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含DMPP抑制剂尿素的氨挥发特性及阻控对策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原状土柱模拟方法,探讨了施肥水平、添加不同碳氮比(C/N)有机物、不同类型土壤、土壤水分含量及温度对含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l pyrazole phosphate,DMPP)硝化抑制剂的尿素(DMPP尿素)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水平对DMPP尿素的氨挥发损失有显著影响,随着DMPP尿素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呈显著上升的趋势;DMPP尿素配施低C/N比的有机物鸡粪,氨挥发损失增加6.0%;而配施高C/N比的生物秸秆,则表现为可抑制78.2%的氨挥发损失;DMPP尿素的氨挥发损失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很大,在肥力高的碱性土壤中氨挥发损失严重,而在酸性红壤和阳离子交换量高的青紫泥中挥发损失量较低;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饱和持水量时,氨挥发损失表现为急剧增加;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氨挥发损失的量快速递增。合理控制施肥量、选择配施高C/N比的生物秸秆和适宜的水分管理方式是减少农田氨挥发损失的重要对策。


花生根、茎中白藜芦醇含量影响因素
《农业工程学报 》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含白藜芦醇较多的花生根、茎作为提取白藜芦醇的原料。该文考察了华东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时间以及采后存放、提取环境对花生根、茎中的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富集在花生根表皮,木质部含量较少;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品种对花生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影响较大;同一品种,采收时间越晚,白藜芦醇含量越高。采收后的花生根霉变会提高其中的白藜芦醇含量;花生中白藜芦醇在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而碱性条件下易变性。采用合适品种的晚收花生根在酸性条件下提取可得到白藜芦醇含量较高的原料。


褐飞虱内共生菌的分离及其26S rDNA部分序列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类酵母菌(Yeast-Like-Symbiots,YLS)是存在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腹部的一种共生菌,分离获得该共生菌的离体菌株,并鉴定其种属,对于研究褐飞虱致害性变异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次运用卵块离体培养的方法、采用改进后的培养基配方,从褐飞虱体内分离到两株共生菌。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测定离体菌株26S rDNAD1/D2区域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种属。【结果】所得菌株与解脂假丝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嗜盐梗孢酵母(Sterigmatomyces halophilus)的序列相似性分别达到100%和99.8%。【结论】证明褐飞虱体内类酵母共生菌可进行离体培养,并可在人工培养基上存活。同时也验证了褐飞虱菌胞中存在不同种类的类酵母菌,类酵母共生菌为混合物的推测。
关键词: 褐飞虱 类酵母 离体培养 26S rDNA 解脂假丝酵母 嗜盐梗孢酵母


温度和氮肥对褐飞虱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交互作用
《应用生态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20℃、23℃、26℃、29℃和32℃)和氮肥水平(不施氮:0 kg.hm-2;高氮:250 kg.hm-2)对褐飞虱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和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20℃~29℃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褐飞虱的卵孵化率和若虫存活率提高,卵和若虫历期缩短,成虫寿命缩短,同时产卵量增加;32℃时,褐飞虱卵孵化率和若虫存活率降低、卵和若虫历期延长、成虫生殖力降低;在不同温度下,高氮植株上的褐飞虱卵孵化率和若虫存活率、成虫生殖力均明显高于低氮稻株上的褐飞虱,同时高氮植株上褐飞虱的卵和若虫历期明显短于低氮稻株上的褐飞虱,说明施用高水平氮肥提高了褐飞虱对逆境条件的生态适应性;温度和氮肥对褐飞虱卵存活率、若虫历期和产卵量的交互作用显著,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和长期施用高水平氮肥很可能是近年来褐飞虱猖獗暴发的重要原因.


浙江省和其他省份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核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47个SSR位点对90份取自浙江省和其他省份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90份材料中共检测到420个等位变异,等位变异数变化范围为3~21个,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8.94个;遗传多样性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为0.564~0.939,平均值为0.812,Shannon-weaver指数分布范围为0.943~2.899,平均值为1.877;成对品种间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从0.5310~0.8619,总体平均值为0.6854,可见所选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在聚类分析中,以相似系数为0.659为划分标准,将90材料分为两大类,Ⅰ类包括45份材料,以外省的材料为主;Ⅱ类包括45份材料,以浙江省内的材料为主;SSR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和种皮色有一定的相关性。


Fact Sheet Fusion:生物多样性自动化建库工具
《昆虫分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全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重视,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不断趋向多媒体、超链接和分布式等特点。Fact Sheet Fusion(FSF)是一款顺应该发展趋势的生物多样性自动化建库工具,生物分类专家无须设计编辑数据库和网页,就可快速设计与创建规范标准、风格统一、维护简便的生物信息系统。文章介绍它的建库框架和功能特色,并以膜翅目茧蜂科滑茧蜂属Homolobus昆虫为例简要说明如何应用FSF建立昆虫多样性信息系统。


穗期高温对协优315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杂交水稻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期播种移栽试验研究了穗期高温对协优315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3播栽期的穗期(颖花分化至齐穗期)遇到极端的高气温时段(日均温32℃以上,日最高气温平均37℃以上),协优315的产量均比对照汕优63低;第4~7播栽期穗期气温逐渐降低,协优315的产量均超过对照汕优63。结实率差异,尤其是穗下部籽粒的结实率差异是引起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协优315穗期对高温的反应比汕优63敏感,易受高温影响而导致结实率和产量降低。
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雄蚕生命力较雌蚕强,食桑少,叶丝转化率和茧层率高,雄蚕丝的纤度细,丝质优,容易缫制高品位的生丝。专养雄蚕是蚕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控制蚕的性别以实现专养雄蚕是一项高新技术,已达到实用化水平。本文在总结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内积极地进行探索和交流。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优化
《农业工程学报 》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杨梅核仁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流体静、动态结合萃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条件,利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得到最佳萃取方案,即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静态萃取60min后动态萃取50min,CO2流量4L/min,杨梅核仁油的得率最高,达41.7%。
关键词: 杨梅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核仁油


黑曲霉β-甘露聚糖酶的诱变选育及部分酶学特性
《浙江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实验室保藏的数十株真菌、细菌和酵母菌种中,经定向筛选,得到1株产β-甘露聚糖酶酶活较高的黑曲霉菌株MA。以菌株MA为出发菌,经Co60诱变和摇瓶发酵初、复筛,最终获得一株产β-甘露聚糖酶活力高且遗传性能稳定的菌株MA-56,其所产的β-甘露聚糖酶活力稳定在9.31×104U/g,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4.78%。酶学性质初步研究表明,黑曲霉菌株MA-56所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反应pH为2.5~3.5;该酶在7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pH 2.5~9.0的环境下表现稳定;在供试的10种金属离子中,只有Cu2+对酶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 黑曲霉 Co60定向诱变 酶学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