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产 抗病芝麻新品种冀航芝4号的选育及适应性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了改良现有芝麻品种的丰产性和抗病性,以早熟、优质白芝麻品种冀芝1号纯合体为亲本,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进行芝麻新品种选育,最终选育出高产、抗病芝麻新品种冀航芝4号。该品种籽粒粗脂肪含量为54.25%、蛋白质含量为22.83%,均达到优质标准;茎点枯病和枯萎病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品种冀黑芝2号,抗病性较高;2013~2014年参加全国(北方片)芝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 256.40 kg/hm~2,较对照冀黑芝2号增产9.55%;2015年参加全国(北方片)芝麻品种生产试验,9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为1 285.20 kg/hm~2,较对照冀航芝1号增产13.20%。该品种稳产性好、适应性强,2015年12月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编号:国品鉴芝麻2016003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8%吡唑醚菌酯FS包衣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
《现代农村科技 》 2016
摘要:为明确18%吡唑醚菌酯包衣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对其进行了不同剂量种子包衣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与种子比例为66.67 g∶100 kg时,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57.9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飞虱传播的一种小麦病毒病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中利用灰飞虱接种小麦时出现一种新的病毒病症状,鉴定表明其病原为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striate mosaic virus,BYSMV)。采用生物学测定、电镜观察、RT-PCR检测和序列分析的方法,明确了该病毒的粒体特性、危害症状及田间发生情况。接种试验表明该病毒通过灰飞虱传播,接种7~10 d后小麦新生叶片出现黄色斑点、斑驳,继而发展成黄色条纹,叶片对生且细而窄,重病株新叶扭曲,叶鞘不能伸长,病株矮化。对小麦病叶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质中存在大量弹状病毒粒子,病毒粒体大小为(315~353)nm×(46~57)nm。利用特异性引物从病株总RNA中扩增出565 bp基因片段,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与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striate mosaic virus,BYSMV)Zanjan-1分离物聚合酶(L)基因对应序列的一致性为97%,与北方禾谷花叶病毒(Northern cereal mosaic virus,NCMV)L基因对应序列的一致性为78%~79%。对采自河北邯郸、石家庄、保定、唐山的31株样品进行RT-PCR检测,25株检测到BYSMV,7株检测到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其中5株为2种病毒复合侵染,结果表明BYSMV的田间分布较广。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YSMV-Lab/TS/ZX/QY 4个分离物与本研究的BYSMV亲缘关系密切。BYSMV是我国小麦上新发现的一种弹状病毒,并已形成危害,暂定名为小麦黄条纹矮缩病,应加强流行动态监测。
关键词: 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 小麦 病原鉴定 症状 系统发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槐花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槐花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造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考察槐花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脏器指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血清IL-2、IL-4、IL-6、TNF-α、TNF-γ水平、溶血素水平和溶血空斑形成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槐花多糖能明显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溶血素含量和溶血空斑形成数量,促进细胞因子IL-2、IL-4、IL-6、TNF-α、TNF-γ分泌。槐花多糖具有免疫增强活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肥量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摘要:[目的]探明粮棉轮作模式下玉米经济合理施肥量,以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按照N、P_2O_5、K_2O分别设置了0、75、150、225、300kg·hm~(-2) 5个用量梯度,研究了不同肥料用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用量在0~225kg·hm~(-2)之间时随施氮量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增加,N225达到10 382kg·hm~(-2),氮用量超过225kg·hm~(-2)后产量下降,生物量与经济系数变化规律相似;秸秆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持续升高,N300处理达到0.680%,显著高于N0、N75与N150,但与N225差异不显著,秸秆氮携出量变化规律相似;籽粒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升后降,以N225最高达到1.224%,氮携出量变化规律相似,N225达到127.1kg·hm~(-2)。施磷对玉米产量、生物量与经济系数无显著影响;但随施磷量增加,秸秆与籽粒中P含量均先升后降,秸秆中以P_225最高达到0.187%,籽粒中以P150最高达到0.582%,均显著高于对照;秸秆中P_2O_5携出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籽粒中P_2O_5携出量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钾增加玉米籽粒产量,K75、K150、K_225与K300分别较K0增加10.8%、12.0%、13.3%、13.4%,但不同用量间差异不显著,生物量变化规律相似,经济系数则变化不大;秸秆K含量与K_2O携出量均随施钾量增加先升后降,以K_225最高,分别达到2.352%与217.4kg·hm~(-2),籽粒K含量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籽粒K_2O携出量对照显著低于各施钾处理,但不同钾肥用量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养分吸收与肥料利用率结果,玉米季肥料适宜用量为N 225kg·hm~(-2),K_2O 75kg·hm~(-2),免施磷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ω-黑麦碱基因沉默对小麦1B/1R易位系加工品质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ω-黑麦碱是造成小麦1B/1R易位系加工品质差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探索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ω-黑麦碱基因沉默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小麦品种金禾9123,获得3个T_0代转基因植株,再经连续的扩繁和PCR检测,获得纯合转基因T_4代株系。酸性PAGE检测结果表明,这些纯合转基因株系中ω-黑麦碱的总表达量平均下降53%。这些ω-黑麦碱基因沉默的转基因株系的面筋指数、沉降值和稳定时间均显著提高,而其农艺性状,如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均没有受到不良影响,说明沉默ω-黑麦碱基因可以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小麦1B/1R易位系的加工品质。
关键词: 小麦1B/1R易位系 黑麦碱 RNA干扰 基因沉默 加工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由纺锤形苹果树体结构分析
《北方园艺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自由纺锤形整形修剪模式下苹果树体结构及各因素间的相关性,于河北省行唐县苹果标准示范园内分别调查了自由纺锤形短枝"富士"、自由纺锤形长枝"富士"、自由纺锤形"华冠"共3个树形结构的主枝轴生长数据,通过SPSS分析,比较尖削度与主枝轴各生长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自由纺锤形短枝"富士"的尖削度与主枝轴各因素均为负相关,但与主枝轴各因素之间负相关的差异性不显著;自由纺锤形长枝"富士"的尖削度与主枝轴各因素之间均表现为正相关,但与其各因素的相关性表现为不显著水平;而自由纺锤形"华冠"苹果的尖削度与主枝轴各因素均为负相关,并且尖削度与其主枝轴总长度之间负相关的差异性均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该研究结果可为指导矮砧密植苹果树整形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育苗基质对辣木出苗及生长的初步研究
《河北林业科技 》 2016
摘要:该试验根据辣木本身的特征特性,进行不同育苗基质出苗及生长情况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从出苗率、幼苗的健壮程度,还是播种后20d的平均株高来看,营养土最为理想,出苗率为78.9%,幼苗生长健壮,平均株高为8.4cm;其次是园土,出苗率为71.1%,幼苗生长较壮,平均株高为7.3cm;再次是营养土、鸡粪和园土,比例为1∶1∶1,出苗率为71.1%,幼苗生长较弱,平均株高为5.3cm,;最差为鸡粪、园土和沙子,比例为1∶0.5∶1,出苗率为46.7%,幼苗生长弱小,平均株高为5.0c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