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羊草幼穗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了优化羊草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本试验以6个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新品系的幼穗为外植体,使用添加不同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对羊草幼穗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分化等培养,建立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中添加2,4-D激素浓度为5.0mg·L-1时,6个羊草新品系幼穗的诱导率均较高,其中Lc-6出愈率最高,为87.5%,其次是Lc-4,诱导率为81.5%;6个品系愈伤组织通过固-液-固(MS2-MSL2-MS2)交替继代培养,愈伤组织结构与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愈伤由疏松变得致密,褐化现象明显减少,愈伤变为乳白色颗粒状,Lc-6和Lc-4的愈伤状态优于其他品系;6个品系愈伤组织在BNKT分化培养基上的分化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培养基(P <0.05),Lc-6分化率最高,为41.25%;6个品系移栽后组培苗成活率均为100%。


生态农业中植保新技术的应用探究
《农业灾害研究 》 2021
摘要:在生态农业模式下调整传统农业结构并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最大化,从而促进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植保新技术即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应用中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未来随着生态农业理念的深入和发展,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生态农业角度出发,论述了植保新技术在其中的应用,阐述了生态农业和绿色植保技术的概念、植保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重要价值及及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具体应用。


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系)节水抗旱栽培下的抗倒性研究
《中国稻米 》 2021
摘要:倒伏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一个因素。通过常规灌溉和节水抗旱栽培模式下与水稻抗倒性密切相关的性状指标的变化,探讨了黑龙江省各积温带水稻主栽品种(系)的抗倒性。结果表明,节水抗旱处理使部分品种(系)的倒伏指数减小,倒2节带鞘抗折力增加,节间干物质量增加,节间横切面积减少,茎壁增厚;抗倒性、抗旱力指数和实测产量等指标表现均较高的品种(系)第一积温带有龙稻16和龙稻24,第二积温带有绥粳4号、绥粳17、绥粳18、北稻7号、绥锦089290,第三积温带有绥粳15、龙粳56、龙粳51、龙粳58、龙粳20、龙交08119、龙丰12500、龙粳3100和龙粳1424,第四积温带有龙粳24、龙粳1525、龙交13S6,第五积温带有龙粳4344。通过对倒伏性状的调查研究,了解各积温带主栽品种(系)的抗倒性情况,可为黑龙江省水稻节水抗旱栽培和抗倒伏种质的研究与利用奠定基础。


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草甸土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1
摘要:为阐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草甸土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分布特征,基于玉米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下三个深度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频繁的翻耕加速了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分解,使有机碳含量下降;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增加,秸秆翻耕还田促进了中层(20~40 cm)土壤有机碳的积累;秸秆连续翻耕还田提高了中层土壤高活性和中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秸秆浅翻还田对表层和中层低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显著高于深翻还田与覆盖还田,但短期内秸秆连续浅翻还田与深翻还田对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差异不大。研究表明,土壤高活性和中活性有机碳对耕作深度的响应更加敏感,而秸秆还田主要使低活性有机碳增加,这也是玉米增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草甸土 活性有机碳 秸秆还田 耕作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一例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湖北畜牧兽医 》 2021
摘要:黑龙江省大庆市某猪场发生了仔猪腹泻的情况.为了探究是何种病原微生物造成的仔猪腹泻,对病死仔猪进行剖检,并无菌采集剖检病料进行镜检、病原菌分离培养、PCR确定该病原菌携带的毒力基因,并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引起该猪场仔猪腹泻的病原菌为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携带F5黏附素菌毛.该株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头孢曲松敏感.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及四环素耐药.


科学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 2021
摘要:氨基糖苷类药物是兽医临床常用的抗生素,通过作用于细菌胞内的30S核糖体亚单位的16SrRNA解码区的A部位而影响蛋白合成,进而杀灭病原菌,临床以硫酸盐使用居多;该类药物在使用时一定要讲究科学,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用药,剂量不可过大,必要时与其他药物或碱性辅料联合使用,新霉素临床切不可注射用.
关键词: 氨基糖苷;兽药;科学;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