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培养条件对玉米小斑病菌毒素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立安 1 ; 齐志广 1 ; 马春红 2 ; 阎芝芬 2 ; 魏建昆 2 ;

作者机构: 1.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物理生理生化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培养条件;菌丝滤液;毒素产量;根尖伸长抑制法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1999 年 14 卷 S1 期

页码: 94-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根尖伸长抑制法,对比了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获得的菌丝滤液的致病力大小,即毒素产量高低。结果表明,黑暗静止条件下毒素产量最高,随后依次为光照 12 h-黑暗 12 h-静止条件、光照摇动、光照静止、黑暗摇动。但光照摇动和光照静止条件无显著差异。在有光培养条件下,摇动和静止差异不显著;在黑暗条件下,静止比摇动更有利于毒素产量;在静止培养条件下,黑暗比光照更有利于毒素产量;在摇动条件下,光照比黑暗更有利于毒素产量。

  • 相关文献

[1]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毒素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诱导研究. 马春红,李运朝,董文琦,翟彩霞,范尉尉,柳斌辉,王立安,任会芳. 2007

[2]玉米小斑病菌复壮培养基的筛选. 李秀丽,董文琦,李运朝,贾银锁,马春红,王立安. 2008

[3]海南三亚和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常佳迎,刘树森,石洁,郭宁,张海剑,马红霞,杨春凤. 2020

[4]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优势生理小种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李聪聪,王亚娇,栗秋生,纪莉景,王连生,孔令晓. 2020

[5]玉米小斑病菌钙调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李志勇,贾丽霞,董金皋,董志平. 2011

[6]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与评价. 赵聚莹,蒋晓丽,贾海民,李术臣,石洁,张海剑. 2012

[7]玉米C群不同亚群雄性不育细胞质对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侵染的反应. 刘克明,苏海,崔洋,马春红,陈伟程,李大良. 1991

[8]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群体动态变化. 孔令晓,赵聚莹,栗秋生,王连生,罗畔池. 2005

[9]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对玉米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超氧物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 崔洋,马春红,刘克明,魏建昆. 1992

[10]用可溶性蛋白电泳法鉴定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 崔洋,刘克明,魏建昆. 1991

[11]玉米小斑病菌T、C、O三个小种复壮的研究初探. 刘桂. 2003

[12]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遗传多态性初步分析. 孔令晓,纪莉景,冯为民. 2009

[13]拮抗菌HM-7培养条件的优化. 唐蕊,张雪辉,王晓兴,高慧敏,田玉. 2018

[14]培养条件及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菌可可毛色二孢生长的影响. 刘树森,胡清玉,杨扬,李坡,马红霞,石洁. 2018

[15]黄瓜灰霉病拮抗细菌NZT-19-241抗菌物质产生条件的研究. 张雪辉,唐蕊,鹿秀云,马平,董金皋. 2009

[16]培养条件对甘薯黑斑病菌生长与产孢量的影响. 沈江卫,古树江,陈书龙. 2010

[17]生防枯草芽孢杆菌CAB-1抑菌蛋白产生条件及其稳定性研究. 张晓云,李宝庆,郭庆港,鹿秀云,李社增,马平.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