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非生物胁迫诱导的棉花酵母双杂交文库构建及GhJAZ1互作蛋白筛选
《核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非生物胁迫导致棉花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深入探究棉花非生物逆境响应的分子作用机制并鉴定GhJAZ1的互作蛋白,本研究以陆地棉标准系TM-1为材料,采用Gateway重组技术构建了非生物胁迫诱导的陆地棉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获得的初级文库总克隆数为1.2×107 CFU,次级文库总克隆数为1.6×107 CFU,重组阳性率100%,酵母文库滴度为5.0×107 cells·mL-1,酵母克隆平均插入片段>1 000 bp,符合建库标准,可用于后续酵母双杂交筛选.以GhJAZ1为诱饵,构建pGBKT7-GhJAZ1诱饵蛋白表达载体,经毒性检测及自激活活性检测,明确了诱饵质粒在酵母系统中无毒性和自激活活性,可直接用于酵母文库筛选.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构建的非生物胁迫诱导的酵母cDNA文库,得到72个初筛阳性克隆,经测序、序列比对和酵母回转验证,获得11个与GhJAZ1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选取其中4个候选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进一步确认了GhJAZ1与候选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结果为深入分析棉花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调控网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解析GhJAZ1低温应答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棉花 互作蛋白 酵母双杂交 非生物胁迫 GhJAZ1


金银花田东方绢金龟成虫和幼虫药剂敏感性差异及生物农药筛选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控制东方绢金龟对金银花的为害,并筛选出绿色、安全的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应急性化学药剂,本研究通过室内筛选测定了 15种生物及化学农药对东方绢金龟成虫和幼虫的生物活性,并评价了 3种生物药剂对该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东方绢金龟幼虫对多数药剂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成虫.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和苏云金杆菌G033A仅对东方绢金龟幼虫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而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对东方绢金龟成虫和幼虫均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颗粒剂15 kg/hm2和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G033A可湿性粉剂7.5 kg/hm2处理对金银花东方绢金龟幼虫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7 d防效分别达到了 78.81%和68.28%.综上所述,防治金银花东方绢金龟成虫应以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为主,防治幼虫时,可选择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或苏云金杆菌G033A等生物杀虫剂.


油菜抗寒性和寒旱区油菜育种探析
《华北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国寒旱区冬油菜抗寒性研究进展,对寒旱区冬油菜育种与生产提供理论支撑.从选择指标与方法、遗传规律、选育方法、筛选效果、种质分类、分子机理研究等 6 个方面和选育方法、育成品种、品种的抗寒性分级和品种的适应性筛选等4 个方面分别对冬油菜的抗寒性、抗寒性品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途径创制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筛选出核心种质、开展抗寒机理研究和分子设计育种创新体系建设、构建育种体系多途径开展抗寒性品种选育、综合筛选提高品种的适应性、推行配套栽培技术促进品种产量水平的发挥提高效益等6 项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寒旱区油菜的发展.


河北板栗主产区果园土壤主要矿质元素的差异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河北板栗果品优质特性形成的土壤因子,以河北板栗主产区8 个县区的54 个果园为对象,对其土壤中9 种矿质元素进行含量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不同土壤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8 个主产区栗园土壤中Mg、Na含量无显著差异,而N、P、K、Ca、Fe、Mn、Cu 7 种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各地栗园土壤中N含量普遍处于3 级以下水平,P含量普遍处于3 级以上水平,而K含量普遍较低,均处于5 级以下水平;土壤中Ca、Mg、Fe、Mn、Cu、Na这6 种金属元素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其与P元素也均呈显著相关,与N含量相关性普遍较弱;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 个主成分反映了总信息量的 73.521%,第 1 主成分贡献率占 44.678%,对它作用较大的元素包括Ca(0.871)、Cu(0.840)、Fe(0.809)、Mg(0.806),表明对主成分贡献较大的为金属元素含量;基于不同栗园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利用主成分表达式对板栗园的土壤状况进行综合评分,得分最高为迁西县(0.591 8),河北板栗主产区土壤质量水平排序为迁西县>青龙县>兴隆县>宽城县>沙河市>遵化市>信都区>抚宁区.综上,可用金属元素Ca、Mg、Fe、Cu含量计算综合得分来评价板栗园土壤质量水平,在栗园土壤管理过程中,宜选用高K低P复合肥,并采用多种金属元素混施肥作为补充措施来提高板栗园的土壤质量水平.


不同品种饲用小黑麦青贮瘤胃发酵参数和降解特性的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饲用小黑麦青贮的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及其瘤胃降解特性。选择3种乳熟期饲用小黑麦(中饲1048、冀饲2号和冀饲3号)制作青贮,青贮时间60 d。通过检测常规营养指标、发酵指标,评价不同品种饲用小黑麦青贮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利用尼龙袋法测定3种饲用小黑麦青贮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率和降解参数,并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饲用小黑麦青贮的饲用价值。结果显示:1)冀饲3号青贮DM含量显著高于中饲1048和冀饲2号青贮(P<0.05);中饲1048青贮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高于冀饲2号和冀饲3号青贮(P<0.05);冀饲3号青贮NDF和ADF含量均显著低于中饲1048青贮(P<0.05)。2)中饲1048青贮pH和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冀饲2号和冀饲3号青贮(P<0.05);冀饲2号青贮乳酸和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中饲1048青贮(P<0.05),但与冀饲3号青贮无显著差异(P>0.05)。3)中饲1048、冀饲2号、冀饲3号青贮DM、CP、NDF和ADF的瘤胃降解率均随消化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且冀饲2号和冀饲3号青贮DM、CP、NDF和ADF的瘤胃降解率在各时间点均高于中饲1048青贮。4)中饲1048青贮DM、CP、NDF和ADF有效降解率均低于冀饲2号和冀饲3号青贮;中饲1048青贮的DM快速降解部分、CP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冀饲2号和冀饲3号青贮(P<0.05),NDF快速降解部分显著低于冀饲3号青贮(P<0.05),慢速降解部分显著高于冀饲3号青贮(P<0.05);不同品种饲用小黑麦青贮ADF瘤胃降解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认为,不同品种饲用小黑麦青贮的瘤胃发酵参数和降解特性存在一定差异,综合饲用价值排序为:冀饲3号青贮>冀饲2号青贮>中饲1048青贮。
关键词: 饲用小黑麦 青贮 营养品质 瘤胃发酵参数 瘤胃降解特性


39份油用向日葵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元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油用向日葵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选出适合河北气候及种植模式的优质高产油用向日葵新品种,对本单位杂交获得的39 个油用向日葵杂交种的14 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50%~32.37%.其中,单盘粒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32.37%,变异幅度为16.77~113.78 g.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为2.50%.产量与百粒质量、单盘粒数、单盘粒质量、籽粒容重、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长度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百粒质量、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长度、籽粒宽度、籽粒容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盘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不同品种农艺性状分成 4 个主成分,可将其归纳为籽粒性状因子、产量因子、生育期和形态因子、籽粒容重因子,累积贡献率达 81.939%.卡方距离为1.05时,39 份材料被划分为4 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包含23 份材料,与主成分分析散点图的第Ⅰ类群特点相同,籽粒性状和产量性状优良.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在高产油用向日葵选育过程中,从选择潜力来看,应重点考虑单盘粒质量、单盘粒数、盘径、株高、百粒质量等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棉田土壤养分含量与棉花产量收益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河北省中南部旱薄沙壤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后棉田土壤养分状况、棉花产量性状与肥料投入收益情况,为有机肥替代减施化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设置不施肥对照、单施化肥与增施有机肥配合减施10%、30%、50%化肥共5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位3 a后,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调查棉花产量性状,分析肥料投入收益情况.[结果]定位3 a后,增施有机肥可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变化不明显,增施有机肥后,随着化肥减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降低趋势,但减施10%、30%化肥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与单施化肥差异不显著,减施50%化肥后显著下降;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后,通过影响棉花单株铃数影响棉花产量,减施10%与30%化肥后籽棉产量与单施化肥差异不显著,而减施50%化肥后籽棉产量显著降低;肥料投入收益以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10%与30%2个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结论]在河北省中南部旱薄沙壤棉区,增施有机肥1 500 kg/hm2,减少化肥用量30%,可提高棉田土壤有机质,稳定棉花产量,实现肥料投入收益最大化.


番茄SlCaM3、SlCaM4和SlCaM5基因的克隆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钙调蛋白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Ca2+受体蛋白,在钙信号途径及抗逆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番茄CaM蛋白在低温胁迫下的作用机制,以番茄品种Heinz1706、LA3969、冀粉2号、冀粉3号和农博粉霸15为材料,克隆得到了番茄钙调蛋白基因SlCaM3、SlCaM4和SlCaM5,并进行序列分析和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利用qRT-PCR技术分析SlCaM3、SlCaM4和SlCaM5在不同番茄品种中15,5℃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并结合RNA-seq数据分析组织特异性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lCaM3、SlCaM4和SlCaM5的CDS序列均为450 bp,三者相似度为93.63%;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属酸性稳定亲水蛋白,具有典型的CaM蛋白保守结构域。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3个基因的启动子区除含有必需的核心元件外,还含有多种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并呈现互补模式分布。不同程度低温胁迫表达模式分析表明,15℃胁迫下,SlCaM3、SlCaM4和SlCaM5基因在5种番茄材料中的表达模式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SlCaM5基因的表达量升高更为显著;5℃胁迫下,SlCaM3、SlCaM4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而SlCaM5基因在处理后期表达量显著升高;表明SlCaM5在低温下维持着CaM蛋白的翻译水平。SlCaM3、SlCaM4和SlCaM5基因在Heinz1706不同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情况显示,SlCaM3和SlCaM4在分生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而SlCaM5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番茄 钙调蛋白 低温 基因克隆 qRT-PCR 表达分析


球孢白僵菌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冷杉梢斑螟杀虫作用及其相关酶活性影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对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的毒杀作用及冷杉梢斑螟的解毒、保护机制,采用浸虫法和室内接种蒲螨的方法,测定了CFCC81428、CFCC83116这两株菌的亚致死浓度(LC25)、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中华甲虫蒲螨的亚致死数量(LD25)、半数致死数量(LD50)及幼虫被侵染或寄生后的累计校正死亡率。研究LC25的CFCC81428菌株和LD25的中华甲虫蒲螨对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乙酰胆碱酯酶(AChE)这2种解毒酶和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这3种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CFCC81428对幼虫的毒力更强,其侵染幼虫第10天的LC25、LC50分别为2.04×10~4、7.24×10~5孢子/mL,幼虫被孢子浓度为10~8孢子/mL的CFCC81428菌株侵染10 d后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77.30%;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幼虫第3天的LD25、LD50分别为16.60、25.12头;幼虫被两者联合处理后的累计校正死亡率高于被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后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联合处理后的僵虫率高于单独感染球孢白僵菌的幼虫僵虫率。幼虫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2种解毒酶GSTs和AChE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处于被诱导状态;幼虫被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后,其GSTs和AChE活性在60 h前均高于对照组,处于被诱导状态,72 h开始低于对照组,处于被抑制状态;幼虫被联合处理后,其解毒酶活性与其他两个处理组相比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幼虫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3种保护酶PPO、SOD、CAT的活性,除PPO和CAT活性在12 h时低于对照组,其余取样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处于被诱导状态;幼虫被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后,这3种保护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幼虫被联合处理后,PPO和CAT活性与其他2个处理组相比呈现提前下降趋势。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球孢白僵菌 中华甲虫蒲螨 毒杀作用 解毒酶 保护酶


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对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对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的抗性水平,采用温室苗期与田间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评价20份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的抗病性.结果显示,'衡0628'苗期表现为抗病,'山农22'等6个品种苗期表现为中抗,'冀麦585'等5个品种成株期表现为中抗,'石麦15'和'藁优5766'2个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中抗.抗性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苗期病情指数与茎基部组织中病原菌DNA含量有极强的相关性,成株期病情指数与白穗率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石麦15'和'藁优5766'两个品种的抗性水平较高,且抗性稳定,可利用苗期茎基部组织中病原菌DNA含量及成株期白穗率分别作为评价小麦茎基腐病苗期及成株期抗性的指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