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肌醇磷脂信息传递系统在苹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中的作用

果树科学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富士’、‘国光’苹果的花粉为试材,研究肌醇磷脂信息传递系统在苹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肌醇磷酸脂酶抑制剂Li+ 、蛋白质激酶抑制剂H7 能显著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且随其浓度提高,抑制效应增强;Li+ 的效应可被外加肌醇逆转。磷脂酶(PLC)抑制剂新霉素仅在高浓度时显著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此外,上述抑制剂在高浓度时对花粉萌发的初始阶段具显著的抑制效果。加速磷脂酰肌醇分解的脱氧胆酸钠能显著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而促进肌醇磷脂降解的2 ,4D的作用很小。由此表明,肌醇磷脂(PI) 信息传递系统可能参与了苹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并可能在花粉萌发的启动过程中具重要调节作用。

关键词: 苹果 花粉萌发 花粉管生长 肌醇磷脂信息传递系统 Ca~(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南芥AtJ3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植物学报 1999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克隆并分析了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L.)Heynh.)AtJ3的cDNA核苷酸序列,并证明其翻译产物与E.coli的DnaJ蛋白高度同源。AtJ3蛋白分子中具有全部这类蛋白的典型特征包括J结构域(domain)、G或GF结构域、富含半胱氨酸的锌指结构域,C末端的CAQQ是一个蛋白法尼基化信号。用AtJ3的cDNA序列末端非翻译区作探针,从拟南芥基因组文库中分离获得AtJ3基因。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是由被5个内含子分隔的6个外显子组成。根据Southern杂交分析,AtJ3基因为单拷贝基因。Northern分析结果表明,AtJ3在子叶、叶、根、花及长角果中都表达。35℃的热激能增加叶中AtJ3的mRNA表达

关键词: cDNA,基因,内含子,分子伴侣,基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小麦背景中的1B/1R易位

华北农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黑麦总基因组DNA做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小黑麦×普通小麦3个衍生系930553、930560和930612的黑麦染色质。荧光原位杂交显示这3个品系中都有1RS染色体臂与一小麦染色体臂发生易位,易位的断点在着丝点附近。在体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各时期中都可见到明显的杂交信号。1RS染色体臂在间期表现为线状杂交信号贯穿细胞核。C-分带表明3个受检易位系为1BL/1RS易位。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有丝分裂,小麦-黑麦易位,C-分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花生冀花2号的选育研究

花生科技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冀花2 号系用7851- 24(开农8 号×阳土固大花生)作母本,7101- 43(徐州402×开农7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民间协作,异地系谱+ 混合选择、鉴定培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1991~1997 年分别参加品比、省区域试验、多点鉴定与示范,一般春播3750~7050kg/hm 2,麦套种植3750~6000kg/hm 2,冀中南夏直播3375~4275kg/hm 2,目前地膜最高7890kg/hm 2。试验与示范证明,冀花2 号产量与品质兼优,抗病抗逆耐瘠薄,适应性广,1998 年3 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准予推广应用。

关键词: 花生 冀花2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优异种质综合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从4719 份绿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66 份具有早熟、大粒、多荚、丰产特性,或不仅农艺性状优良且高蛋白、高淀粉、耐旱、耐盐、抗主要病虫害的优异种质资源,在河北、山东、河南等省进行农艺性状联合鉴定。其结果有56 个品种达到“九五”绿豆优异种质标准。评选出90-1、C4647、潍 9002、C4436、C2975、C0940、C4640、潍绿 1 号、豫绿 2 号、潍9005、冀绿 1 号、VC4503B、C2810、C4431、C4640、C1013、C0591、C2809、C1229、C4468、C2329 等几十个具有特殊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提出绿豆优异资源名录及今后深入研究和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 绿豆 优异资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休眠茎尖的超低温保存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苹果金冠品种的休眠茎尖经3种不同方法(玻璃化法、包埋-干燥法和两步降温法)超低温保存后,均获得成功,存活率达到了83%。休眠茎尖由于经受了冬季的深冷驯化和具有较低的含水量,因而成为超低温保存的良好试材。经过玻璃化液(PVS3:50%甘油+50%蔗糖)预处理80min(25℃条件下)后或经蔗糖溶液预培养并于无菌空气中干燥脱水至含水量30%左右后,休眠茎尖可直接投入液氮进行超低温保存。保存后的休眠茎尖经离体培养后可直接再生植株。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试材生理状态的选择是超低温保存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不仅可以简化超低温保存的程序,而且可以提高此方法的实用性,为早日建立植物种质的超低温保存库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苹果,休眠茎尖,超低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养条件对玉米小斑病菌毒素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根尖伸长抑制法,对比了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获得的菌丝滤液的致病力大小,即毒素产量高低。结果表明,黑暗静止条件下毒素产量最高,随后依次为光照 12 h-黑暗 12 h-静止条件、光照摇动、光照静止、黑暗摇动。但光照摇动和光照静止条件无显著差异。在有光培养条件下,摇动和静止差异不显著;在黑暗条件下,静止比摇动更有利于毒素产量;在静止培养条件下,黑暗比光照更有利于毒素产量;在摇动条件下,光照比黑暗更有利于毒素产量。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 培养条件 菌丝滤液 毒素产量 根尖伸长抑制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小麦初生根和次生根生长及生理差异

华北农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和管栽小麦试验分析,总根系、初生根和次生根的生长及根呼吸存在基因型差异。早中熟基因型初生根前期发育快,后期衰退也快;晚熟基因型则相反。但根量的多少并不直接影响产量。

关键词: 冬小麦,基因型,初生根,次生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酸酶产生菌株的液体深层发酵条件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植酸钙作为唯一的磷源,从无花果中分离到一株产植酸酶的菌株,利用液体发酵对该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 获得最适发酵培养基即淀粉8 % , 葡萄糖2 % , NaNO3 1 .0 % , KH2PO40 .01 % ,KCl0 .05 % ,MgSO4 0 .05 % ,FeSO4 0 .01 % ,pH 值为5-0 ,采用10 % 的接种量,10 % 的装液量,经30 ℃,150 r/min 摇瓶培养8 d,发酵液酶活达870-87 pu/mL;采用该酶处理豆粕粉30 ℃下反应90 min,植酸( 盐) 降解率达75 % ,处理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由0-167 mg/mL增加到12-1 mg/mL。

关键词: 植酸酶 植酸钙培养基 液体深层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酚陆地棉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产上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的5个低酚陆地棉品种为材料对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供试5个品种均得到了再生植株,初步建立了低酚棉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以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在附加IAA,KT,2,4-D各01mg/L的MS无机元素+B5有机成分的培养基上,易诱导出灰软疏松的愈伤组织,当去掉2,4-D,且NH4NO3减半后,胚性愈伤组织大量出现,再除去激素,KNO3加倍有利于胚状体的发生。在不含激素但含活性炭15g/L的SH培养基上,子叶期胚状体可以萌发,并长出具有根、茎、叶的完整植株。低酚棉再生体系的建立为棉花的基因转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低酚陆地棉,体细胞,再生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