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田施用脱叶剂效果试验
《新疆农垦科技 》 2007
摘要:实施人工脱叶,一方面可以促进秋铃的成熟,提高纤维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机械化采棉和人工拾花的工作效率,减少碎叶等机械性杂质。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种棉区,采棉难、采收成本高成为日趋突出的问题。为确保采棉的采收效果和棉花质量,必须采用化学脱叶催熟技术,从而为机械化采收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数字化农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通过对数字化农业的产生及其发展回顾,分析了国内外及新疆数字化农业取得的成就,指出数字化农业在新疆发展的主要问题及数字化农业在新疆发展的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新品种新陆早33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07
摘要:新陆早33号(原代号垦4432)由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利用自育品系石选87天然重病地中的变异单株,经定向选择南繁北育培育而成。2004~2006年参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414”肥料效应试验原理与设计
《新疆农垦科技 》 2007
摘要:本文对“3414”肥料效应试验完全设计和不完全设计内容进行分析,对“3414”肥料效应试验的特点和目的进行阐述,并重点分析了如何充分挖掘并利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中的大量信息,采用“3414”试验设计,其试验结果不仅可以用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拟合,而且还可以用二元或一元肥料效应函数拟合。利用“3414”试验,结合土壤养分和植株测试,可以获得很多相关参数,建立作物施肥模型,划分施肥分区,设计肥料配方,构建施肥技术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花高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基因型的筛选
《分子植物育种 》 2007 CSCD
摘要:本研究以15个新疆主栽优良品种(系)以及两个对照品种YZ-1和Y668为研究对象,利用下胚轴做外植体进行胚胎发生能力的比较研究,筛选出了5个能够胚胎发生的基因型,即新陆早12,新陆早17,新陆早22,新陆早32和新陆早33,其中新陆早32和新陆早33,能在3个月左右分化,且分化率较高,可达90%左右,其它3个品种的分化效率为:新陆早17为46.9%,新陆早12为35.1%,新陆早22为25.3%,但这3个品种的分化时间都比较长,需5个月左右。同时对5个再生品种及两个对照品种的成胚效率进行了比较,由新陆早32和新陆早33诱导的胚性愈伤在胚状体数目及胚胎萌发效率都比较高,具备作为棉花优良遗传转化受体的基本特征,目前已经用于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试验。上述研究拓展了棉花组织培养及转基因的受体范围,为新疆棉区转基因育种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大豆主要群体生理参数与经济产量关系的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大豆1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超高产大豆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植株性状以及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光合生产率的动态及其与经济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收获株数在28.87万株/hm2时,产量达到5695.2 kg/hm2;叶面积指数在出苗后84 d达到最高,为5.29,总光合势达到2602 269 m2.d/hm2;光合生产率在出苗后105 d达到最大,为5.19 g/m2.d。新大豆1号在较低种植密度条件下,生长前期各项主要群体生理参数均优于较高种植密度;初花期和盛花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作物生长率与经济产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甜玉米新品种新甜玉6号的选育
《广东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新甜玉6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2年以自选自交系F315为母本、以F316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超甜玉米单交种,果穗美观,甜度高,适宜鲜食或真空包装加工。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