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3个芍药品种光合特性比较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以芍药品种大富贵、黄金轮和杨妃出浴为试材,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光合日变化、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曲线。结果表明,3个品种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最高值出现在8:00时,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光强与CO2响应曲线表明,黄金轮较另外两个品种的光合能力更强,而杨妃出浴有更好的弱光响应。CO2浓度对Pn值的效应高于光强,光合有效辐射(PAR),Pn值的增加主要受CO2供应的限制,CO2加富可提高芍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关键词: 芍药 品种 光合特性 净光合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衣蜡蝉在兰州葡萄产区的发生与防治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对斑衣蜡蝉在甘肃兰州葡萄产区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进行了总结,初步摸清了斑衣蜡蝉的生活习性、孵化时间、成虫产卵时间以及成虫最佳扑捉时机,提出斑衣蜡蝉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 葡萄 斑衣蜡蝉 防治 兰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洲盐化潮土施镁对玉米幼苗生长、活性氧自由基代谢和锌营养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盐化潮土地玉米缺锌现象非常普遍,土壤镁含量高通常被认为是造成土壤和作物缺锌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了绿洲盐化潮土锌、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以硫酸镁为原料,设加入Mg2+0、74、147、221、515 mg/kg,形成交换性Mg含量分别为287.3、349.2、411.6、487.9、755.2 mg/kg的混合土壤,来模拟绿洲盐化潮土含镁量低、较低、中等、较高、极高5种类型。在玉米生长期间浇灌去离子水,用重量法控制水分的供应。玉米生长45 d收获,测定株高后,采集心叶下第二个叶片鲜样用于测定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植株分地上部和根系,烘干粉碎后用于测定锌的含量。【结果】1)较高和极高的土壤交换性镁抑制玉米幼苗的生长。镁加入量为22l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达到487.9 mg/kg时,玉米植株矮小,生长已受到胁迫,加入量为515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达到755.2 mg/kg时,玉米株高显著降低了14.5%,植株叶缘焦枯,个别植株叶片出现白色条纹,表现出明显的镁中毒症状和典型缺锌症状。2)随施镁量的增加或土壤含镁量水平的提高,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重分别降低了11.9%~38.3%和4.6%~23.0%,茎叶干重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根系。3)随施镁量的增加或土壤含镁量水平的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了9.4%~45.9%,用量达到515 mg/kg时几乎降低了一半,导致地上部叶片出现枯黄。叶片SOD、POD、CAT活性都是先升高再迅速降低,峰值分别出现在147 mg/kg、74 mg/kg和147 mg/kg,用量达到515 mg/kg时分别降低了49.75%、48.06%和32.21%;MDA含量始终呈增加趋势,增幅在20.39%~183.58%。4)施镁显著降低了玉米幼苗的锌含量和吸收量,但对茎叶和根系的抑制程度不同。与不施镁处理相比,茎叶锌含量降低了4.05%~57.09%,吸收量降低了15.41%~73.55%;根系锌含量降低了7.55%~18.99%,吸收量降低了11.62%~37.40%,不管是锌含量还是吸收量,根系的降低幅度都明显低于茎叶。这也导致锌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显著降低,施镁147 mg/kg时锌的转运率还有46.60%,施镁515 mg/kg时只有34.55%,仅达到不施镁水平的62%。5)随着施镁量的增加或土壤含镁量水平的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也显著降低,降幅在11.4%~46.6%,特别是施镁515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达到755.2 mg/kg时,土壤有效锌含量已降至0.47 mg/kg,超过了土壤缺锌临界值(DTPA-Zn<0.5 mg/kg)。【结论】绿洲盐化潮土上的玉米缺锌问题与土壤含镁量水平密切相关,随着施镁量的增加,玉米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株高、干重、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和SOD、POD、CAT活性都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施镁抑制了玉米幼苗对锌的吸收,对茎叶的抑制程度明显高于根系,导致锌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率显著降低。施镁降低了土壤有效锌含量,用量达到515 mg/kg时,土壤有效锌含量已低于缺锌临界值。

关键词: 盐化潮土 土壤交换镁 锌营养 活性氧自由基代谢 玉米幼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主要病毒及检测研究进展

南方农业 2015

摘要: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常因病毒侵染而造成病毒在植株体内累积,造成种性退化,品质和产量下降。基于此,讲述了马铃薯的几种常见病毒病,并对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进行评价。为保证马铃薯种薯质量,促进马铃薯主粮化、优化农业结构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马铃薯 病毒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1选育报告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1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以开育12号为母本、邯豆5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2—2013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650.0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7.13%。2014年在甘肃省多点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为2 002.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6.69%。该品种株高63.5~86.3 cm,单株结荚45.6~52.3个,单株粒重15.8~22.6 g,百粒重19.1~24.8 g,全生育日数115~128 d,属中熟品种。籽粒含蛋白质(干基)41.94%,脂肪(干基)20.09%。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霜霉病,中抗大豆黑斑病。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沿黄灌区及陇东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大豆 新品种 陇中黄601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新征集高梁地方品种资源的鉴定与遗传多样性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甘肃省东部7个地区30个县海拔953 ~2024 m、33°44′~36°04′N范围内的高粱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考察征集,新征集到高粱品种资源128份.在统一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8个质量性状、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8份高梁地方品种资源主要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172;穗粒重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468,芒性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仅0.627;穗型变异系数最高为62.99%,生育期变异系数最低只有3.99%.在7个地区中,庆阳地区征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186;兰州地区征集的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仅为0.373.聚类分析表明,128份品种资源可分为6大类,6大类中都有庆阳和定西地区的品种资源,说明庆阳、定西地区新征集到的高粱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

关键词: 高粱 地方品种资源 征集鉴定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枸杞炭疽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甘肃省枸杞炭疽病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生长速率和孢子活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从温度、光照、pH、湿度及营养条件几个方面对病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及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在10%枸杞汁PDA培养基、25℃、pH6、葡萄糖、甘露糖、甘氨酸条件下生长最好;产孢的最佳条件为25℃、pH6、光照条件、蔗糖及硝酸钠;分生孢子在30℃、pH5、相对湿度10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病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枸杞炭疽病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枸杞 胶孢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抗病、强分蘖外源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2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陇春32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将强抗逆作物米高粱基因组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感病受体小麦89122-16后,结合D1代幼胚培养挽救加代稳定技术,经早代表型变异筛选、常规优良性状选拔、分子标记及HMWGS检测、抗锈性鉴定、品质分析等手段,历经10年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强分蘖及综合性状优良的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银区东大沟流域农田土壤Cd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为揭示白银区东大沟流域耕地土壤Cd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采集土样的Cd、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CEC、p H、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含量进行了测定,运用GIS手段分析了耕层土壤Cd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耕层土壤Cd浓度范围0.170~82.400 mg/kg,属重度污染。土壤Cd含量高值区出现在沙坡岗和民勤村,呈岛状分布,并以此为中心Cd浓度向周边方向递减。Cd土壤剖面分布具有明显的表层富集规律,符合负指数方程递减规律。表层土壤Cd含量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p H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白银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叶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找到快速准确筛选鉴定同化运转效能高的早熟大果型优良甜瓜品种及育种材料的新方法,选用15份不同类型甜瓜品种,采用手持折光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方法,开展了甜瓜叶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结果初期,在同日不同时段,同一甜瓜品种的不同叶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在同日相同时段,不同甜瓜品种的叶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叶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以作为甜瓜品系早熟性判别的生理参考指标之一。

关键词: 甜瓜 叶柄 可溶性固形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