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羔羊肝脏IGF-I和IGF-I 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羔羊IGF-Ⅰ和IGF-Ⅰ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的研究,为羔羊生长发育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30、60、90和120日龄的雄性哈萨克羊和新疆细毛羊各6只(共54只,120日龄只有新疆细毛羊),测体重后屠宰,采取肝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以GAPDH基因为内标,检测IGF-Ⅰ和IGF-ⅠR基因的发育性变化,并进行品种之间比较。结果(1)肝脏IGF-Ⅰ基因的表达量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雄性哈萨克羊肝脏IGF-Ⅰ基因的表达量从2日龄到60日龄持续上升,60日龄后开始下降,90日龄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前三个时期(P<0.05);雄性新疆细毛羊肝脏IGF-Ⅰ基因的表达量从2日龄到90日龄持续上升,90日龄后开始下降,120日龄的表达量显著低于60日龄(P<0.05)。雄性哈萨克羊肝脏IGF-Ⅰ基因的表达量在2日龄时与新疆细毛羊差异不显著(P>0.05),在30~60日龄期间都显著高于新疆细毛羊(P<0.05),在90日龄时极显著高于新疆细毛羊(P<0.01);(2)肝脏IGF-ⅠR基因的表达量都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哈萨克羊肝脏IGF-ⅠR基因在2日龄的表达量最高,然后就持续下降,2日龄时的表达量与其他各时期差异显著(P<0.05);新疆细毛羊肝脏IGF-ⅠR基因在2日龄的表达量最高,然后就持续下降,2日龄时的表达量与其他各时期差异显著(P<0.05)。哈萨克羊肝脏IGF-ⅠR基因的表达量在2和90日龄时都极显著低于新疆细毛羊(P<0.01)。结论羔羊肝脏组织中IGF-Ⅰ和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有特定的发育模式,IGF-ⅠR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不依赖IGF-Ⅰ的基因表达水平。
关键词: 羔羊 肝脏 IGF-Ⅰ IGF-ⅠR 荧光实时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IFN-γ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动物医学进展 》 2006
摘要:将无菌采集的绵羊(湖羊)脾脏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利用刀豆蛋白(ConA)刺激24 h后提取总RNA,采用RT-PCR扩增绵羊IFNγ-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cDNA全长554 bp,包含501 bp开放阅读框,编码16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为18.4 ku。克隆的绵羊IFNγ-基因与GenBank上已公布的人、牛、山羊、马鹿、马、骆驼、猪、狗、猫和鸡的IFNγ-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其同源性分别为75.2%,96.6%,99.0%,95.8%,83.0%,88.8%,86.6%,82.4%,53.9%和32.9%,与其他品种绵羊的核苷酸同源性为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1.7%,94.6%,98.2%,92.2%,77.8%,86.8%,77.8%,76.0%,39.5%和6.7%,这为进一步研究绵羊IFNγ-基因的表达、生物学活性和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人工感染家兔试验
《动物医学进展 》 2006
摘要:采用耳静脉注射方式,成功地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OregonC24标准毒株感染家兔。接种6h后,家兔体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再过6h后,体温恢复至正常。此后,家兔体温一直处于正常状态。于攻毒第7天处死,无菌采取脾脏,Reed-Muench法测定其毒价为101.67TCID50/mL,表明家兔对BVDV毒力具有减弱作用;通过剖检和临床观察,BVDV对家兔无致病性表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