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应用鲜薯为原料的马铃薯面条加工研究

农业工程技术 2015

摘要: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兼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预计到2020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要翻一番,届时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2015年,农业部启动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战略,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提高人民营养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有关科研院所开展了马铃薯面条、馒头等的研究工作,应用马铃薯全粉为原料、含量达到35%以上的面条已经研制成功,但尚未见文献资料报道以鲜马铃薯为原料的面条加工工艺的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地区不同间套作模式养分吸收利用及其对产量优势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养分吸收和利用对间套作产量优势有重要影响,而西北地区近年来发展的间套作模式中养分吸收和利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西北地区新型间套作模式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大豆/油菜和马铃薯/油菜的间作优势以及成熟期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对间作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油菜和大豆/马铃薯4种间作模式具有间作产量优势,经济效益高于相应单作。马铃薯/油菜间作无产量优势。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和大豆/油菜间作体系中作物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高于相应单作10%~41%、8%~21%和11%~34%;马铃薯/油菜间作体系作物氮、磷和钾吸收量分别低于单作35%、42%和63%。玉米/油菜和大豆/油菜间作作物氮、磷和钾的利用效率分别高出相应单作10%~21%、5%~7%和15%~17%;玉米/马铃薯间作氮和钾利用效率间作比单作低3%和4%,而磷利用效率高于单作21%;大豆/马铃薯间作作物氮、磷和钾的利用效率分别比单作低15%、3%和14%;马铃薯/油菜间作氮磷利用效率间作低于单作18%和4%,钾利用效率间作高于单作20%。本研究证明并非所有间作模式都具有间作产量优势,并且间作优势主要源于养分吸收量的增加。

关键词: 养分吸收 养分利用 产量优势 间套作 生态位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淫羊藿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笔者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利用GIS技术、模糊数学等方法,选取8个影响淫羊藿种植分布的潜在因子,构建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对甘肃省淫羊藿人工仿生种植适宜性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种植淫羊藿的面积为403.42万hm2,占甘肃省林地总面积的66.07%;主要分布在甘南州、陇南市、兰州市的榆中县兴隆山和七里河区南部的马衔山脉以及定西市岷县、漳县和渭源县部分区域,平凉市华亭县和关山、太统山、崆峒山沿线。通过适宜分区的划分,为甘肃淫羊藿野生变家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淫羊藿 生态适宜性 种植区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紫拟青霉、厚垣轮枝菌生防菌剂对当归“麻口病”的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淡紫拟青霉、厚垣轮枝菌生防菌剂对当归生长量的影响及对麻口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生防菌剂在当归移栽时拌细干土穴施对当归生长量(出苗、株高、叶片数、冠幅)有一定的影响;但可有效防治当归麻口病,其中淡紫拟青霉颗粒剂41.25kg/hm2处理组防效最高,为63.43%,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对当归有较好的增产作用,增产率为25.78%~63.01%,其中淡紫拟青霉颗粒剂45.00kg/hm2处理增产率最高,为63.01%,其次为厚垣轮枝菌微粒剂33.75kg/hm2处理,增产率为61.67%;菌剂各处理相比对照可明显提高特等归比例。淡紫拟青霉颗粒剂41.25、45.00kg/hm2和厚垣轮枝菌微粒剂33.75kg/hm2穴施可有效防治当归麻口病,提高当归产量,可用于生产上防治当归麻口病。

关键词: 淡紫拟青霉 厚垣轮枝菌 当归 生长量 腐烂茎线虫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新品种‘甘丰袖玉’

园艺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丰袖玉’是用雌性系Veb0211-11作母本,自交系qby21-0-5-0作父本杂交育成的白皮黄瓜新品种。植株长势较强,强雌性,雌花节率50.6%。瓜长18 cm,平均单瓜质量160 g,果皮黄白色,白刺较密,中瘤,果形美观,整齐度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9.0 g·kg-1,可溶性糖含量为21.6 g·kg-1,维生素C含量为59.7 mg·kg-1,风味浓郁。适宜甘肃省陇东地区及其气候相似地区设施栽培,产量82.875t·hm-2。

关键词: 黄瓜 白皮 杂交一代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闭杏园高光效修剪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介绍了示范园基本情况、改造修剪的原则、密闭杏园高光效修剪关键技术及其配套技术。经在平凉市崇信县示范,修剪第1年,张公园杏和曹杏的商品果率分别较对照提高27.5%和30.2%;修剪第4年,商品果率分别比对照提高44.4%和44.6%。

关键词: 密闭杏园 高光效 树体结构 优化 改造修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SR标记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快速银染方法的建立

中国马铃薯 2015

摘要:针对传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方法存在染色时间长、步骤繁琐,难以大批量试验等诸多不利因素,对改良的银染检测方法与文献报道的4种银染检测方法的染色效果、时间及试剂成本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良方法省略前期的漂洗与固定步骤,只进行银染、漂洗、显影和终止4个步骤,整个银染过程耗时12 min,较其他方法耗时少,目标片段较清晰,试剂用量少,过程较为简单,可批量操作。

关键词: SSR标记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 银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和尚头”小麦调查报告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采用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和尚头"小麦的分布、生长环境、特征特性、生存现状和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和尚头"小麦是分布在兰州市、白银市海拔1 700~2 400 m的区域,具有抗旱性强、耐瘠薄、耐盐碱、耐深播等特点,而且面粉品质好、面条筋道适口,是高效益、低成本、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

关键词: “和尚头”小麦 调查报告 甘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甜瓜MLO基因突变体对白粉病菌的抗性分析

园艺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野生和栽培甜瓜为试材,通过人工接种白粉病菌,对两份材料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野生种质对甜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Race1具有抗性。基因测序发现野生种质与栽培品种的MLO基因序列相差85个碱基。进一步利用荧光标记的农杆菌介导法将Cm MLO2基因在野生种质中表达,白粉病菌能够感染阳性转化植株,说明Cm MLO2突变使野生种质缺失MLO蛋白,导致对白粉病的负调控作用被解除,从而启动了对白粉病菌的广谱抗性。

关键词: 甜瓜 CmMLO2 突变 白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陇南重要小麦生产品种‘中梁27’抗条锈特点分析及其利用价值

植物保护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2007-2013年对甘肃陇南重要小麦生产品种‘中梁27’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区进行了全生育期抗条锈特点研究和苗期抗条锈基因推导分析,结果表明:‘中梁27’全生育期对接种的条锈菌CYR29、CYR31、CYR32、Su11-4、Su11-7、Su11-11、Su11-13、HY4、HY7、HY8表现抗病,对CYR33表现中抗-中感,对新菌系贵22-9、贵22-14表现感病。对自然诱发的条锈病,从2012年开始在甘肃田间表现感病。苗期对24个国内外供试条锈菌单孢菌系的抗性谱与已知基因载体品种不一致,推测含有未知抗条锈基因。

关键词: 冬小麦 中梁27 条锈病 抗锈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