%吡虫啉可溶液剂(SL)和30%噻虫嗪悬浮剂(SC)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了施药1、2、3次后(间隔7 d),药剂在苜蓿中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当吡虫啉和噻虫嗪在施药剂量分别为25.02 g/hm~2和18.00 g/hm~2时,药后3~7 d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01%~82.01%和77.54%~83.29%。吡虫啉和噻虫嗪连续施药3次后,在苜蓿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1.90 mg/kg和0.08 mg/kg,吡虫啉已超过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3-2021规定的果蔬中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因此建议每茬苜蓿生长期,可选用吡虫啉和噻虫嗪防治苜蓿盲蝽,吡虫啉和噻虫嗪喷施次数分别不宜超过2次和3次。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新烟碱类杀虫剂 苜蓿盲蝽 防治效果 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褪黑素通过H2O2调控盐胁迫下小豆Na+/K+平衡机制

华北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小豆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保红 876 为材料,设置 4 个处理:CK(清水)、S(60 mmol/L NaCl)、MT(50 μmol/L褪黑素)和S-MT(60 mmol/L NaCl和50 μmol/L褪黑素),并分析了小豆幼苗生长指标、光合指标、矿质元素离子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较CK处理,小豆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 浓度(Ci)显著降低;叶、茎中Na+含量显著上升,叶片中Ca2+含量显著上升而Mg2+含量则显著下降,豆苗Na+/K+比值显著增加;MDA和H2 O2含量显著上升,破坏了膜脂选择透性.盐胁迫下施加褪黑素后,较S处理,显著提高了豆苗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总根长显著增加;同时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叶片Pn、Tr和Ci;叶、茎中Na+和K+含量显著降低,叶片Mg2+含量显著升高同时Ca2+含量显著降低,豆苗Na+/K+比值降低;MDA、O-2 和H2 O2 含量下降;提高了叶片和根系SOD、POD和CAT活性.正常条件下,施加褪黑素可以促进豆苗的生长,提高幼苗的光合能力,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对15 个代表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总根长、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均与Na+/K+比值和ROS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盐胁迫下,褪黑素通过激活了豆苗抗氧化酶活性,可直接和间接的减少H2 O2 含量,保持膜脂渗透稳定性,从而利于植物体内Na+/K+平衡;同时,H2 O2 和Ca2+作为信号分子,在褪黑素调节细胞内离子平衡的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从而提高植物的耐盐能力.

关键词: 小豆 褪黑素 盐胁迫 Na+/K+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70-2020年间黄淮海夏大豆部分育成品种(系)结瘤能力鉴定

大豆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黄淮海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系)的结瘤能力差异,本研究以1970-2020年黄淮海地区育成的143份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接种根瘤菌菌株USDA110,以单株根瘤数、单株根瘤干重作为结瘤能力鉴定指标,筛选结瘤能力强和弱的大豆种质.同时比较黄淮海地区不同省市参试材料的结瘤差异,分析结瘤差异与产量、育成年份、蛋白含量、油分含量和蛋油总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的不同大豆品种(系)间单株根瘤数最大值为35个,最小值为6个,均值为17个,单株根瘤干重最大值为124.89 mg,最小值为26.44 mg,均值为53.81 mg.筛选出结瘤能力前5%品种(系),包括安豆1311、灌云大四粒、沿大粒、太丰6号、商豆7号、黄豆ZDD08405和08Y观205,作为培育强结瘤能力品种的亲本.不同地域来源参试材料间结瘤能力也存在差异:江苏省材料单株根瘤干重和单株根瘤数最大,分别为64.30 mg和20个;山东省材料单株根瘤干重最小,为48.50 mg;山西省和安徽省材料单株根瘤数最小,均为15个.单株根瘤干重与籽粒蛋白含量成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黄淮海地区大豆育种提供强固氮亲本材料.

关键词: 结瘤鉴定 根瘤数 根瘤干重 种质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链霉菌TOR3209对番茄根和茎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低温是影响北方温室番茄稳产与高产的主要障碍因子,前期研究明确链霉菌(Streptomyces sp.)TOR3209能显著提高番茄的耐低温能力.[目的]揭示菌株TOR3209提高番茄抗冷性与番茄内生细菌结构和特性的关系.[方法]在番茄根部施用TOR3209菌剂,分别在低温(5℃)和常温(25℃)条件下,采用平板分离法和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研究菌株TOR3209处理对番茄根系和茎部内生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共分离、纯化获得内生细菌69株,分属4门20科28属.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在低温和常温下,接种菌株TOR3209均可提高番茄根茎内生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在门水平上,番茄根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在属水平上,芽孢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假单胞菌属和黄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则显著降低;在种水平上,菌株TOR3209处理能显著提高番茄根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和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等共有芽孢杆菌的相对丰度.常温和低温条件下,TOR3209处理的番茄植株中均分离出威兹曼芽孢杆菌(Bacillus wiedmannii)、耐寒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rigoritolerans)和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实验证明这3株菌具有促进番茄生长和提高其耐冷的功能,均可显著提高番茄植株的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其中耐寒短杆菌提高番茄植株生物量作用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地下部与地上部的鲜重分别提高55.13%和51.03%,干重分别提高48.37%和50.95%.未分离出冰核细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地中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diterranea)和皱纹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orrugate)等条件致病菌.[结论]菌株TOR3209介导番茄根际后优化了番茄内生细菌的菌群结构,耐冷促生等功能菌增多,条件致病菌减少,对提高番茄耐低温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低温胁迫 链霉菌 番茄内生细菌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叶催熟剂喷施时间对不同部位棉铃发育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棉花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喷施脱叶催熟剂对棉花不同部位棉铃的干物质质量、产量性状以及纤维品质等的影响,明确河北省喷施棉花脱叶催熟剂的最佳时期。【方法】以机采棉品种冀丰1458为供试材料,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的9月下旬到10月上旬,设置4个时间喷施50%(质量分数)噻苯·乙烯利悬浮剂,以9月20日喷施等量清水作为对照,分析棉花的脱叶率和吐絮率、不同部位棉铃的干物质质量、铃重、籽指与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各处理喷施脱叶催熟剂当天的吐絮率为40%~65%,处理后20 d的吐絮率和脱叶率均大于90%。与对照相比,9月20日处理的上部棉铃的铃重、籽指、衣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均显著降低;9月20日或9月25日左右喷施,上部、中部棉铃的干物质质量和单株棉铃总干物质质量均显著降低;9月20日至10月5日左右喷施脱叶催熟剂导致上部棉铃籽指显著降低,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显著提高,其中9月30日左右处理的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并且其纤维品质综合表现也较好。【结论】初步认为,河北省植棉区露地直播棉田脱叶催熟剂的最佳喷施时间为9月30日、吐絮率为56%左右。

关键词: 脱叶催熟剂 棉铃 棉铃部位 产量 纤维品质 干物质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桃新品种'秋怡'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秋怡’桃是以‘大久保’为母本,‘晚蜜’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晚熟桃新品种。树势强健,树姿半开张。花蔷薇形,有花粉。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34 g,最大果质量515 g;果皮茸毛短,果面90%以上着深红色;果肉白色,硬溶质,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6%,粘核。耐贮运。果实发育期约150 d。丰产,定植第5年产量45.7 t·hm-2

关键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