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甜高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50对SSR引物对新疆现有72份甜高粱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有20对引物在72份甜高粱种质资源中表现为多态性。共检测到91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5个,平均为3.45个。多态性信息量(PIC)的变动范围为0.2859~0.6652,平均为0.5057。72份甜高粱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2001~1.000,平均值为0.5599。UPGMA聚类分析将72份材料划分为A、B两大类群,A群包括69份材料,而A群又被分成从Ⅰ到Ⅺ共11个亚群,B群包括3份材料,农艺性状近似的大多被聚到同一类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灰色线性规划法的新疆南疆干旱区农业系统优化研究——以新疆和田县为例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新疆南疆干旱区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决策依据。以新疆和田县为例,通过对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采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优化模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及生产布局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研究。优化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由2009年的43%、38%、17%调整为33%、45%、19%,农业内部形成了以林为主、以农带牧、以牧促林、农林牧统筹协调发展的产业联动格局;种植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粮经草的种植比重由74:21:5调整为60:25:15;特色林果业中核桃、红枣、葡萄的优势地位得到巩固,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88%,"南核北枣"、"北葡"战略布局全面形成,南部乡镇核桃种植面积占72%,北部乡镇红枣和葡萄种植面积分别占89%和82%;畜牧业牲畜存栏头数达到77.31×104头(只),保持平稳增长,养禽出栏规模为103.8×104只,呈快速增长态势;农业综合效益明显增加,农业净产值达到11.55亿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达到5200元。表明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优化方案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稳定型双组份SO2-ClO2保鲜剂能研究及应用
《食品科技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亚硫酸盐释放出SO2气体还原氯酸盐产生ClO2气体的发生方法,研制出稳定型双组份SO2-ClO2保鲜剂.研究了不同比例的SO2发生剂与ClO2发生剂,并添加和丰膨润土制成片剂,对甜瓜、葡萄、杏子常见致病菌(青霉、黑曲霉)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双组份SO2-ClO2最优配方SO2发生剂与ClO2发生剂质量比为1:0-3时,其保鲜效果优于单一使用SO2和ClO2.
关键词: 双组份 保鲜剂 抑菌测试 bi-component preservative antibacterial tes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新品种DUS测试在两种栽培方式下性状表达差异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露地栽培与温室栽培方式下甜瓜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简称DUS测试)性状差异,以提高甜瓜新品种DUS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授予甜瓜新品种权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设置露地栽培和温室栽培对比试验,按照甜瓜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性状及观测方法,分析两种栽培方式下性状表达的差异。【结果】甜瓜新品种DUS测试目测性状中,子叶绿色程度、叶片泡状、叶片波状程度、果皮复色、果皮复色分布和果皮木栓组织密度等6个性状在两种栽培方式下存在差异;在甜瓜新品种DUS测试测量性状中,叶片宽度、下胚轴长度、果实横切面果肉厚度和叶柄长度等4个性状在两种栽培方式下测量数值存在差异。【结论】在筛选近似品种时,需要了解申请品种描述信息来自于露地栽培还是温室栽培,对于目测性状,谨慎使用上述6个性状从品种库中排除那些不能作为近似品种的品种,而测量性状可分别设置露地和温室栽培数值范围与表达状态代码对应,使品种在性状描述上保持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纬度生态环境对新疆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纬度及气象因子变化对新疆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选用7个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品种,种植在新疆7个不同纬度(N 36~46°)的试验点,待成熟收获后,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进行淀粉糊化特性指标测定。【结果】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在年份间、地点间、品种间以及互作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品质指标平均值都以塔城点最高,于田点最低;且各淀粉糊化特性指标随着纬度升高出现递增的趋势(除峰值时间外)。对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品种糊化特性表现分析表明,中强筋类糊化特性指标平均值最大,其次是中弱筋类、强筋类。生态因子与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纬度、平均温度与6个粘度参数指标的相关性都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光照与稀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峰值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降水量对所有品质参数(除稀懈值外)都呈负效应。【结论】新疆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下淀粉糊化特性差异也显著;且淀粉糊化特性指标值有随着纬度升高而递增的趋势,过多降水对提高糊化特性不利,较高平均温度则有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方式对甜高梁秸秆产量和糖分含量以及酶活性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施肥方式(CK、A1、A2、A3)对2个甜高粱品种‘新高梁3号’(XT-2)和‘新高粱9号’(T601)秸秆生物产量、糖分含量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方式对2个品种的生育天数没有影响;品种XT-2以氮、磷、钾后移改进作追肥施入处理(A3)的生物产量最高(54916.96kg/hm2),而T601以生育前期施入磷、钾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施入处理(A1)的生物产量最高(64136.60kg/hm2),两者分别比CK(不施肥)增产14.96%和10.48%。(2)甜高粱秸秆总糖含量与蔗糖含量随生育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秸秆总糖含量在拔节期很低,其基本从挑旗期开始积累,并于成熟期达到最高值,且以XT-2品种在A3处理下的总糖含量最高(达到鲜基重12.7%)。(3)施肥方式对甜高梁秸秆蔗糖磷酸合成酶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影响很明显,并以品种T601在A3处理下的SS活性最高(266.74mg·g-1·h-1)、品种XT-2在A1处理下的SPS活性最高(431.21mg·g-1·h-1),且二者均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研究发现,适宜施肥方式能显著提高甜高梁秸秆的生物产量、糖分含量和蔗糖代谢相关酶(SS、SPS)活性,从而有效改善甜高粱品质,增加其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欧洲李花芽形态分化研究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伊犁地区新源、巩留两地的原生野生欧洲李为试材,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其花芽形态分化过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欧洲李的花芽形态分化始于6月下旬,可分为未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及雌蕊原基分化期6个时期。从6月22日绝大多数花芽处于未分化期到9月2日绝大多数花芽处于雌蕊分化期,经历了约70 d。花芽形态分化存在各时期重叠交错现象,每个时期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都是逐步分化的,花芽分化盛期集中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10月初雌蕊原基分化基本完成。新源、巩留两地各阶段花芽分化的细胞特征基本一致,但分化时期存在一定差异,巩留的花芽分化同新源比较相对较晚,分化过程较分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偏食对乌鲁木齐空气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日偏食对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的影响,利用BIOLOG指纹图谱方法分析日偏食前后乌鲁木齐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日偏食当天空气微生物的碳源代谢能力高于其他几天。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方差分析显示,当天(2009年7月22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对碳源利用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羧酸类物质。日偏食会影响乌鲁木齐空气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番茄植株残体腐解液对加工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加工番茄植株残体腐解液对加工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加工番茄植株残体在连作障碍中的作用和合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不同腐解浓度和腐解时间的加工番茄叶、茎、根腐解液组合,研究加工番茄叶、茎、根腐解液对加工番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胚轴生长和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腐解浓度和腐解时间的加工番茄叶、茎、根腐解液对加工番茄种子发芽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随着腐解液浓度的增大,发芽势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对加工番茄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但是延长了种子发芽所需的时间;总体看来,对加工番茄胚轴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且随着腐解浓度的增加和腐解时间的延长,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对加工番茄胚根生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在高浓度时,随着腐解时间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结论】加工番茄植株残体腐解液对加工番茄种子萌发产生了不良影响,其抑制了加工番茄种子发芽势,延长了种子发芽所需时间,促进了胚轴生长,抑制了胚根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沙尘暴源区塔克拉玛干空气真菌群落的T-RFLP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空气真菌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方法】应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分析和比较塔克拉玛干沙漠空气真菌多样性。【结果】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且末地区的空气真菌物种多样性最高,尉犁地区最少,9个地区空气样品间相似性介于8.3%~41.9%,其中若羌和莎车地区的相似性最高,达到41.9%;尉犁地区与且末、叶城的相似性最低,为8.3%,与聚类分析结果大体上相一致。典型性相关分析(CCA)表明非生物环境因子(海拔、温度、风速等)影响空气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结论】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9个地区空气真菌多样性较丰富,且各地区的优势真菌种群和丰度不同;限制性内切酶的种类对空气真菌群落信息的描述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T-RFLP 空气真菌多样性 沙尘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