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吉林省水稻新品种(系)抗瘟性鉴定

吉林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对 1999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的 30个水稻新品种 ,进行了 3年的苗期人工接种、本田期异地病圃自然诱发抗瘟性鉴定。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的总体表现对苗瘟和叶瘟的抗性较好 ,对穗瘟的抗性在各地区差异较大 ,只有通 95_74、九 98C11、通育 10 2和九 9110 7品种在全省各地对穗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性 ,其它 2 6个品种在各地的抗性表现不一 ,生产上可根据其在不同地区的抗性表现合理搭配种植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稻瘟病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现代农药为农业持续高效服务

吉林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论述农药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阐述了在近年来农业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提出了在发展持续高效农业中发展现代农药的必要性

关键词: 农药 化学防治 病虫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蓖麻枯萎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及抗病资源筛选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通过对蓖麻枯萎病的抗病性鉴定方法研究可以看出 ,以菌土法发病重 ,接菌效果好 ,可用于品种资源的抗病性鉴定。通过不同品种资源对蓖麻枯萎病的抗病资源筛选可以看出 ,品种间发病有明显差异 ,可通过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防治蓖麻枯萎病

关键词: 蓖麻枯萎病 抗性鉴定方法 抗病资源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切叶蜂繁殖过程中病害及防治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在苜蓿切叶蜂Megachilerotundata(F .)繁殖中 ,病害是影响其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 ,引发与苜蓿切叶蜂有关的病害主要是霉菌 ,包括真菌和细菌 ,大多数为腐生菌 ,部分霉菌对苜蓿切叶蜂的繁殖危害较大。霉菌存在于蜂巢材料、蜂茧表面、花粉球、成虫及幼虫尸体上。多数为常见的腐生性菌类 ,部分霉菌可能对蜂造成很大危害 ,其中一些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对这些霉菌的防治方法 ,包括蜂巢和蜂茧的漂白液浸泡、蜂巢干热灭菌、用多聚甲醛或硫磺熏蒸进行防治 ,防治效果达 90 %以上。国内外广大养蜂者利用可拆卸式薄片巢来进行苜蓿切叶蜂的人工繁殖 ,从而大大降低了霉菌对苜蓿切叶蜂种群的影响

关键词: 苜蓿切叶蜂 病害防治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宽窄行轮换种植、条带深松、留高茬新耕作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吉林省中部松辽平原台地旱情日益加重 ,黑土区培肥问题日趋严峻 ,采用玉米宽窄行轮换种植、条带深松、留高茬耕作新技术。通过 3年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分析表明 ,该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蓄水能力 ,建立土壤水库 ,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秸秆还田量 2 0 % ,增加土壤有机质 ,培肥地力 ,增加产量。因此是当前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中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 轮换种植 条带深松 留高茬 蓄水保墒 培肥地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综合农艺措施对吉粳66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对吉粳 6 6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简单相关、偏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对吉粳 6 6产量作用最大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单位面积穗数 ,其次为每穗粒数 ,而千粒重和空秕率的作用明显较小 ,尤其是空秕率。因此 ,要使吉粳 6 6品种获得高产 ,首先应主攻穗数 ,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再力争穗大。从栽培措施对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来看 ,施氮量和插秧方式的影响较大 ,增施氮肥和密植能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因此 ,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是施足氮肥 (2 0 0~ 2 10kg/hm2 )和适当密植 (30 0cm× 13 4~ 14 4cm)。

关键词: 水稻 吉粳66 产量构成因素 栽培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吉林省水稻新品种稻瘟病抗性的鉴定

吉林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对 1996~ 1998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的 35个水稻新品种 ,进行了 3年的苗期人工接种、本田期异地自然诱发抗瘟性鉴定。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的抗性总体表现较差 ,表现较好的品种有组培 11、九 94 32、通引 1号、通 12 4、吉 9331、九花 3号、九新 15 2、通 12 0和通 92_36 ,可以在全省种植 ,其他 2 6个品种可以根据在不同地区的抗性表现 ,合理搭配种植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稻瘟病 抗病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APD法与盐溶蛋白PAGE法鉴定玉米种子纯度的对比试验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吉林省玉米主推杂交种 2 1个组合为试材 ,利用RAPD法与盐溶蛋白法 (PAGE)进行了鉴定品种与杂交种纯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盐溶蛋白法能很好地鉴定出 1 9个组合 ,且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稳定和低成本的特点 ,可用于大批量检测。但因一些种子蛋白质水平差异较小 ,有 4个组合难以鉴定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APD分子标记法经过 4 0个引物的重复筛选 ,仅用 4个引物就能鉴定出所有的组合 ,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但因设备条件要求高 ,成本相对较高 ,不宜用于大批量检测。因此 ,在应用盐溶蛋白法为主批量检测种子的基础上 ,对难以鉴定的品种可采用RAPD法作为辅助手段进行鉴定

关键词: 玉米种子 纯度鉴定 盐溶蛋白电泳 RAPD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碱性矿化水灌溉的淋洗分数

土壤与环境 2001 CSCD

摘要:耐盐碱试验表明,在生育期内,小麦耐盐能力强于玉米,而耐碱能力弱于玉米。利用0.5-3.5 g/L的碱性矿化水灌溉时,淋洗分数约为4.4%~7.5%。相应地,需要增加的补水量小麦地为3181~3357m3/hm2,玉米地为2276-2465 m3/hm2。

关键词: 淋洗分数 碱性水 矿化水 灌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各级沙化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

吉林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吉林省约有 97 8万h 的沙化土地 ,在根据“综合指数和法”将其划分的Ⅰ、Ⅱ、Ⅲ三个等级中表现出 :各等级在干燥度、沙土稳固性、有效土壤层次 (腐殖质层或土壤本身发育程度 )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磷、土壤物理性粘粒和 10℃积温等方面皆有一定差异 ;其分布为Ⅱ等沙地面积居多 ,在耕、草、林的不同沙地利用类型中Ⅰ、Ⅱ、Ⅲ三个等级的占有面积差别明显。同时还明确了三个等级的沙地在各县的分布情况

关键词: 沙地资源 分级 分布 吉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