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谷氨酸棒状杆菌gdh基因在黄色短杆菌C-11中的克隆及表达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谷氨酸脱氢酶的表达对L-丝氨酸产率及发酵效率的影响。【方法】从谷氨酸棒杆菌模式菌株C.glutamicum ATCC39135中克隆出gdh基因,以大肠杆菌-黄色短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EC7为基础,构建重组质粒pEC7G,并转化黄色短杆菌B.flavum C-11,获得重组菌株C-11G。【结果】重组菌株C-11G的GDH酶活力提高32.7%,产酸率为15.28 g/L,比原宿主菌提高了33.80%。【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菌株C-11G,所克隆的gdh基因有较高表达活性,并对L-丝氨酸产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诺普丰叶面肥在温室番茄上的应用研究
《北方园艺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番茄品种"印帝安"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方法,研究了不同叶面肥对温室番茄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诺普丰的番茄茎粗、单果重和单产均高于对照,喷施诺普丰对单果重影响最大,增产率达到5.8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区中等肥力砂壤土棉田氮磷肥交互作用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干旱区棉田相同灌水条件下,不同氮磷施肥配比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为棉花高产合理施肥与平衡施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正交饱和实验设计,设计不同氮、磷施肥水平及其组合,共计27个试验小区。【结果】确定了多项式回归的棉花(皮棉)产量(Y)和氮(N)和磷(P)数量的回归方程:Y=206.58+3.21XN+9.83XP-0.003 5XN2+0.029XP2-0.011XNXP,得出最佳施肥量:施氮量260.74 kg/hm2、施磷量120.07 kg/hm2时棉花(皮棉)有最高产量Y=1 214.98 kg/hm2。【结论】不同的氮和磷的施肥水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不同,氮和磷的交互作用最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棉秆屑的重组理化性质研究及配比筛选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发酵棉秆屑的颗粒重组对棉秆复合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番茄栽培的有机复合基质配比。【方法】棉秆粉碎后按粒径分级,堆积发酵后再组合,以环刀法测试孔隙度,壮苗指数法筛选复合基质配比。【结果】适宜番茄的棉秆复合基质配比为20%∶20%∶20%∶30%∶10%{(≤0.5)mm∶(0.5~1.0)mm∶(1.0~2.0)mm∶(2.0~3.0)∶(3.0~5.0)mm}+4x河沙+10%珍珠岩,总孔隙度为70%、气/水(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为1∶2。【结论】棉秆粉碎发酵后,养分释放量增加;总孔隙度增加,其内在毛管孔隙度提高10~15个百分点,能够为作物根系发育提供丰富的养分及适宜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疆沙壤土地面灌溉高产棉田施肥灌水数学模型研究
《棉花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南疆沙壤土棉田,设置了3个处理因子(施氮、施磷和灌水),每个因子依施用量设4个水平,开展了水肥耦合效应对棉花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棉花产量对氮肥、磷肥、水的依赖程度顺序是:氮肥>磷肥>水,并建立了地面灌溉条件下高产棉田水肥施用的多元回归数学施肥模型:y=-677.8075+0.5889 xN+11.1649 xP+1.0266 xW-0.0098 x2N-0.0421 x2P-0.0001 x2W+0.0130 x2NP+0.0012 x2NW-0.0002 x2PW(r=0.9825*),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水平(P=0.013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高产新品种新农棉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中国棉花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早熟高产棉花新品种新农棉1号系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2年从新陆早13号棉田发现的变异单株,当年在海南种植,并观察选择。2003—2006年连续南繁北育,定向择优选择出编号为779-1株系;2007—2008年参加本所的早熟棉品系比较试验;2009—2010年参加甘肃省棉花新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吐鲁番四个葡萄品种光合日变化及其光响应特征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4个葡萄品种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确定在吐鲁番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光合能力,为引种和栽培提供指导。【方法】用英国产的TPS-2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活体测定无核紫、红地球、巨峰、里扎马特葡萄光合参数日变化特征、相关气象因子、光合-光响应特征等。【结果】除无核紫葡萄外,红地球、巨峰、里扎马特三个品种Pn均存在午休现象,无核紫的Pn总体较高,日变化曲线没有明显的峰值和低谷,WUE总体较其他品种高,LCP最低,LSP和LCP之间的范围最大。里扎马特Pn和WUE总体较其他品种低,LCP最高。【结论】从4个品种的光合作用情况看,无核紫光合能力表现较好,相对适宜吐鲁番的特殊气候,里扎马特表现较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格局分析及其环境解释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运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对影响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分布格局的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DCCA排序将喀纳斯森林群落划分为9个类型;②DCCA排序第一轴与坡度、土壤含水量、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pH值显著相关,第二轴主要与海拔、坡位、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相关,但是对森林群落分布格局起决定作用的环境因子是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坡度、碱解氮和海拔;③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共解释了喀纳斯森林植被分布格局变异的79.41%,其中:地形因子为12.50%,土壤因子为48.53%,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交互作用为18.38%,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未能解释的部分为20.59%。未能解释的部分可能与火干扰相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细菌性病害病原学、寄主抗病性研究”通过验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年11月8日,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相关专家,对我院植保所承担、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参加实施的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番茄细菌性病害病原学、寄主抗病性研究"进行验收。项目组明确了新疆番茄细菌性病害发生种类、分布现状和不同种植区的发生危害轻重程度,研究出番茄细菌性病害种子带菌快速检测技术,检出率达90%以上;研究了番茄主产区细菌性病害的发生规律,以及影响病害发生的环境因素,筛选出10个抗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品种,提出不同种植区域番茄细菌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实施后番茄细菌性病害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寄主对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寄主的马铃薯甲虫对其飞行能力的影响,探索马铃薯甲虫的迁飞规律,为控制马铃薯甲虫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取食不同寄主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结果】寄主对越冬后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影响不明显,对第一代、第二代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影响较大。【结论】取食马铃薯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强,其次是取食天仙子和茄子叶片的,二者飞行能力无明显差异,取食番茄叶片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