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迪链霉菌A02细菌人工染色倒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科技导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迪链霉菌A02是从京郊森林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植物真菌病害高效生防菌,其活性产物为安全高效广谱的抗真菌剂纳他霉素.为了克隆纳他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和调控其表达相关的功能基因.通过基因改良的方式进行A02的定向分子改造,提高纳他霉素的效价和产量.提取了利迪链霉菌A02的基因组DNA,用HindⅢ和BamHI部分酶解后,回收了97-194kb和48.5-97kb大小的高分子量DNA.与质粒载体Copycontrol pCClBAC连接,分别构建了含有800个和1500个克隆的两个BAC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选20个克隆.酶切检测平均插入片段分别为133kb和65kb,空载率小于1%,假定利迪链霉菌的基因组有8*10^6kb,计算文库基因组覆盖率分别为12.28倍和11.25倍.因此.从文库筛选到目标片段的概率达99.99%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彩色马蹄莲切花新品种‘京彩阳光’
《园艺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蹄莲新品种‘京彩阳光’是从新西兰引进切花品种‘Black Magic’中筛选出的变异株系。与原品种相比,其佛焰苞呈亮黄色,花大,长8~9 cm,宽7~8 cm;花期更早,可提前7~10 d;花色、花形及花期等观赏性状整齐稳定,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宜于北京地区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堆肥化是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高温发酵使有机物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而变成腐熟肥料的过程,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不但生成大量可被植物利用的有效态氮、磷、钾化合物,而且又合成新的高分子有机物—腐殖质,它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活性物质[1]。本文以堆肥、缓释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3类养分缓释型肥料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不同肥料产品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量对黄河上游地区设施芹菜产量及土壤中NO_3~--N残留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宁夏灌区设施蔬菜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造成土壤含盐量过高,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进行土壤-芹菜系统的氮素单因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0~30kg/667m2)增施氮肥,芹菜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芹菜产量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施氮水平高于30kg/667m2,维生素C含量会逐渐降低,产量也下降;施氮量为30kg/667m2时,芹菜维生素C含量、产量及植株氮素表观利用率均为最高;土壤硝态氮含量,一方面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同一土层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出黄河上游地区设施芹菜氮素的优化目标供应值为30kg/667m2。
关键词: 施氮量 设施芹菜 NO3--N残留 氮肥表观利用率 生态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缓控释氮肥对高羊茅草坪生长及硝态氮土壤残留与淋失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和渗滤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树脂包膜尿素(释放期为30d的PCU30和释放期为60d的PCU60),硫包衣尿素(SCU),抑制剂缓释尿素(UI)和普通尿素(U)对高羊茅草坪生长、氮素吸收及硝态氮土壤残留与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U处理相比,在全年施氮量260kg/hm2的情况下,4种缓控释氮肥均可显著提高草屑累积量和肥料利用率。其中PCU60和SCU处理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2.51%和23.0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CU30、PCU60和SCU 3种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土壤中硝态氮残留高于其他施氮处理(P<0.05)。试验中各处理的硝态氮淋溶量水平较低,在1.2~3.99kg/hm2之间,损失从高到低依次为:U>UI>SCU>PCU30>PCU60,其中U处理的硝态氮累积淋溶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试验结果,北京地区高羊茅草坪一年分春秋2次施用PCU60可满足草坪正常生长需要,降低氮素淋溶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适于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白三叶草植株生物量磷吸收和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丛枝菌根真菌(AMF)在土壤与植物的磷素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白三叶草植株生物量、磷吸收和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不同AMF群落均能显著地促进白三叶草植株的生长及其对磷素的吸收,提高根际土壤磷酸单酯酶的活性。Mnp处理中,白三叶草生物量最大,白三叶草总生物量、茎叶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处理(-M)提高64.48%、61.48%和84.91%。不同菌根处理中,Mck处理显著地提高白三叶草磷吸收和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白三叶草磷吸收总量和茎叶磷吸收量分别比对照(-M)提高107.18%和91.91%,土壤碱性磷酸单酯酶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相对对照(-M)分别提高54.33%和138.43%。碱性磷酸单酯酶活性与AMF群落中的Acaullospora属孢子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则主要受Paraglomus属孢子数的影响。说明接种AMF群落可显著地影响土壤的磷酸单酯酶活性,从而影响白三叶草的生长及其对磷素的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种质鉴定的高效引物(引物组合)适用性分析
《作物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0份甜瓜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DAMD(directed amplification of minisatellite-region DNA)和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3种分子标记构建各自的DNA指纹图谱。针对图谱上扩增的条带分子量大小和分布,用统计软件逐一聚类,根据不同引物(引物组合)所得聚类图鉴别的品种数目,筛选出高分辨率的4个RAPD引物、3个DAMD引物和6个SRAP引物组合。同时,利用高效引物(引物组合)评价了甜瓜遗传多样性,将30份甜瓜分为薄皮和厚皮两类,厚皮甜瓜包括网纹和无网纹两种类型。
关键词: 甜瓜 种质鉴定 高效引物(引物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体碳源填充床反应器反硝化性能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优化固体碳源填充床反应器的运行条件,以PLA/PHBV颗粒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研究了水力负荷与硝态氮负荷对反应器反硝化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碳源表面生物膜的形态。结果表明,在进水硝态氮浓度为100mg·L-1,水力负荷为1.71~8.39m3·m-2·d-1时,反硝化速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为40.53mg·L-1·h-1;随着水力负荷的提高,出水硝态氮浓度逐渐增加,而COD浓度逐渐降低;维持水力负荷在3.54m3·m-2·d-1以下,可保证反应器的出水满足我国饮用水标准对硝态氮与亚硝态氮浓度的要求;维持水力负荷为5.30m3·m-2·d-1,反应器的反硝化速率与进水硝态氮负荷线性相关(R2=0.937),而硝态氮负荷对出水的COD浓度未发生明显影响;维持进水硝态氮负荷不高于0.16kg·m-2·d-1,可保证反应器出水的硝态氮与亚硝态氮浓度满足国家标准。通过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出,PLA/PHBV颗粒表面的生物膜以球菌和杆菌为主,成簇定植在碳源颗粒表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年我国玉米超高产田的分布、产量构成及关键技术
《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2010年,全国玉米栽培学组专家在全国不同区域开展了玉米高产潜力探索及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工作。本文对经过严格测产且产量达到和超过15000kghm-2的159个地块的地理分布、产量构成因素及关键技术分析表明:(1)大多数高产田分布在较高纬度(40°~43°N)、较高海拔(1000~1500m)地区,这些地区具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利于高产的自然因素,选择这样的区域是实现超高产的重要因素;(2)平均单产16692kghm-2,88950穗hm-2、每穗541粒,千粒重360.0g,穗粒重191.8g;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和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3)高产关键技术主要是,采用耐密型高产稳产品种,合理提高密度,充足的水肥供给,科学管理和地膜覆盖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新品种“京生麦1号”
《麦类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冬小麦新品种京生麦1号亲本组合为"京单96-3619×京冬8号"。该品种2006年秋参加北京市小麦高肥区域试验预试,2007-2008年度和2008-2009年度连续两年参加北京市小麦高肥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0年4月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京审麦2010002。1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京411晚2d,幼苗半匍匐,株高85cm左右,穗纺锤型,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