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加速玉米产业化进程 提高经济效益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加速玉米产业化进程 ,提高经济效益 ,提出要发展玉米生产 ,出口创汇增值 ;建设饲料工业体系 ,实现转化增值 ;建立玉米工业体系 ,发展玉米食品工业 ,实现加工增值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投入效益 ;调整作物布局 ,提高结构效益。


吉林省气候变化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中国农业气象 》 2001 CSCD
摘要:对 190 9~ 1997年期间出现的厄尔尼诺年与长春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指出 194 9~ 1980年期间的厄尔尼诺与吉林省低温冷害有密切关系 ,1981~ 1997年期间的厄尔尼诺则与高温有密切关系。由此可见 ,厄尔尼诺会引起吉林省气候异常 ,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对策


玉米氨基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 6个母本、4个父本 ,按NCⅡ设计 ,配制 2 4个杂交组合 ,对 16种氨基酸含量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F1中各种氨基酸含量 ,有的表现出正向杂种优势 ,有的为负向杂种优势。并对各种氨基酸间的相关、亲子相关进行了研究。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及其对应策略
《遗传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 ,生物安全性问题已成为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能否获得足够的研究空间和良好开发市场的关键所在。然而 ,在重视安全性的同时 ,也必须认识到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出现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当务之急不应该是简单地反对或者赞成 ,而是必须对转基因产品进行全面、充分的研究和客观、具体的评价 ,从而使其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 ,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对人类健康及其生存环境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当然 ,对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指导 ,从而使其在对转基因产品具有客观了解的基础上培养一种健康的接受心态也是必要的。本文在简述转基因产品安全性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若干对应策略 ,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共识。


玉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试验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 ,把 10个自交系配成 2 4个组合 ,对普通玉米的 4个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赖氨酸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淀粉含量、油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 ,4个品质性状的遗传方式均以加性效应为主。


玉米高产的化肥效果及养分需求与利用
《吉林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玉米高产施肥中 ,以氮肥效果最好 ,增产 33 6% ,其次为钾肥 ,增产 13 5% ,磷肥仅增产 7 8% ,中、微量元素肥料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研究结果还表明 ,四密 2 5是吸收土壤养分能力较强和需肥数量较大的品种 ,在生产上应选择较高肥力的土壤种植并重视氮、钾化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磷肥施用量要因土壤含磷量来确定 ,不宜过多。获得公顷产量 12 0 0 0kg以上时玉米的氮肥利用率为 4 0 1%以上 ,磷肥利用率为 18 7%以上 ,钾肥利用率为4 8 4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