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家畜沤肥浸渍液对青椒枯萎病的防治及作用机理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1 CSCD
摘要:研究表明家畜沤肥浸渍液对青椒枯萎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 ,其中猪粪沤肥浸渍液在温室盆栽的防治效果为88.5 % ,马粪、牛粪沤肥浸渍液在温室盆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5 6 .6 %和 6 5 .5 % .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①三种沤肥浸渍液对青椒枯萎病菌的厚垣孢子、小孢子都具有强烈的溶菌作用 .②沤肥微生物中具有对青椒枯萎病菌有强烈的拮抗作用的细菌 .③沤肥浸渍液处理青椒后 ,β 1,3 葡聚糖酶 ,多酚氧化酶 ,苯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分别增高 12 .0 %、36 7.0 %和 2 0 .0 % .④沤肥浸渍液处理青椒后 ,其植株高度、叶片厚度和叶脉直径均比对照有所增高 .显示防病机理既有拮抗作用 ,又有诱导抗性作用 .表 5参 12
关键词: 沤肥浸渍液 青椒枯萎病 作用机理 拮抗作用 诱导抗性


西葫芦新品种——晋西葫芦1号
《园艺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西葫芦 1号’为早熟西葫芦一代杂种 ,生育期约 4 0d ;嫩瓜长棒形 ,纵长 2 0~ 2 5cm ,横径 4~ 5cm ,皮呈绿色 ,粗细均匀 ,商品性好 ,籽少 ,宜生调 ;一般产量达 97.5~ 10 5t/hm2 ,比对照‘早青一代’增产 18.5 % ;生长势强 ,抗病性好 ,适宜保护地和露地地膜覆盖栽培


覆盖补水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覆盖补水条件下 ,设置了不同覆盖方式、不同补水时期、不同追肥时期和不同施肥量等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穴播产量较高 ,较对照增产 41 .3% ,比膜侧条播增产 2 1 .1 %。在覆盖基础上 ,底墒较差时 ,越冬前补水较对照增产 30 .5% ;底墒较好时 ,拔节期补水较对照增产 1 5%以上。在覆盖补水前提下 ,将常规的一次性施肥分别改为拔节、越冬和孕穗 3个时期追肥 ,拔节期追肥产量比对照增产 1 4.3% ;越冬追肥增产 9.0 %。不同化肥施用量 ,N30 0 P30 0K2 4 0 产量较 CK增产 2 0 .0 % ;次为 N150 P30 0 K12 0 和 N150 P2 2 5K12 0 ,再次为 N2 2 5P2 2 5K180 和 N150 P150K12 0 。在不同施氮水平 (纯 N75kg/hm2 ~ 30 0 kg/hm2 )和不同施 K2 O水平 ( K2 O60 kg/hm2 ~2 4 0 kg/hm2 )中 ,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 ( P2 O575kg/hm2 ~ 30 0 kg/hm2 )而增加。


糯玉米合理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调查结果表明 ,鲜食糯玉米虽以鲜穗出售 ,但并非穗子越多效益越高 ,必须在合理的种植密度范围内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鲜糯 1号合理种植密度为 4 50 0 0~ 52 50 0株 /hm2 ,此时合格穗率、一级穗率最高 ,经济效益最好。


施硒对大蒜产量和含硒量的影响
《园艺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土壤施硒 (0 .1g·m- 2 )研究大蒜对硒的吸收、转化及硒对大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4个大蒜品种吸收硒的能力为 :应县大蒜 >忻州大蒜 >榆次大蒜和太谷大蒜。以土壤施硒 (0 .0 1、 0 .1、 1、 10g·m- 2 )、叶面施硒 (10、 10 0、 10 0 0mg·kg- 1)和硒浸种 (10、10 0mg·kg- 1) 3种方式处理应县大蒜 ,结果随着硒处理浓度的提高 ,大蒜的产量先升后降 ,大蒜含硒量随着硒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提高 ,但无机硒转化成有机硒的比率下降


苏云金杆菌制剂防治细胸金针虫的初步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苏云金杆菌乳剂对地下害虫细胸金针虫进行了初步的防治研究 ,并对死虫进行了菌体培养检测。结果表明 ,细胸金针虫对苏云金杆菌较为敏感 ,在室内饲养条件下设不同浓度梯度毒土接入健壮供试虫体 ,在 4 8~ 96h之内虫体死亡率达到最高 ,其中低龄幼虫更敏感。通过死虫分离菌体培养检测可以看出 ,虫体死亡确因感染苏云金杆菌所致。培养菌落及菌体涂片镜检可以观察到苏云金杆菌不同发育历期的形态变化。苏云金杆菌可以作为高效的微生物杀虫剂用于地下害虫金针虫的防治。


番茄连续摘心整枝法试验
《山西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对番茄连续摘心整枝法进行试验研究 ,并与传统的单秆整枝法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连续摘心法有明显的增产效应 ,优质果率、商品性状也随之提高。温室栽培效益更加显著


山西省中部地区水地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栽培技术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山西省中部地区光热资源种植小麦、玉米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现状 ,开展了小麦 -玉米一年两熟栽培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选用太原 61 0、长 5 0 2 2、京核941 0、京核 931等早熟、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和太特早 3号、太特早 4号特早熟以及晋单 32号、晋单 2 2号等中熟玉米品种 ,配之以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栽培技术 ,可以实现小麦 -玉米一年两熟 ,并获得“亩产吨粮”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