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通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4株可用作饲料添加剂的纤维素分解菌,在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厌氧发酵条件下,菌体蛋白含量、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20h酶活性最高;供试菌都适宜在28℃恒温发酵;在厌氧条件下,39℃±℃发酵12h、24h、36h,供试菌均可在PDA平板上正常生长,发酵48h供试菌生长和酶活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为菌株的生产、保存和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发酵条件
纤维素分解菌
酶活性
《山西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 ,提高旱地农业生产力 ,利用地头旱井收集径流雨水 ,在小麦和玉米生育期使用现代化软管滴灌技术补灌 ,在原来只种一茬小麦的雨养田 ,回茬夏玉米 ,不仅可以增加小麦产量 ,而且可以提高复种指数 ,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据 1998年试验 ,小麦、玉米总产达11149.5kg/hm2 ,比对照增产 38.0 % ;1999年试验 ,小麦、玉米总产达 6 6 10 .5kg/hm2 ,比对照增产76 .8%。
关键词:
地头旱井
集雨补水
复种指数
产量
《山西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在以往大量实验的基础上 ,从 8个不同来源的 3个马铃薯品种块茎中分离到 2 4 1个菌株 ,通过对这些菌株的离体测定 ,共得到 55株对马铃薯环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 ,占总菌数的2 2 %。其中表现好的有 0 6 9,110 ,116 ,118,T4 ,较为突出的有 0 85,T3 ,A - 10′。
关键词:
马铃薯环腐病菌
内生细菌
拮抗菌
《山西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设施栽培已成为果树栽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葡萄则被认为是最具设施栽培价值的树种之一。综述了中国葡萄设施栽培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新进展 ,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葡萄
设施栽培
《山西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应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对临猗潮土和柳林栗褐土进行了研究 ,表明该方法应用效果良好 ,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土壤养分状况 ,指示田间试验的养分限制因子 ,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为测土施肥和推广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系统研究法
限制因子
相对产量
《山西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用高抗BYDV的冬小麦品系R974 73与两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小麦品种杂交 ,对F1,F2 进行GAV株系的接种鉴定。结果表明 ,抗黄矮病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决定度较高 ,其抗性遗传主要由基因效应控制 ,在组合R974 73×鲁麦 14号的F2 中呈 3∶1分离比率 ,组合R974 73×临丰 116的抗病性表现则较为复杂
关键词:
BYDV
冬小麦
抗病性
遗传
《华北农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A1至A7胞质不育与 10 0 0余种品种资源的育性反应 ,从而建立了A1至A77种胞质不育恢保体系的创新体系。研究了A1,A2 ,A3,A5,A6胞质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机制 ,找到了A1,A2 ,A5,A6胞质不育的育性恢复基因的差异和有许多共同恢复系和保持系的原因。研究了A3胞质不育杂交种F2 分离比率 ,分析了A3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方式
关键词:
高粱
胞质不育
创新体系
遗传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回归系数法、稳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 ,对我国北部高原地区新育成的 18个新品种 (系 )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多数产量较高 ,占 5 5 .5 % ,但其中产量稳定性较差的占多数 ,高产稳产的品种较少 ,仅有铁 93- 115、95汾选 3和承谷 8号 ,占 16 .7% ,其余的均为低产稳产和低而不稳的类型 ,各占 2 2 .2 %。这可能与品种性状的适应性有关
关键词:
谷子
高产稳产性
中国北部高原地区
《山西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采用人工接菌方法 ,对国内外高粱育种资源中的 10 2份主干亲本系进行高粱丝黑穗病 3号生理小种抗病鉴定。结果表明 ,参试材料中 35份材料表现免疫 ,4 4份材料表现高抗 ,8份材料表现抗病 ,9份材料表现中抗 ,6份材料表现感病。同时对这些育种资源在我国高粱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高粱丝黑穗病
育种资源
抗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