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大豆抗食心虫研究进展

大豆科技 2015

摘要:大豆食心虫是我国大豆主要虫害之一,每年均有发生,对大豆产量及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抗食心虫新品种培育,是解决食心虫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文章介绍了大豆食心虫危害特性、抗食心虫相关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抗食心虫的遗传机制、抗食心虫抗源的筛选和抗虫品种培育,旨在为大豆抗食心虫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 食心虫 抗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达白纹羽根腐病防治效果试验

农业与技术 2015

摘要:本文以贝达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采用三种不同药剂对其白纹羽根腐病防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浸泡4 h防治效果最佳。

关键词: 贝达 白纹羽根腐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玉米灰斑病发生现状与未来扩散趋势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玉米灰斑病发生现状,预测病害未来的扩展区域,为有针对性开展灰斑病的早防早控工作、保护玉米生产提供信息。【方法】采用形态、培养及分子特征鉴定的方法明确新发生玉米灰斑病区域的病菌分离物种类;汇总2004—2014年各地玉米灰斑病的调查信息,根据季风特点,推测具有重大破坏力的玉米尾孢灰斑病扩展路线,预测未来的病害发生区域。【结果】基于形态学、培养特征以及分子鉴定结果,明确了贵州西部、西北部以及四川北部的分离物为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河北承德地区致病菌为玉蜀黍尾孢(C.zeae-maydis),在陕西南部、西部以及河南西部鉴定出了玉米尾孢和玉蜀黍尾孢;初步明确了具有强致病力的玉米尾孢目前分布的北界。玉米灰斑病已经在中国15个省份发生,西南地区的玉米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在南海夏季风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作用下,玉米尾孢从云南西部进境后逐渐向北向东扩展,到达四川、陕西的西部,亦可能经种子携带途径进入湖北恩施,形成一个新的病害扩散源并传播至重庆、陕西安康和商洛以及河南西部山区。未来,在季风的作用下,源自西南的玉米尾孢灰斑病可能进入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陕西北部,并进而逐渐向北偏东方向扩展,对中国春玉米主产区构成重大威胁。【结论】确认玉米尾孢在贵州、四川、陕西、河南引起玉米灰斑病,河北的致病菌为玉蜀黍尾孢;由玉米尾孢引起的灰斑病已突破秦岭和巴山的阻隔,扩散至陕西西部、南部和河南西部,从西南玉米生产区进入了北方玉米生产区;夏季季风以及种子带菌是该种灰斑病快速传播的主要因素;未来玉米尾孢灰斑病将在季风作用下继续缓慢向北方玉米区扩散,在无灰斑病发生区域引发病害并可能在已有玉蜀黍尾孢灰斑病发生的区域形成新的重大病害威胁。

关键词: 玉米 灰斑病 玉米尾孢 玉蜀黍尾孢 传播

发酵饲料用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酿造 2015

摘要:从24份纳豆粉、鲜纳豆和豆豉中筛选出16株纳豆芽孢杆菌,从20份酒曲中筛选出14株酿酒酵母,从20份腌制酸菜中筛选出14株植物乳杆菌,并对其菌落特征、菌体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和系统鉴定,旨在为开发具有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的生产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纳豆芽孢杆菌 酿酒酵母 植物乳杆菌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打浆节水灌溉措施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研究打浆节水灌溉措施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方法]运用水田新型打浆整地技术,对打浆节水灌溉、打浆正常灌水、常规节水方法与传统栽培技术下水稻产量与效益进行比较。[结果]打浆免耕节水灌溉措施下虽然产量较常规模式略有下降,但综合分析,打浆节水灌溉总体效益较对照高706.9元/hm~2。[结论]打浆免耕节水灌溉措施具有省工、节能、节水的效果。

关键词: 打浆 节水灌溉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不同生态区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影响的评价

吉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研究了吉林省不同生态区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部地区,日照时数和积温与玉米产量的关联度最为密切;在东部地区,玉米抽雄吐丝后的积温和日照时数与玉米产量的关联度最为密切;在西部地区,降水与玉米产量的关联度最为密切。在中东部地区,积温增加会带来产量的增加,而在西部地区,积温增加产量反而减少。因此,在生产上,应合理选用品种,并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以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关键词: 不同生态区 气象因子 玉米产量 影响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NA分子标记在作物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杂交种的纯度鉴定是实现植物新品种保护及种子商品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对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全面的归纳了近年来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杂交种纯度鉴定中应用,并具体分析了RAPD、SSR、AFLP、SARP、In Del和SN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特点,显示其在作物杂交种的纯度检测上的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 DNA 分子标记 杂交种 纯度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地无公害草麻黄栽培技术

农村百事通 2015

摘要:一、种子质量要求草麻黄种子,外观棕褐色或棕色。应为前一年收获的新种子,有光泽、鲜亮、饱满、无病虫、无霉变,种子含水率8%左右,千粒重7克以上。并经过精选使其纯度在98%以上,净度在95%以上,发芽率达80%以上。种子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二、育苗技术要点麻黄的人工种植采用育苗移栽不仅可降低成本,同时便于管理和操作,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PLC–ICP–MS法测定农田土壤中甲基汞和乙基汞

化学分析计量 2015

摘要:采用HPLC反相C18柱分离、ICP–MS检测,建立了农田土壤中甲基汞和乙基汞的分析方法。以0.5mol/L的硝酸溶液为浸提剂,超声波提取1 h,在优化的仪器条件下测定,甲基汞和乙基汞的质量浓度在0.1~50ng/m L范围内与谱线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检出限分别为0.1,0.2 ng/m 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9.26%~94.26%,76.88%~79.2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7%~2.38%,2.58%~3.84%(n=5)。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重现性好、检出限低、准确度高,适合于农田土壤中甲基汞和乙基汞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质谱法 土壤 甲基汞 乙基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旱寒区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抗寒性与适应性分析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白菜型冬油菜是常见的主栽类型,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品种。现结合北方旱寒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冬油菜的生长习性,以已有对冬油菜的研究,对这一地区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与适应性进行了简要分析,为冬油菜在北方旱寒地区生长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旨在提高冬油菜的抗寒性,使冬油菜有望在更为恶劣的环境中生长。

关键词: 冬油菜 自然环境 抗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