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陆地棉转录因子基因GhC2H2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棉花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2H2型锌指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基于实验室前期工作,分析盐胁迫下陆地棉根系抑制性差减杂交文库,筛选得到1个盐胁迫应答基因GhC2H2。结合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和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克隆该基因全长,通过瞬时表达分析其细胞定位,采用Real time-PCR分析其在盐胁迫下的陆地棉根、茎、叶中的表达模式,并测定了转入该基因的株系在正常土壤和盐碱地的铃重、衣分和纤维品质指标。该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HM002632,编码区全长819 bp,编码272 aa;其编码蛋白包含2个C2H2锌指结构域,定位于细胞核;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均受盐胁迫诱导上调表达,且在胁迫诱导初期上调量最大,推测该基因参与早期盐胁迫应答。对转基因后代株系性状分析表明,该基因的过表达可以提高转基因棉花衣分、改良纤维品质,推测GhC2H2既参与盐胁迫应答过程,也参与纤维发育调控。
关键词: 陆地棉 GhC2H2 基因克隆 盐胁迫应答 基因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应用文献综述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2016
摘要:当前,各国发展农业的方针是农业信息化。各个国家有着自己的特点。在农业方面我国为农业大国,所以要加强进行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加强农业信息化,物联网技术为关键。此文讲的是农业信息化,包括国内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以及物联网技术应用情况,总结探索物联网技术怎样进行发展和更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九十七) 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西瓜苗期叶腐病的诊断与防治
《中国蔬菜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引起的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发生尤为严重,已经成为制约西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西瓜枯萎病在重茬地发病率为30%左右,严重时可达80%以上,甚至绝产。西瓜枯萎病病原菌主要侵染西瓜维管束,为害根部和茎部,造成植株萎蔫和死亡,该症状在田间较为常见,容易识别和诊断。但在2015~2016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清洁生产技术补贴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蔬菜残体堆肥化技术应用调查为例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6
摘要:蔬菜残体堆肥化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清洁生产技术,由于技术应用成本较高且耗时、费力,导致技术推广存在障碍。通过补贴政策激励农户采纳技术行为,是弥补因"政策失灵"造成生态效益外溢的有效手段。本研究运用意愿价值评估方法引导获取农户对于堆沤池建设费用的支付意愿,运用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基于河北省藁城区142份农户调查数据,探明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方向和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经营的显性成本是影响技术补贴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个别劳动时间与信息来源是影响支付意愿的内部制约因素;以技术补贴为主的政策手段是影响支付意愿重要激励因素;对于土壤污染的认知因素与支付意愿呈反向关系。基于此,提出引导农户应用堆肥化技术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进蔬菜生产安全优质高效技术创新;充分发挥蔬菜专业合作组织服务作用;完善蔬菜清洁生产技术补贴政策机制,提高农业生态补贴政策效能。
优质稳产中早熟玉米品种冀玉5817
《中国种业 》 2016
摘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玉米生产对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提高产量的前提下,要培育优质、稳产、中早熟以及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新品种,才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冀玉5817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用自交系郑58-3为母本,自交系B17为父本选育而成,经试验示范,表现优质、稳产、熟期较早,于2014年通过了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14017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百粒重QTL定位及多样性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百粒重是大豆重要的育种目标性状,它不仅是产量构成因子之一,也是重要的品质性状,不同用途对百粒重有着不同要求。通过连锁分析定位大豆百粒重QTL,获得连锁标记,阐明QTL连锁标记在种质资源中的多样性特征,为百粒重定向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冀豆12×黑豆(ZDD03651)杂交衍生的188个重组自交系的F6:8和F6:9群体为材料,采用Win QTL Cartographer V.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经300次Permutation计算,以P=0.05显著性水平确定QTL存在的阈值,定位百粒重QTL。连续3年在石家庄对来自国内外的205份大豆育成和地方品种的百粒重进行表型鉴定,利用定位到的百粒重QTL连锁SSR标记对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基因型分型,在每个标记处确定发生频率大于5%(对应资源材料个数大于10个)的等位变异为有效等位变异,计算等位基因多样性指数,明确百粒重QTL在种质资源里的多样性特征,通过多重比较确定不同等位变异与百粒重的关系。【结果】在冀豆12×黑豆后代群体中,百粒重呈正态连续分布,遗传力为88.72%。共检测到5个百粒重QTL,分别位于Chr.02(D1b)、Chr.06(C2)、Chr.08(A2)和Chr.17(D2)染色体,遗传贡献率(R 2)7.68%—12.83%,加性效应-0.65—-0.84 g,增效基因均来自冀豆12。年份间稳定的QTL有2个,其中,q SW-6-1位于第6染色体Satt457—Sat_062,紧密连锁的标记为Satt281,贡献率最大值为12.02%,加性效应最大值为-0.81g;q SW-17-1位于第17染色体Satt301—Satt310,贡献率最大值为12.83%,加性效应最大值为-0.84g。在205份资源材料中,百粒重遗传力为96.88%。百粒重连锁SSR标记有效等位变异数为2—8个,多样性指数为0.34—0.82。发掘出大粒相关等位变异6个,分别为Satt281-227 bp、Barcsoyssr_2_304-245 bp、Satt301-199 bp、Sat_406-214 bp、Satt119-136 bp和Satt341-218 bp。其中Satt281-227 bp在RIL和资源材料中均为百粒重增效效应,主要分布在国内大粒育成品种中。筛选到含有4个及以上大粒相关等位变异的资源材料3份,分别为绿75、中品大黑豆和中野2号。【结论】在大豆育成品种冀豆12×地方品种黑豆的杂交后代群体中,检测到5个百粒重QTL,冀豆12含有1个在RIL和种质资源中均为大粒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明确了上述5个QTL在205份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间的多样性分布特征,可应用于百粒重定向改良过程中的亲本选配及后代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棉套作模式下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麦棉套作模式下适宜的小麦播种方式与播量,通过裂区试验,以播种方式(撒播和条播)为主因素,播量(187.5、225.0、262.5、300.0kg·hm-2)为副因素,研究了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条播相比,撒播小麦灌浆期边行、内行分别延长3.3和0.6d,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边行分别降低0.18、0.26mg·粒-1·d-1,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推迟了0.2d;内行小麦平均灌浆速率与最大灌浆速率分别提高0.02、0.04mg·粒-1·d-1,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推迟0.6d;撒播使内行小麦理论最大粒重提高1.7g。随播量的增加,小麦灌浆期延长,与187.5kg·hm-2播量相比,300kg·hm-2播量下撒播边行和内行及条播边行和内行分别延长2.8、1.8、2.6、2.2d,平均灌浆速率分别降低0.10、0.02、0.11、0.10mg·粒-1·d-1,最大灌浆速率分别降低0.15、0.03、0.15、0.15mg·粒-1·d-1,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分别推迟0.7、0.5、0.9和-0.8d,理论最大粒重分别降低1.5、3.1、1.1、6.5g。撒播内行穗数达到529.0万穗·hm-2,显著高于条播,穗粒数与千粒重分别较条播高1.4粒与0.2g,产量较条播高405.0kg·hm-2,而边行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与条播无显著差异;撒播平均产量较条播高5.1%。随播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千粒重下降。产量撒播以播量225.0kg·hm-2最高,条播以播量262.5kg·hm-2最高。以上结果说明,在麦棉套作模式下小麦采用撒播,播量在225.0kg·hm-2时可有效提高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