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山西芝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2017

摘要:利用SPSS 24.0软件对333份芝麻种质资源的8个数量性状和8个质量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单株蒴果数与分枝数、株高、主茎果轴长度呈正相关,与始分枝高度呈负相关,与每叶腋花数、株型、叶色、蜜腺有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主要信息集中在前4个主成分中,累计贡献率为78.43%。利用聚类分析把芝麻种质资源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材料属于分枝、矮秆、节间短、高产型;第Ⅲ类群可作为特异性材料加以利用;第Ⅴ类群属于一叶一果的类型。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象生长发育与温度相关性的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摘要:[目的]研究绿豆象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的相关性。[方法]在17、21、25、29、33℃下,测定绿豆象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绿豆象不同虫态的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同时对绿豆象成虫的寿命、产卵量及卵孵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温度不同,绿豆象的发育历期也不同,在17~33℃范围内,绿豆象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反比,超过这一温度范围,绿豆象蛹发育历期延长;绿豆象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07、10.38和11.60℃,有效积温分别为70.38、274.96和118.75d·℃。在17~33℃,绿豆象成虫的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5℃绿豆象平均单雌产卵量最高,卵孵化率也最高。[结论]温度对绿豆象发育有显著影响,绿豆象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24℃,世代的有效积温为413.33d·℃。

关键词: 绿豆象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启动子的类型及应用

山西农业科学 2017

摘要:基因功能和遗传改良生物现状是生物学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基因表达的调控主要由上游的启动子控制。综述了启动子的结构组成和特征,并介绍了3种类型的启动子即组成性启动子、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和诱导型启动子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启动子应用尚存在的问题,并作出了进一步展望。

关键词: 组成性启动子 组织特异性启动子 诱导型启动子 调控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方式对食用向日葵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向日葵花盘形成至开花期是向日葵的需肥高峰,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可以促进向日葵的多种代谢及增加蔗糖的合成,加速蔗糖的转运,从而提高向日葵的结实率、降低空壳率,增加粒重。通过开展食用向日葵花蕾期喷施硼肥和磷酸二氢钾2种施肥方式对其产量及籽粒商品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向日葵现蕾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和硼肥均可提高产量和籽粒商品性,且施用磷酸二氢钾的效果优于硼肥。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硼肥 磷酸二氢钾 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PK配比对红芸豆干物质积累、转移及产量相关因子的影响

农学学报 2017

摘要:研究不同NPK配比对红芸豆干物质积累、转移及产量相关因子的影响,可为红芸豆高效生产及适量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是以‘英国红’红芸豆为试材的"3414"大田肥料试验。结果表明,红芸豆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趋势。N肥的在营养生长阶段对干物质积累起到主要作用,K肥在生殖生长阶段对干物质积累起到主要作用,促进了后期营养器官的干物质向生殖器官转移;各器官较高的干物质转移率是取得高产的物质基础,而缺N、缺P会严重影响到茎干物质对籽粒的转移率和贡献率;红芸豆的叶、茎、荚皮的干物质对籽粒的转移率和贡献率所呈现的趋势高度一致。NPK对红芸豆产量因子的作用侧重点不同,N肥对产量因子的群体(有效荚数和每荚粒数)起到促进作用,而PK肥对产量因子的个体(百粒重)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NPK三因子与2014年产量的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求解得出:施肥量分别为N 132.03 kg/hm~2、P_2O_5 160.02 kg/hm~2、K_2O 104.80 kg/hm~2时,红芸豆的最高产量为2627.26 kg/hm~2。

关键词: 红芸豆 NPK配比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转移 产量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种质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单宁含量的测定及聚类分析

天津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了筛选、发掘优质高粱种质资源,给高粱遗传改良与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90份高粱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和单宁含量进行检测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高粱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和单宁含量差异较大,平均含量分别为10.75%,0.58%,变异系数分别为15.86%,66.33%;高粱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单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276),单宁含量与粒色呈极显著正相关(r=0.643);在欧氏距离为1.30时可将90份高粱材料划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I类群材料蛋白质含量最高、单宁含量最低,可作为优良亲本在饲料高粱新品种选育中加以利用。

关键词: 高粱 蛋白质含量 单宁含量 聚类分析 粒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耕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季土壤呼吸速率及影响因素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连续8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耕作施肥措施下冬小麦农田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施肥处理可以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覆盖处理显著降低了旱地农田土壤呼吸速率;而相同耕作处理下,增施有机肥会显著提高土壤呼吸速率,说明翻耕和增施有机肥均会促进土壤呼吸。冬小麦季土壤温度和水分是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83.2%~93.7%,土壤水分可以解释44.0%~76.5%,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大于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程度因不同耕作施肥处理而异,翻耕和增施有机肥均会提高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_(10)),免耕覆盖条件下减小了土壤呼吸受温度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免耕施肥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硒对谷子生理特性、硒含量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浓度硒对谷子产量、品质、保护酶活性及籽粒硒含量的变化规律,明确谷子外源硒的最佳施用量和最佳施用期,为富硒谷子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春谷长农35、夏谷冀谷20、抗除草剂杂交谷晋谷50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6个供硒水平(清水对照(T0)、16.96g·hm~(-2)Na_2SeO_3(T1)、33.92 g·hm~(-2)Na_2SeO_3(T2)、67.84 g·hm~(-2)Na_2SeO_3(T3)、135.68 g·hm~(-2)Na_2SeO_3(T4)、271.36g·hm~(-2)Na_2SeO_3(T5)),在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叶面喷施,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供硒水平对不同品种谷子生理生化指标、产量、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外源硒叶面处理谷子,不同生育期SPAD、POD、SOD、MDA、GSH和GSH-Px等6个生理生化指标,品种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并且除MDA外,其他均主要表现为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3处理达到最大,抽穗期SOD、POD、GSH-Px的活性、GSH含量和SPAD分别比对照增加18%、44%、94%、97.4%和9%,外源硒能够显著提高谷子籽粒硒含量,并且不同喷施时期、不同品种均随着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喷施时间对籽粒硒含量的影响为灌浆期>抽穗期>苗期,不同品种同一时期表现为晋谷50>长农35>冀谷20。在摄入硒的安全范围内,灌浆期T3处理,晋谷50籽粒硒含量达到0.297 mg·kg~(-1),比对照增加8.6倍。叶面喷施硒可以提高谷子粗蛋白、脂肪、赖氨酸和叶酸等营养品质的含量,不同喷施时期不同品种谷子粗蛋白、赖氨酸和叶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均表现为T3处理增加最多,最高增加了13.9%、17.9%和7.5%。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硒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具体表现为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以T3处理达到最大,之后为减小趋势。抽穗期T3处理晋谷50、冀谷20、长农35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9%、4.7%和1.2%。【结论】适量的外源硒对谷子生理特性提升、营养品质改善和产量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富硒功能食品谷子的生产。综合分析,抽穗期喷施亚硒酸钠67.84 g·hm~(-2)为谷子叶面喷施硒的最佳施用期和最佳施用量。

关键词: 谷子 硒含量 产量 生理指标 品质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玉米品种耐盐性筛选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针对不同玉米品种进行苗期耐盐性筛选,用以发掘和利用具有优良耐盐性状的玉米品种。本试验以蛭石为介质,设置0、45、95、145、195、245、295 mmol/L等7个NaCl浓度水平,进行耐盐性筛选。结果表明,6个玉米品种的生长临界NaCl浓度不同,‘潞玉39’和‘华农138’生长临界NaCl浓度约为300 mmol/L,耐盐性较好;‘金苹618’的生长临界NaCl浓度为195.4 mmol/L,耐盐性较差。6种玉米品种叶片的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约在195 mmol/L盐浓度下达到最大值,而且都随盐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不同品种增加或降低的值有所差异。脯氨酸与丙二醛的含量都随盐浓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品种的增加值有所差异。综合分析,‘潞玉39’和‘华农138’耐盐性较好,更适宜在盐碱地上开展进一步田间研究。

关键词: 玉米 耐盐性 NaCl胁迫 苗期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312A形态学及细胞学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研究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雄性不育系312A及其保持系312B的花器官形态差异和312A的花药败育特点等,为312A的进一步利用提供理论根据。结果表明,312A与312B的花器官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其中,312A花药在发育过程中体积较小、干瘪,成熟后花丝较短,不能释放有活力的正常花粉;312B花药体积较大、相对比较饱满,最终可以释放大量鲜黄色的成熟花粉。花蕾石蜡切片观察发现,312A的花药败育发生在3个时期,即小孢子孢原细胞期、造孢细胞分化期和二核花粉期,其中,前2个时期败育属于无花粉囊型败育;二核花粉期败育则是花药发育至二核花粉粒时期,已接近成熟,但2个细胞核的核膜消失,核开始解体直至消失,形成无效的败育花粉粒。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在甘蓝型油菜中发现二核期败育类型。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细胞学 花粉败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