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不同覆盖方式对苹果园土壤状况及果树生长的影响探讨

农业与技术 2017

摘要:本文对不同地表覆盖模式对果树生长质量及果园土壤改善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经调查研究发现,以黄土高原九年生红富士果园生态系统为例,砂石覆盖土壤水分剖面分异最高,生草覆盖土壤水分剖面分异最低。地表覆盖模式不同的情况下,土壤热量状况也会出现显著的变化,极端最高温度下降,处理间差异明显。然而在地膜覆盖处理条件下,地温在果树根第生长上限温度以上,不利于果树根第生理功能的发挥与果树的生长,可以采用其他地表覆盖方式均可以加强土壤二氧化碳的释放,其中效果最为显著的是生草覆盖处理。

关键词: 果树生长 土壤状况 覆盖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中部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农业科技通讯 2017

摘要: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大豆品种出现了产量下降、品质退化的现象,为了激发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同时为大豆育种提供良好的亲本材料,有必要进行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研究。通过对优良种质资源的筛选及鉴定,结合育种目标,运用杂交、复合交等育种方法与现代高新育种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种质资源,从而拓宽了优良大豆血缘,为改良大豆遗传组成及选育优异大豆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JB-2型精量点播耧播种配合培土铲中耕对旱坪地保水固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摘要:[目的]本文探讨了采用JB-2型精量点播耧播种配合培土铲中耕,对旱坪地保水固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其它作物利用机械种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与传统耕作模式田间栽培对比试验的方法,以玉米根系长度和重量、秸秆长度和重量、玉米产量、生物干重为对比分析指标,分析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差异。[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的旱坪地,与对照相比,采用这种农机组合种植玉米,可使单株平均气根长度增加342.94cm,增加一倍;单株根系干重增加13.21g,增幅33.50%;单株产量增加0.017kg,增幅7.62%;每公顷产量增加462.0kg,增幅7.62%;每公顷生物总干重增加631.7kg,增幅4.73%。[结论]JB-2型精量点播耧与培土铲配套播种、中耕可明显增高地垅,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增强植株固土能力,并提高玉米单产。

关键词: 精量点播耧 培土铲 中耕 保水固土 玉米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北旱作区胡麻新品种及集成种植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17

摘要:晋北旱作区是山西胡麻的主要产区,但生产上存在品种单一混杂、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产量低且不稳等问题。山西农科院高寒所选育出适宜在晋北区种植的优良品种晋亚9号、晋亚10号、晋亚12号,并研究总结出一套抗旱综合增产技术。

关键词: 胡麻 新品种 种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智能化密闭商品肉鸡舍冬季生物气溶胶分布研究

中国家禽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冬季智能化密闭商品肉鸡舍生物气溶胶分布规律,在山西中部某鸡舍均匀地设置了36个采样点,使用Anderson-6撞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白天(AM10∶00-PM3∶00)和夜间(PM10∶00-AM3∶00)两个时段的细菌和大肠杆菌的气溶胶粒径分布进行分析,并对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等的气溶胶浓度分布以及气体和粉尘等的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细菌气溶胶主要存在于6级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的Ⅰ、Ⅱ、Ⅲ级;主要刺激人体的上呼吸道;通风模式的不同对粉尘浓度的分布影响较大,对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分布影响不大;白天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分布与粉尘浓度分布不相关,夜间相关。

关键词: 冬季 智能化密闭商品肉鸡舍 生物气溶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耕对黍子生长发育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以晋黍9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个不同的中耕次数,分析其对黍子的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耕与不中耕相比,增加了黍子的株高、穗长、节数、穗质量、穗粒质量、千粒质量、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减少了土壤容重,增大了土壤孔隙度;以中耕2次和中耕3次的效果最为明显。

关键词: 中耕 黍子 农艺性状 叶面积指数 产量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PIT那氏大穗玉米在沙化土地的种植试验

山西农业科学 2017

摘要:沙化土地是我国的重要土地资源。对GPIT那氏大穗玉米在沙化土地的种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GPIT那氏大穗玉米单株鲜根质量、干根质量、根密度分别比对照高59.59,39.66 g,0.50 mg/cm~3;全株叶面积、穗3叶叶面积、鲜叶质量、干叶质量分别比对照高209.71,335.50 cm,25.98,6.68 g。其强大的根系和繁茂的茎叶,对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会起到明显的作用。与此同时,GPIT那氏大穗玉米高光效的特性,又会使茎叶青贮饲料的单位面积产量比对照提高45.88%,籽粒产量比对照提高37.54%;品质也得到明显的改善,茎秆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提高7.86百分点,籽粒粗蛋白含量提高0.48百分点、淀粉含量提高2.55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提高0.10百分点。GPIT那氏大穗玉米在沙化地区的推广应用,对于沙化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减轻草场因过载引发的自然退化,以及当地人民的脱贫致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GPIT 大穗 玉米 沙化土地 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农艺性状、力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山西省雨养区春玉米倒伏引起的减产问题,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晋单86为材料,设5.25万、6.00万、6.75万、7.50万和8.25万株/hm~2 5个密度处理,分析玉米茎秆抗倒力学和农艺性状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产量和倒伏率的关系,明确影响玉米产量和倒伏率的主要茎秆节间因素。结果表明,随群体密度的增加,郑单958茎秆各节间长度和直径均先增加后降低,且在密度7.50万株/hm~2时最大;晋单86茎秆各节间长度显著增加,直径显著降低。随群体密度增加,茎秆各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重、硬皮穿刺强度、弯曲能力均先增加后降低,郑单958密度7.50万株/hm~2时最大,晋单86密度6.00万株/hm~2时最大,且晋单86在密度6.00万株/hm~2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硬皮穿刺强度和弯曲能力与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节间干重和单位茎长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重、硬皮穿刺强度和弯曲性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倒伏率与第3节间直径、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重、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弯曲能力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郑单958和晋单86产量分别以密度7.50万、6.00万株/hm~2处理最高,分别较其他密度处理提高8%~26%、20%~30%。

关键词: 玉米 群体密度 茎秆 农艺性状 力学性状 产量 倒伏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粗山羊草CCT基因家族进化及节律表达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CT家族基因广泛参与植物花期的调控过程,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 Coss.)作为小麦D基因组供体,给小麦带来新的花期及适应性相关基因。研究粗山羊草CCT家族基因不仅可为小麦进化、驯化和演变规律提供参考,还有助于认识粗山羊草作为杂草的生态适应性。粗山羊草基因组中26个CCT基因进化分析后发现Group A、Group C、GroupH和Group G中的13个Aet CCT成员出现了快速进化;Group A中有42.1%的位点存在正选择效应,表明快速进化提高了粗山羊草的适应性。基因结构分析表明CCT结构域在Aet CCT家族中保守性很高,但不同基因内含子和外显子的排布差异较大,特异Motif可能是不同亚家族基因间功能差异的重要原因。Aet CCT4、Aet CCT7、Aet CCT8、Aet CCT11、Aet CCT12、Aet CCT16、Aet CCT17、Aet CCT19、Aet CCT21和Aet CCT22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生物钟效应",呈现出24 h的节律性表达,且基本都处于快速进化的Group A、Group C、GroupH和Group I。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成员可能参与花期调控等生长发育过程,在粗山羊草的适应性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关键词: 粗山羊草 CCT基因家族 正选择效应 生物钟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矿质营养元素与果树生长发育的关系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矿质营养是果树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对果树生长发育、果实品质、果树产量、抗性有重大影响。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果树果实矿质营养与果树生长发育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以期有针对性的进行合理肥料配置,真正起到平衡施肥,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提高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的作用。

关键词: 果树 矿质营养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