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3种萱草资源表观形态及气孔特性比较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和利用中国丰富的萱草属种质资源,完善萱草属植物系统分类,试验研究了13种萱草资源的表观形态及气孔特性,并对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依据欧氏距离的不同,可以把13个萱草资源分成三类或五类。即当欧氏距离为7.974时,‘金娃娃’、‘粉缘’、‘日落芝加哥’、‘糯米露’、‘小野蜂’为一类,‘问候’单独为一类,其余品种分为一类;而在欧氏距离为5.995处时,‘粉缘’、‘日落芝加哥’、‘糯米露’、‘小野蜂’被划为一类,‘金娃娃’与‘问候’分别单独为一类,‘粉缎’、‘杂种’、‘海尔范’为一类,剩余种类被归为一类。这和萱草属植物在田间的直观表现基本相符。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花朵形态、叶片气孔数量相关指标可以作为萱草品种分类评价的主要指标。


菌根食药用菌及其在山西省的开发前景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 2017
摘要:阐述了菌根食用菌的基本特征和研究发展状况,分析了山西省的自然环境生态和食用菌发展的条件,论述了山西省菌根食用菌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獭兔FSHβ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殖性状的关联性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上半月)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卵泡刺激素(FSHβ)基因与獭兔繁殖性状间的关系,将其作为獭兔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与关联分析,试验以100只海狸色獭兔和70只白色獭兔为试验材料,采用PCR扩增测序以及Snapshot分型技术对獭兔FSHβ基因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通过PCR测序法鉴定了FSHβ基因第1外显子区、第3外显子区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分析模型,利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在170只个体中,共筛选出5个SNPs,其中有2个位于1号外显子(FSH1、FSH2),3个位于3号外显子(FSH25、FSH30、FSH31).FSH25与初产仔数、产活仔数关联分析显著(P<0.05),FSH31与产活仔数、初产窝重、21日龄活仔数关联分析显著(P<0.05).这2个位点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对獭兔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关键词: 獭兔 卵泡刺激素(FSHβ)基因 繁殖性状 关联分析 多态性


绿盲蝽精氨酸激酶(AK)基因片段克隆及不同生境表达量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生境对绿盲蝽生长影响,从分子角度确定绿盲蝽在果园的适合生境。采用绿盲蝽专用诱芯调查了枣园、葡萄园的绿盲蝽发生量,并根据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克隆精氨酸激酶片段,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绿盲蝽成虫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在枣园绿盲蝽的发生量始终高于葡萄园,枣园有3个发生高峰,而葡萄园有2个。测序结果表明目的序列含有783个核苷酸,可编码261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进化树表明AL-AK与其他昆虫AK相比近似度85%以上,且同半翅目昆虫较为靠近。枣园绿盲蝽精氨酸激酶基因表达量低于葡萄园。以上结果说明枣园生境比葡萄园适合绿盲蝽的发育,为针对性的防治绿盲蝽提供理论基础。


黄芪对太行黑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芪对太行黑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80只日龄体质量相近的羊只,随机分成4组进行了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质量和屠宰率有提高趋势,料肉比有降低趋势;当日粮中黄芪添加量为1.5%,2.5%时,羊的空肠、回肠和十二指肠的肠壁厚、肠绒毛高和隐窝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添加量为3.5%时,各水平变化不显著。综合考虑羊只对黄芪的耐受性和生产成本等因素,确定试验条件下黄芪的最适添加量为2.5%。


藜麦种子黄酮含量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中国种业 》 2017
摘要:为了研究藜麦种子黄酮含量与超微弱发光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筛选的90份藜麦材料进行了超微弱发光研究和黄酮含量测定,通过二者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藜麦种子的黄酮含量与超微弱发光值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5,P<0.01),因此利用超微弱发光值来反映藜麦种子黄酮含量高低的方法是可行的,利用该技术可以快速、无损伤地对藜麦种子黄酮含量的高低进行初期筛选,为藜麦育种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速育种进程。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晋麦96号的选育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晋麦96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以山东矮秆为母本、临汾423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抗倒伏,抗寒耐热性好,落黄好,籽粒外观商品性好,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晋麦96号,已在山西省南部水地种植推广60万hm~2。


不同核桃品种脂肪酸组分的化学计量学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研究山西晋中产区核桃不同品种脂肪含量与脂肪酸的组成特点,并为核桃栽培、育种、加工利用提供相关依据,采用索氏提取、气相色谱分析法分析测定了37个核桃品种中的总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并通过变异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37个核桃品种的总脂肪含量为56.8%~70.88%,平均值为65.78%;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是核桃中的主要脂肪酸;油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亚油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2)各脂肪酸组分与总脂肪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其中,亚油酸与总脂肪含量之间达极显著性相关水平,棕榈酸与总脂肪含量之间达显著性相关水平;(3)油酸对总脂肪含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棕榈酸对总脂肪含量的直接效应最小;(4)脂肪酸组成的主要信息可通过各组分的线性组合表达;(5)37个核桃品种可划分为"高含油率-高亚麻酸"核桃品种类群和"低含油率-高油酸"核桃品种类型。
关键词: 核桃 脂肪酸 变异分析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