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甜樱桃休眠期的探索与研究
《中国果菜 》 2017
摘要:本试验立足于山西晋中地区甜樱桃设施栽培生产,以当地主栽品种"红玛瑙""雷尼尔""龙冠"为试材。采用花枝水培和苗木盆栽两种方法对甜樱桃自然休眠开始起点日期进行了研究,发现盆栽法是测定自然休眠开始起点日期适宜的方法,而花枝水培法不适宜。不同品种的休眠起点日期不尽一致。3个供试品种休眠起点日期分别为:"红玛瑙"10月6日,"雷尼尔"10月6日,"龙冠"9月14日。采用花枝水培法对自然休眠结束的起点日期进行了确定研究,得出叶芽自然休眠结束的起点日期早于花芽,叶芽大多集中在11月中旬,花芽大多集中在12月中旬;不同品种结束自然休眠的具体日期不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遗传图谱构建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绿豆(Vigna radiata L.)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具有重要的医用及食用价值。与玉米、小麦等大宗作物相比,绿豆的遗传研究在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进展缓慢,其品种改良及种质资源利用仅局限于常规育种手段。分别从绿豆的育种、分子遗传研究、基于绿豆遗传连锁图的绿豆抗豆象研究以及抗旱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希望对促进国内绿豆的遗传研究以及育种进程有所裨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春白菜高效栽培技术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17
摘要:春白菜生产满足了人们消费需求,效益十分可观。为提高菜农种植水平,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集成了适宜山西省的设施春白菜栽培技术规程,为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提供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直接提取病原菌DNA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试验
《中国奶牛 》 2017
摘要:为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本试验选取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某规模化奶牛场39头隐性乳房炎患牛,利用Chelex-100方法直接提取奶样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停乳链球菌DN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利用Chelex-100方法直接提取奶样中病原菌DNA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具有简单、快速、经济、无污染、PCR敏感性高等优点,对PCR快速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Chelex-100 病原菌 奶牛 隐性乳房炎 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花药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研究玉米花药培养的影响因素。[方法]以5种基因型玉米为例,研究了基因型、培养基种类以及激素配比对花药诱导过程中形态变化及出愈率的影响。[结果]与YP、MS和玉培相比,N6培养基在花药培养中褐化率、膨大率和死亡率较低;先玉335花药诱导出愈率最高,为23.15%;2 mg/L 2,4-D+1.5 mg/L KT激素配比的效果最佳。[结论]该试验为玉米花药单倍体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枝数量对开心形梨树叶幕PPFD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以19年生梨树高光效开心树形的高接树为试材,研究不同主枝数量对树冠叶幕光照分布的影响,分析不同方位叶幕中PPFD空间变化及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树冠水平叶幕中,随着主枝数量的减少叶幕PPFD强度增加,其中,四主枝处理的全树平均PPFD强度最高,为74.25%;八主枝处理平均PPFD强度最低,为64.73%。在树冠垂直叶幕中,上层叶幕各处理间PPFD无明显差异;中层叶幕各处理间差异明显,四主枝处理达到76.25%,其他处理介于60.96%~65.21%;下层叶幕的变化趋势与中层相似。在一天内不同时间阶段,叶幕PPFD平均强度与主枝数量有关,其中,四主枝处理平均强度最高,测定平均值高于其他处理树,全树叶幕PPFD强度随着主枝数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多酚及其活性单体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降脂效果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分离并分析苹果多酚组分及活性单体纯度,并评价了它们的降脂活性。[方法]利用乙醇提取苹果多酚,并分离纯化了4种(绿原酸、儿茶素、根皮苷、槲皮素)活性单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分析多酚组分及活性单体纯度,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结果]苹果多酚中绿原酸的含量是35.207%、儿茶素3.991%、根皮苷15.662%、槲皮素0.274%。4个活性单体成分(绿原酸、儿茶素、根皮苷、槲皮素),经过液相质谱分析,绿原酸的纯度是99.298%、儿茶素99.426%、根皮苷99.857%、槲皮素99.317%。动物试验表明,苹果多酚、绿原酸、儿茶素、根皮苷、槲皮素均能有效降低糖尿病鼠血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增加血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相比较苹果多酚,4种单体(绿原酸、儿茶素、根皮苷、槲皮素)均显示了更好的降脂活性。其中,根皮苷的降脂效果最好。[结论]苹果多酚及活性单体有着较好的降脂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南旱垣种植制度及土壤耕作方式对麦田周年土壤水分动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高效贮蓄利用夏季降水资源,明确不同种植制度及土壤耕作方式的麦田周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在山西临汾采用大区对比方法研究了麦茬复播谷子、休闲期土壤耕作方式对麦田周年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降雨较少年型,在小麦播种期0—200cm土层贮水量为休闲制少耕>休闲制传统耕作>休闲制免耕>麦茬复播谷子,麦茬复播谷子全生育期0—200cm土层的耗水量高于休闲制的3个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在小麦生育期降水较多年型,0—200cm贮水量在小麦返青期和拔节期谷子茬口低于休闲茬口少耕和传统耕作,灌浆期和成熟期高于休闲茬口少耕和传统耕作。播种—返青阶段,谷子茬口各土层的耗水量均小于休闲茬口少耕和传统耕作;返青—拔节阶段谷子茬口、休闲茬口少耕和传统耕作在100—200cm土层水分由积蓄变化为拔节—灌浆阶段、灌浆—成熟阶段的亏缺;在播种—成熟全阶段0—200cm土层的总耗水量为休闲茬口传统耕作>休闲茬口少耕>谷子茬口。周年0—100cm土层土壤水分谷子茬口、休闲茬口少耕和传统耕作均有不同程度的积蓄,100—200,0—200cm土层谷子茬口水分积蓄,而休闲茬口少耕和传统耕作水分均为亏缺。水分利用效率为谷子茬口>休闲茬口少耕>休闲茬口传统耕作。研究结果为该区域正确选择种植制度及夏季休闲制土壤耕作方式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种植制度 土壤耕作方式 茬口 土壤水分动态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