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甘蓝中三乙膦酸铝的残留

农药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甘蓝中三乙膦酸铝残留的方法。通过测定甘蓝样品中乙基磷酸和亚磷酸的含量,对三乙膦酸铝进行定量。采用电喷雾负离子(ESI–)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定性分析,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三乙膦酸铝在不同配比的乙腈-水溶液中均可解离为乙基磷酸和亚磷酸,且二者的质量比均为40:60;三乙膦酸铝的检出限(LOD)为1.3μg/kg;在10~500μg/L范围内,乙基磷酸和亚磷酸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0.01、0.1和0.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甘蓝中三乙膦酸铝的平均回收率在82%~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6.7%~9.2%(n=5)之间。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及准确度高,可满足甘蓝中三乙膦酸铝残留的检测要求。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甘蓝 三乙膦酸铝 乙基磷酸 亚磷酸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煌’杧果MiCAB2的克隆及表达与花期调控关系分析

园艺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金煌’杧果(Mangifera indica L.‘Jinhuang’)为试材,通过RACE及PCR技术克隆得到叶绿素a/b结合蛋白CAB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MiCAB2(GenBank登录号:KT944730)。该基因全长为990 bp,含795 bp开放阅读框,编码246个氨基酸,与橄榄(Canarium album)亲缘关系最近。MiCAB2属于叶绿素a/b结合蛋白家族,其氨基酸序列中存在一个典型的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功能域、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和4个N–肉豆蔻酰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MiCAB2在杧果各组织中均表达且表达量差异较大,在成熟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花、胚胎、果实中表达量仅为叶片的1/50~1/12,在根和茎中极低;在花芽分化至开花期表达量呈迅速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在正常胚胎中呈下降后回升再下降趋势,而在败育胚胎中呈逐渐下降趋势;叶片在昼夜交替中,白天表达量明显高于夜晚,14时最高,22时最低。MiCAB2受不同催花药剂的诱导,乙烯利作用最为明显,硝酸钾次之,两者均为正向调控,而多效唑起负调控作用。

关键词: 杧果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 MiCAB2 克隆 花期调控 败育胚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娄彻氏链霉菌XL-6的抑菌活性及对茄子幼苗的防病促生效应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 XL-6无菌发酵液在自然状态下的抑菌活性及对茄子幼苗的防病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菌株XL-6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物质可耐70℃高温,在pH 5~8其抑菌活性保持稳定;该抑菌活性物质不受紫外线、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的影响,在4℃条件下贮藏28 d仍可保持良好的抑菌活性。采用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处理茄子幼苗均可提高茄苗对青枯病的抗性,其中,施用40倍发酵液显著降低茄子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显著提高PAL和PPO酶活性,对盆栽茄子的防治效果达64.78%。同时,40倍发酵液显著提高茄子种子发芽率、鲜重、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较病原菌菌体处理和无菌水处理,茄苗干重增幅分别达15.81%和27.95%,对茄苗的促生效果显著。说明适宜浓度的拮抗菌XL-6发酵液兼具防治茄子青枯病和促进植株生长的效果。

关键词: 拮抗菌 发酵液 稳定性 防治效果 促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试验优化漂白紫胶流化床干燥工艺

食品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流化床干燥漂白紫胶,以期对漂白紫胶在较低温度条件下进行快速干燥。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进气温度及空气流量2个主要因素对漂白紫胶颜色指数及干燥时间的影响,用响应面法设计试验并建立了流化床干燥条件下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的一致性较好,误差为1.12%,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颜色指数R2为0.949 1,干燥时间R2为0.937 7)可以用于描述和预测漂白紫胶流化床干燥。得到的较优操作条件为进气温度36℃、空气流量45 m3/h条件下干燥28 min,可以得到颜色指数为0.90的漂白紫胶,其指标符合国家精制漂白紫胶1级标准。

关键词: 漂白紫胶 流化床干燥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对橡副珠蜡蚧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存活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短时高温胁迫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Nietner)]及其天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橡副珠蜡蚧及其天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在不同温度(33、36、39、42、45℃)和短时处理(3、6、9 h)下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橡副珠蜡蜡卵的孵化率均逐渐降低,卵经33~42℃的高温胁迫3、6、9 h后其孵化率均高于87.0%,45℃胁迫9 h后仅为14.7%;3龄若虫在36~42℃范围,随温度升高存活率降低,而45℃胁迫6 h和9 h后不能存活;初期成虫在45℃条件下,胁迫6 h后存活率仅为25.0%,胁迫9 h存活率为0。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蛹的羽化率随胁迫温度升高和胁迫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33~42℃条件下,处理3 h后羽化率均在87.5%以上,处理6 h后,羽化率分别均在81.8%以上,处理9 h后,羽化率均在77.8%以上,当温度升至45℃时,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蛹不能羽化;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成虫寿命也随胁迫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缩短,42℃胁迫3 h仅为1.00 d,胁迫9 h后约为0.50 d,45℃胁迫3、6、9 h后初羽化雌蜂均很快死亡。橡副珠蜡蚧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高温均有较强的适应性。

关键词: 高温 橡副珠蜡蚧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 存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莲雾水肥一体化微喷灌技术与应用

中国南方果树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海南丘陵平地莲雾果园水肥管理中存在施肥不均、养分流失、易引起灼烧、用工量大等问题,在分析莲雾营养特性基础上,提出了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发挥其在减少含水土壤面积、控制灌水深度、减少蒸发和渗漏损失等方面的优势,并对其设计要点、施肥管理策略及方案进行了叙述。建立水肥一体化微喷灌系统后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实现莲雾增产、水肥高效"耦合"、提升果园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莲雾 营养特性 水肥一体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驱动参数建模的可行更改路径搜索和优选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产品设计更改中可行更改路径分析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驱动参数建模的可行更改路径搜索和优选方法.从集合论观点出发描述了产品中的更改传播现象;在传统产品参数建模的基础上构建产品驱动参数关联网络模型,并介绍了产品模型的预处理方法;引入深度优先搜索算法(Depth First Search,DFS)实现可行更改路径的搜索;提出了评价最优更改路径的指标和优选准则指导更改方案优选工作,采用多属性决策方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完成最优更改方案的优选;通过开发的原型系统,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设计更改 驱动参数 可行更改路径 路径搜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理化特性及致病作用

果树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杧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理化特性及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明确该病菌的致病机制及病害防控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以‘台农一号’杧果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离体叶片针刮法对其粗毒素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杧果叶片防御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总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分析其对杧果的致病生理机制;同时以不同培养液、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及培养液p H为条件,对该菌产毒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在Watanabe培养滤液中得到淡黄色粗毒素,是一类具有热稳定性的非蛋白类物质。毒素对杧果叶片有浸解作用,随着浓度的上升,对杧果叶片的损伤程度不断加重,形成的病斑与病原菌症状一致。生理生化研究发现粗毒素侵染杧果叶片后,能激活杧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POD、PPO、CAT与PAL分别在接种病菌48、72、36 h后达到顶峰,酶活性分别是965.33、8 456、1 341.13和4.02×104U·g~(-1)·min~(-1),是健康叶片的1.35、2.20、1.08和4.19倍。可溶性蛋白含量、总糖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毒素通过摇瓶震荡培养,优化出病菌的最佳产毒条件是:Watanabe培养液(p H 7~8),24℃培养120 h。【结论】因该粗毒素对杧果叶片产生明显的浸解作用,表明其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杧果叶片组织电解质的渗漏,对叶片细胞膜具有损伤作用,最终导致病害的发生。由此推断,毒素可能属于非寄主专化性毒素(NHST),同时可能是杧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致病因子之一。

关键词: 杧果 细菌性角斑病 毒素 酶活性 致病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外栽培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的228份木薯资源为材料,通过评价植株15个茎和块根的描述型表型性状及7个与产量相关的数量性状,初步了解其表型遗传多样性,为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针对性地引种和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木薯资源描述型性状频率分布较一致,多以张开型、三分叉、30°~45°分枝角度、主茎内皮浅绿色居多,块根性状以表皮粗糙、外皮淡褐色、内皮乳黄色、肉质白色资源居多;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为1.895~2.073,描述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435~1.889,表明228份木薯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且数量性状存在较大程度变异(8.91%~44.60%),国内资源块根直径极显著高于国外资源,国外资源干物率极显著高于国内资源,说明国内外资源的块根直径和干物率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利用现有资源可能选育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两步聚类分析将参试资源明显划分为两大类群,类群Ⅰ主要特征为株型张开、分枝角度中等偏大,群体不整齐,主茎较粗,薯块产量较高资源;类群Ⅱ为株型紧凑直立型、分枝角度小,群体整齐,主茎较细,薯块干物率较高资源。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可选择同类资源中表型差异互补的种质为亲本,聚合优良性状,以达到育种期望目标。

关键词: 木薯 种质资源 表型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中转录抑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因表达的激活和抑制是构成生机盎然、绚烂多彩的植物世界的核心机制。转录调控是基因表达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中转录抑制是通过阻碍目的基因的活化来实现基因转录负调控的。目前的研究已揭示出了多种植物基因转录激活的分子调控机制,但转录抑制方面的内容还相对较少。本文将从转录前起始复合物、染色质修饰重构、蛋白磷酸化、转录抑制子等几方面的调控作用着眼,概述在植物生长发育及胁迫防御过程中植物基因转录抑制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转录抑制子的抑制与解除作用,为进一步解读此调控"密码"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我们深入了解基因表达调控,特别是植物防御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转录调控 抑制机制 转录抑制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