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花溪灰萝卜品种整理研究报告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保持优良萝卜品种的纯度和种性,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试验采用地方农家品种灰萝卜为育种材料,以高产、优质、早熟为主要育种目标,进行了系统选育、提纯复壮。结果表明:该品种生育期为255 d左右,综合性状表现优良,667 m2鲜草产量高达7 348.3 kg,种子产量为184.0 kg。


贵州马铃薯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辅助育种中合理选配亲本,减少育种的盲目性,加快遗传改良进程提供可靠依据,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11份马铃薯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随机的40对SRAP引物对11份马铃薯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特异扩增。结果表明:20对引物扩增出55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引物比达24%,平均每对引物产生2.9个多态性条带;11份马铃薯品种间的SRAP标记遗传相似系数为0.18~0.95,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53时,将11份品种分为2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可进一步分为Ⅰ-A和Ⅰ-B 2个亚簇;聚类分析表明,参试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遗传差异较大。


茶树无性系良种山地适应性栽培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贵州山地茶园无性系良种比率,建立优质、高效茶园,2008年底,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四川引进20个无性系茶树良种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新培育的7个新品系,以国家级绿茶标准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其移栽成活率、树冠性状、定型修剪枝叶重、品质性状与耐寒性进行田间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贵州山区栽培的茶树品种。结果表明,试验各品种(系)修剪枝叶重均超过对照,预示有高产潜力,但耐寒性均未超过对照品种;特异品种品质突出,但其他性状表现较差;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系)有‘中茶108’和‘苔选03-22’。综合考虑认为,适宜贵州种植的特早生品种有‘龙井43’、‘乌牛早’,早生品种有‘苔选03-22’、‘中茶102’、‘中茶108’、‘中茶302’、‘龙井长叶’、‘浙农117’,中生品种有‘苔选03-10’、‘槠叶齐’等品种(系),‘白叶1号’等可在特定茶区种植。


贵州气候条件下马铃薯的光合特征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获得马铃薯栽培生理参数,以不同熟期的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对在高产长势下的品种、叶位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的马铃薯品种光合特征变化相似,上部新叶片的光合速率最高,下部叶片较低,水平放置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于自然状态叶片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出现"午休"现象;马铃薯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叶片胞间CO2浓度变化呈"W"型;呼吸速率费乌瑞它高于会-2,净光合速率会-2的高于费乌瑞它,胞间CO2浓度日均值会-2的高于费乌瑞它。


七星瓢虫实验种群生命表
《植物保护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饲养的七星瓢虫实验种群在(25±1)℃、70%~90%RH、16L∥8D的光照条件下的种群生命表,并对生命表进行分析得到各项参数。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七星瓢虫每头雌虫经历1个世代可产生106.742 3头雌性后代(R0),从卵到羽化为成虫直至死亡平均经历8.3670周(T),即58.5692d;种群经过1.241 8周(即8.692 4d)即可增长一倍(td);平均每1头七星瓢虫雌虫的内禀增长率为0.558 2头(rm),而其种群理论上每周以1.747 5倍的速率增长(λ)。


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池塘细菌群落影响的PCR-DGGE分析
《水生态学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环境修复中的作用机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研究不同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池塘上覆水和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微生物制剂前后,试验塘上覆水样品中细菌的DGGE优势条带无明显变化,细菌群落组成没有明显差异,提示微生物制剂对试验塘上覆水中的细菌群落组成影响很小。相对而言,施用过微生物制剂的池塘相对于对照池塘其细菌群落结构发生的变化较大;泼洒EM菌原粉3 000 g/hm2加芽孢杆菌原粉750 g/hm2的试验塘沉积物中细菌群落2 d内发生了较大变化,之后相对稳定,对照池塘和泼洒EM菌原粉3 000 g/hm2加光合细菌原粉1 500 g/hm2的试验塘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组成变化很小。


不同贮藏温度对火龙果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适宜的贮藏温度,为火龙果贮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火龙果新品种晶红龙为试材,从火龙果贮藏期果实的呼吸强度、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及Vc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着手,研究了不同温度贮藏对火龙果贮藏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0.5)℃恒温冷库贮藏与室温(20~30℃)贮藏相比,可显著降低火龙果的呼吸强度,抑制果实水分缺失、腐烂,并可抑制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的增加,减缓火龙果果实整个贮藏期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从而延缓果实的成熟衰老。


32份水稻抗稻瘟病材料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抗稻瘟病品种的选育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依据,利用24对SSR引物对筛选出的32份抗稻瘟病地方种质资源(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4个位点共扩增出177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7.375个,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719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735,供试材料整体遗传变异较丰富,粳稻材料稍高于籼稻,但差异不显著;全部供试材料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2799,基因库保存的抗稻瘟病材料间的遗传差异大于近几年收集的地方抗病品种;基于Nei’s遗传相似系数的聚类分析,在0.34水平上将这些材料划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类群,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其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