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基于编码点阵结构光的苹果果梗/花萼在线识别

农业机械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苹果机器视觉自动分级时果梗/花萼识别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位置变化的点阵结构光编码方法,并用于苹果果梗/花萼的在线检测。通过分析投射在物体和参考平面上光斑的成像规律,提出将光斑的位置变化作为编码基元;在二元域中,利用编码基元生成M阵列,将其作为近红外点阵结构光的编码模式;通过分析匹配后的差值矩阵,识别果梗/花萼的位置。在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果梗/花萼的在线识别,在满足实时性要求前提下,平均识别正确率可达到93.17%。

关键词: 苹果 自动分级 果梗/花萼辨识 点阵结构光 编码模式 近红外图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养殖物联网的应用评价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保证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发挥最大能效的基础。为解决指标设置随意、冗余、交叉及技术指标过剩的问题,该文构建了指标筛选模型,将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从40个优化到14个,用35%的指标表达了88.45%的信息,保证了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和简洁性。同时,基于模糊评价法构建了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评价模型,可对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水平进行总体评价以及功能、性能、效益方面的评价。最后,以江苏宜兴河蟹养殖物联网和广东湛江南美白对虾养殖物联网为实例进行了验证,宜兴物联网的评价结果为优,而湛江物联网的评价结果为良,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该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评价方法可行,可为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指标 优化 物联网 模糊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频谱分析技术在层析SAR森林垂直结构信息提取中的应用性能分析

电子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频谱分析在不同应用场景的信号提取能力,分别应用数值模拟与真实林区的多基线In SAR数据分析五种频谱分析方法的提取效果.数值模拟实验表明,Capon方法受信噪比影响较小;在TSAR林区实验中,Capon方法提取森林垂直结构信息效果最优,NSF方法提取冠层高度及地表信息效果最优.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层析合成孔径雷达 波束成形 Capon 多重信号分类 加权信号子空间匹配 加权噪声子空间匹配 森林垂直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对新吉富罗非鱼血液部分理化指标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对环境盐度变化的适应性,将生长于淡水中的新吉富罗非鱼暂养在盐度为18的水体中,31 d后测定鱼体血液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新吉富罗非鱼鱼体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数(RBC)分别从淡水中的(63.80±0.38)mg/m L、(188.33±14.87)×1010个/L下降至(55.00±0.53)mg/m L、(161.67±6.64)×1010个/L,而白细胞数(WBC)出现增加,血浆比重、血沉方面变化不明显;生化指标中肌酐(Crea)、葡萄糖(GLU)、血浆总蛋白(TP)、钙(Ca)、磷(P)和氯(Cl)含量均较淡水中偏高,而尿素氮(BUN)呈现下降,表明广盐性的新吉富罗非鱼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方面对水体盐度的改变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关键词: 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盐度 血液 理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家级产地环境管理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测绘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现有区域性产地环境信息系统的构建方式无法有效管理全国范围内海量产地环境信息的问题,该文从国家级产地环境系统的需求入手,设计了基于SOA的分布式系统结构,建立国家级产地环境管理评价系统,以网络服务方式实现对全国产地内采样点和地块基本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可视化管理。系统利用块克里金插值方法对地块重金属指标进行估算,依据国家标准进行土壤质量评价和食用农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的耕作适宜性评价。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伸缩性和重用性,能够为同类型的国家级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家级 产地环境 信息系统 管理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TS/PAM/PAC絮凝剂处理造纸废水的应用研究

硅酸盐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改善传统絮凝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PAC/PAM)的絮凝效果,本课题研究了壳聚糖/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CTS/PAM/PAC)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考察了絮凝剂用量、p H值、搅拌速率和搅拌时间等因素对造纸废水CODcr和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絮凝剂中CTS、PAM和PAC用量分别为12 mg/L、60 mg/L和200 mg/L时,在p H值为7.2、搅拌速率和搅拌时间分别为80 r/min和8 min条件下,絮凝效果最好,CODcr与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53.9%和98.6%。与PAC/PAM混合絮凝剂相比,CODcr与浊度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3.2%和5.9%,药剂成本下降了21.1%,因此,CTS/PAM/PAC絮凝剂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 造纸废水 复合絮凝剂 絮凝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农机空间运行轨迹的作业状态自动识别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机作业管理领域的发展应用,实现了农机作业过程的定位监控,但现有农机远程监管系统对海量农机空间位置数据仅实现了远程存储、显示和简单分析,难以满足农机精准管理和数据智能处理的要求。该文采用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和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农机空间运行轨迹的特点,研究了基于空间运行轨迹点的农机作业状态自动识别算法;设计实现了典型农机运行状态自动识别方法,定量分析了农机作业班次内田间作业时间、空行转移时间、停歇时间的量化构成。农机试验表明:发展的基于空间索引和网格密度的聚类算法精度达89%以上。农机作业状态自动识别为农机作业生产率、农机利用率和作业成本核算提供了定量依据。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聚类算法 数据处理 空间运行轨迹 自动识别 作业状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波特征与传统光谱特征估测冬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的对比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通过小波特征监测小麦条锈病发病程度的可行性,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提取的小麦冠层光谱350~1 300 nm范围内的9个小波特征和传统光谱特征(植被指数、一阶微分变换特征和连续统特征),借助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反演模型,分别将传统光谱特征(SFs)、小波特征(WFs)及传统光谱特征与小波特征结合(SFs&WFs)作为模型的输入,对小麦条锈病病情进行反演。结果表明:(1)小波特征与条锈病严重度的相关性比传统光谱特征强;(2)基于小波特征的模型估测精度(R2为0.837)优于基于传统光谱特征的模型估测精度(R2为0.824);(3)传统光谱特征与小波特征结合的模型精度最高,R2为0.876,RMSE仅为0.096,因而传统光谱特征与小波特征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对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进行估测。

关键词: 条锈病 小波特征 传统光谱特征 病情指数 冬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模拟光谱数据的冬小麦播期遥感监测最佳时相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航天数据对区域冬小麦播期实现尽早监测,对冬小麦播期的不同遥感监测时相精度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耦合作物模型和辐射传输模型模拟不同播期冬小麦从播种至返青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分析不同播期的冠层光谱响应差异,选取对不同播种日期敏感的波段。然后,根据敏感波段的冠层光谱,选择训练样本并计算不同播期之间的J-M距离,初步判断出光谱可分性较好的时相。最后,对不同的播期进一步进行判别分析,判定未知类别样本的所属类别。根据正确分类的精度,在华北平原北部选择播期监测的最佳时相为12月中旬,精度达到89.5%。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J-M距离 判别分析 最佳时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对不同玉米杂交组合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4个新组配的玉米杂交组合,研究3种不同密度对其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在逐渐减少;出籽率变化有所不同,组合1和组合4表现为增加,组合2与其相反,组合1和组合3的变化不明显;秃尖长、空秆率均呈增加的趋势,而穗粗、穗行数、粒深及品质等性状所受影响较小。方差分析显示,组合间、密度间及两者间的互作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4个组合的产量受密度影响较大,除组合2外,增加密度对其余3个组合增产有利,且在密度超过75 000株·hm-2时,产量均高于对照,说明密度在其增产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穗部性状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