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采前喷施赤霉素(GA_3)对杧果果实产量、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贵妃’杧果生长期喷施GA_3对果实产量、品质和采后贮运特性的影响,以期为GA_3在杧果生产中的规范与合理使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贵妃’杧果为试材,用不同质量浓度(50、100、250 mg·L~(-1))的GA_3于盛花期后15、25、35 d各喷1次,测定‘贵妃’杧果的产量、坐果量、单果质量、果皮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果实色泽参数(L、a、b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采后病害发生等指标。【结果】采前喷施GA_3能够增加‘贵妃’杧果的产量和坐果量,促进果实膨大,增加果形指数,但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可滴定酸含量上升,果实品质下降,采后病害发病率上升。较高质量浓度下(250 mg·L~(-1))GA_3增产不显著,但果实品质明显降低,并诱导果实出现采后滞绿现象。【结论】海南‘贵妃’杧果采前喷施GA_3,较低质量浓度(50~100 mg·L~(-1))可以增产,促进坐果和果实膨大,果实食用品质小幅下降。较高质量浓度(250 mg·L~(-1))增产不明显,果实品质下降幅度大,可诱导果实出现采后滞绿现象。因此,海南‘贵妃’杧果采前喷施GA_3质量浓度以50 mg·L~(-1)为宜,可以增加产量、拉长果实、提高果实色泽,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小,不会诱导果实采后滞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种花生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a2+是植物中重要的第二信使,几乎介导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全部反应。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s)是植物中重要的钙传感蛋白,在植物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2个二倍体野生种花生全基因组序列已经公布,而由2个野生种杂交后形成的异源四倍体栽培种花生的全基因组序列还没有公布,野生种花生CDPK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可以为栽培种花生CDPKs的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对2个野生种花生CDPKs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布、基因结构、进化和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野生种花生全基因组均比对到35个CDPKs基因序列,野生种花生与拟南芥CDPKs基因结构类似,蛋白质结构具有典型的蛋白质激酶和EF手型结构域,2个野生种花生与其它物种在进化过程中CDPKs变异较小,可能作为钙传感蛋白在细胞内各个部位和细胞器中行使功能。本研究结果可为栽培种花生的CDPKs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野生种花生 钙依赖蛋白激酶 生物信息学 EF手型结构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棕榈油供给冲击与国内植物油价格波动的动态关系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棕榈油供给量与国内主要植物油价格的互动关系,以及对于来自价格正、负向冲击下棕榈油的供给反应,为棕榈油进口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我国棕榈油月度进口量、棕榈油、豆油、菜籽油现货价格及马来西亚毛棕榈油现货价格数据,在协整-GARCH、误差修正-GARCH框架下进行估计分析,研究供给量与价格间的互动关系,并用线性和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我国棕榈油的加工厂商和贸易商重视过去较长一段时间积累的方差信息(ARCH效应),而不是上一期的预测方差(GARCH效应);相比于菜籽油,豆油对棕榈油价格的调整力较大;棕榈油供给量对价格的影响力较小,有关价格滞后二阶的好坏消息对供给量具有非对称性影响;棕榈油进口量和价格相互不是Granger原因。【建议】加强棕榈油进口管理、市场建设及库存变化监测,加深棕榈油全球定价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 棕榈油 供给冲击 价格波动 向量误差修正—广义自回归异方差模型(VECM-GARCH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MaASR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MaASR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功能,利用RT-PCR技术从拟南芥转基因株系L14中克隆到MaASR1基因的cDNA序列,该序列含有1个43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并对该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正确的重组质粒pET30a-MaASR1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利用所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和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表明表达蛋白质与预期蛋白质大小基本一致.利用Ni柱亲和层析方法进一步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质,并用Western blot方法确定此重组蛋白质为目的蛋白质.
关键词: MaASR1基因 原核表达 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香蕉miRNAs的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干旱驯化和未驯化的香蕉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干旱胁迫过程中6个miRNAs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6个miRNAs在所有香蕉幼苗的干旱胁迫响应过程中均有表达,但其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在直接干旱处理下,mi R156k、mi R160a、mi R162a、mi R164a、mi R166d的表达均呈现升高-降低的趋势,mi R397b的表达则呈现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在驯化后干旱处理下,mi R156k、mi R162a、mi R166d、mi R397b的表达均呈现升高-降低的趋势,mi R160a、mi R164a的表达则呈现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干旱胁迫响应过程中(除处理后第10天外),驯化后的香蕉幼苗中miRNAs的表达量基本上高于未驯化香蕉幼苗中miRNAs的表达量,同时还发现mi R160a和mi R164a的表达量都非常高。上述研究结果将为香蕉干旱胁迫应答研究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茎行向及芽向对间作木薯和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木薯品种华南8号和花生品种贺油12号为材料,采用木薯宽窄行间作花生法,设置木薯种茎芽眼朝向东、南、西、北共4个处理,其中芽眼朝向东和向西处理属于东西行向,芽眼朝向南和向北处理属于南北行向,研究木薯种茎行向及芽向对木薯花生间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行向处理木薯的鲜薯和淀粉产量比东西行向处理的高10.7%、10.1%,东西行向处理的花生荚果产量比南北行向处理的高8.4%;芽向处理木薯的鲜薯、淀粉产量排序均为种茎向北最高,其次为向南和向东,向西最低,向北处理木薯的鲜薯和淀粉产量比向西处理的高20.5%、19.7%;花生荚果产量排序均为种茎向西处理最高,其次为向南和向东处理,向北处理的最低,向西处理的荚果产量比向北处理的高19.3%。综合分析认为,南北行向比东西行向更利于提高木薯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东西行向比南北行向更利于提高花生产量,花生行北侧或西侧的木薯的鲜薯产量和淀粉量比南侧或东侧的高,木薯行南侧或西侧的花生荚果产量比北侧或东侧的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病菌rep-PCR遗传多样性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REP、ERIC和BOX引物对22株从海南、四川、广西芒果产区采集的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菌菌株和1株源自美国菌种保藏中心(ATCC)的标准菌株进行rep-PCR分析,并根据DNA指纹特征,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组引物共扩增出463条带,其中有302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检测率为65.23%。综合分析3组引物组合的指纹图谱数据,以相似系数0.65为阀值时,供试的23株菌株可以分为A和B 2个遗传相似组,其中来自四川米易县的2株菌株与标准菌株ATCC11637聚在A组,而来自海南省、广西省的所有菌株均聚在B组。取相似系数为0.87时,A组群又可分为2个亚组,而B组群则进一步分为6个亚组。研究结果表明,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菌菌株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和较大的遗传变异,但各遗传聚类组群菌株来源广泛,与地理来源及芒果品种均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菌 遗传多样性 REP ERIC BOX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梨品种和部位间抗氧化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比较
《食品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品种油梨之间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差异,以期为油梨高价值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测定热研1号、福尔特、哈斯、里德4种油梨的果皮、果肉、果核3个部位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抗氧化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显示:4种油梨3个部位的总酚含量为9.6~27.8 mg GAE/g干物质。抗氧化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均与样品质量浓度存在剂量关系。其中里德的果皮与果核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均较强,热研1号与福尔特的果皮、果核对·OH清除活性最强。同一品种内,果皮与果核的活性较强,果肉的活性较差。因此,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提高果皮、果核这些不可食用部位的利用率,达到变废为宝、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叶打捆收集机械作业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我国秸秆打捆机械的调查分析,针对目前甘蔗叶机械化收集缺乏配套机具及现有机型适应性较差的现状,选择了5120型圆捆机和FSB-1600型方捆机作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两种打捆机收集甘蔗叶的田间性能对比试验,分析了各机型的主要技术指标:作业小时生产率、单位面积耗油量、捡拾损失率。结果表明:两种机型的作业小时生产率基本一致,5120型圆捆机的单位面积燃油消耗量明显高于FSB-1600型方捆机,5120型圆捆机的捡拾损失率要优于FSB-1600型方捆机,且波动较小。通过两种打捆机的对比试验分析,为甘蔗叶打捆机的理论研究与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和新思路,有利于甘蔗叶综合利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杧果品种对杧果小爪螨的抗性评价
《果树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获得稳定的抗、感杧果小爪螨(Oligonychus mangiferus)的杧果种质基础上,以害螨和寄主植物的互作机制为切入点,分析与评价不同杧果品种对杧果小爪螨的抗、感性。【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评价方法获得抗、感性稳定的杧果品种,经室内饲养观察,记录杧果小爪螨在抗、感杧果品种上的存活率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分析抗、感杧果品种叶片组织内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氮含量、游离糖含量、糖/氮比和总酚含量的差异。【结果】杧果小爪螨只危害杧果的功能叶,不危害嫩叶和老叶;在筛选获得的6个抗、感性稳定的杧果品种中,‘台农一号’和‘红芒VI号’对杧果小爪螨表现为高抗和抗螨,而‘鸡蛋芒’‘秋芒’‘紫花’和‘粤西I号’对杧果小爪螨表现为感螨;抗性品种‘台农一号’和‘红芒VI号’较感性品种‘紫花’和‘粤西I号’功能叶中含有较多的游离糖、较高的糖/氮比和较多的总酚,2者间差异显著,但抗、感性品种的功能叶、嫩叶和老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氮含量及嫩叶、老叶中的游离糖含量、糖/氮比和总酚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杧果品种对杧果小爪螨存在显著的抗、感性差异,其抗性与杧果功能叶中的游离糖含量、糖/氮比和总酚含量相关,为杧果抗螨种质的挖掘与创新利用、抗螨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基础信息、参试材料及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杧果品种 杧果小爪螨 存活率 营养物质 次生代谢物质 防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