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不同基因型双列杂交后代抽丝后氮素代谢特性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阐明保绿型玉米和非保绿型玉米双列杂交后代抽丝后氮素代谢特征。【方法】选育氮高效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生产的根本途径。为明确不同基因型玉米双列杂交后代的氮代谢和利用特征,筛选出保绿型玉米氮高效品种,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选择保绿型(SG,stay-green)玉米自交系Q319、CZ01、VA91和非保绿型(NSG,non-stay-green)玉米自交系BM、B73、MO17,以此组配6×6完全双列杂交,以双列杂交后代为材料,系统研究不同玉米品种主要生育时期叶片、茎鞘、籽粒氮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抽丝前后氮素积累、分配和氮收获指数,叶片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等的影响,并对叶片氮代谢酶活性与保绿性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基因型双列杂交后代抽丝后叶片氮含量呈倒"V"型变化特性,高峰期在灌浆期前后。茎鞘和籽粒氮含量均随生育期推进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保绿型(SG)玉米叶片、茎鞘、籽粒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非保绿型(NSG)玉米。抽丝前保绿型玉米自交后代氮积累、抽丝后氮积累、氮积累总量分别比NSG高20.00%、82.30%和45.23%;其转移量、转移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则分别比NSG低51.28%、66.59%和14.32%,抽丝后保绿型玉米的氮积累量约占50%,而非保绿型玉米仅为40%左右。保绿型玉米自交后代叶片和茎鞘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比非保绿型高108.23%和33.63%。抽丝至成熟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呈单峰曲线,高峰期在灌浆期前后,不同基因型玉米间变化趋势一致。抽丝后叶片GS活性、GOG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均呈单峰曲线,高峰期在抽丝后15 d左右。保绿型玉米NR活性、GS活性、GOG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各时期均高于非保绿型。相关分析表明,叶片保绿度与叶片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GOGAT活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G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NR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叶片氮含量与可溶性蛋白、GOGAT活性、GS活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氮素的同化与相关的酶活性关系极为密切。【结论】较高的氮代谢水平是叶片保绿的营养生理基础之一,保绿型玉米有较高的氮代谢酶活性,在后期有较强的氮素吸收和同化能力,保绿性可作为筛选氮高效玉米品种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


酵母HAL1基因转化水稻及其耐碱性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从啤酒酵母中克隆出能调节细胞K+/Na+的基因HAL1导入吉林省主栽粳稻品种吉粳88和吉粳83中,经PCR、Southern杂交检测,获得246株转基因阳性植株。转基因水稻在p H值为11.0的Na OH和Na2CO3碱性胁迫下,吉粳83的转基因植株耐盐碱性为1级的有7株,3级的有29株;吉粳88的转基因植株耐盐碱性为1级的有6株,3级的有8株。


大豆种子蛋白表达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前景
《大豆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种子中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材料。利用转基因大豆来生产重组蛋白质具有生产成本低,纯化过程简单、技术含量低,规模化容易,蛋白质含量高、产品质量高,安全无污染的优点,并且大豆可以在温室条件下,各方面均优于细菌、酵母、动物细胞、转基因动物等生产体系。本文就通过转基因大豆种子表达系统生产外源蛋白的优点及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以花药为受体的小麦转基因技术体系的构建
《山东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为了在转化当代获得纯合的转基因株系,本试验对以小麦花药为受体的转基因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金粉粒度0.6μm、金粉浓度100μg/枪、轰击距离6 cm、轰击压力1 300 psi为基因枪转化小麦花药的最佳参数组合。用含有5%DMSO的0.2%秋水仙碱溶液处理单倍体植株4 h,染色体加倍效率最高,达到100%;用含1%DMSO的溶液处理12 h加倍效率最低,为62.2%。PCR结果显示所有T0代阳性植株在T1代都无分离,说明该方法得到的转基因株系在T0代即为纯合系。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以花药为受体的小麦转基因技术体系,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辽宁绒山羊绒直径相关基因的筛选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14
摘要: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山羊绒直径是绒山羊重要的经济性状。为了确定参加绒直径调节的基因,采用solexa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具有不同绒直径的辽宁绒山羊皮肤进行了全基因表达谱研究,发现了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3个,下调基因29个。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聚类,发现它们参与了结合调节、转录因子组成、金属离子结合等多种生理调控。获取的皮肤转录谱为未来深入研究辽宁绒山羊控制绒细度的基因表达网络奠定了基础。


延边黄牛甲状腺球蛋白基因的SNPs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对延边黄牛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基因进行克隆测序,采用PCR-RFLP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生长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TG基因第48外显子上发现C218T和A430G2个突变位点,其中C218T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胸宽存在显著相关(P<0.05),TT基因型个体胸宽显著高于CT基因型个体(P<0.05)。A430G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体重、尻长和坐骨端宽存在显著相关(P<0.05),GG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AA和AG基因型个体的尻长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AG基因型个体的坐骨端宽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其他性状在2个位点的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C218T和A430G位点可能是影响延边黄牛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


2001~2012年国审玉米品种数量及骨干自交系的应用分析
《玉米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搜集和整理20012012年国审普通玉米杂交种及其双亲来源,研究每年国审玉米品种数量的变化趋势,对选育的杂交种在2个以上的亲本自交系进行统计,并分析这些自交系的来源。结果发现,普通玉米杂交种2006年审定的数量最多,年其次,年以后普通玉米杂交种的审定数量在1020个。在对20012012年间国审玉米杂交种亲本来源的分析发现,共有39个亲本自交系组配2个及其以上杂交种,组配杂交种比较多的自交系依次为吉853>丹598>lx9801>昌7-2>京2416>丹340。


水稻白叶枯病致病性基因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可引起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病害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与水稻互作是基因对基因的关系。Xoo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极大推动了对Xoo基因功能的研究。为此,该文对近几年来Xoo致病性基因的鉴定情况进行统计,并就致病性基因的突变菌株对水稻接种情况和菌株自身变化进行了归纳,较为详细阐述了当前对Xoo无毒基因的鉴定研究状况,为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以及研究致病基因和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 水稻白叶枯病 致病性 无毒基因


蛋白水平及去势对东北肉用细毛羊群公羔生长、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14
摘要:选择24只健康、体重相近的4.0~4.5月龄吉林肉用细毛羊公羔,其中去势公羔16只随机分为两组,A组8只(饲喂高蛋白水平日粮的去势羊),B组8只(饲喂低蛋白水平日粮的去势羊),未去势羔羊8只为C组(饲喂高蛋白水平非去势羊),探讨蛋白水平及去势对东北肉用细毛羊生长、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蛋白组,非去势羊末期体重、后期ADG和全期ADG极显著高于去势羊(P<0.01)。去势羊组,饲喂低蛋白日粮羊后期ADG极显著高于饲喂高蛋白日粮羊(P<0.01);高蛋白日粮组,非去势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和肾脏重显著高于去势组(P<0.05);非去势羔羊肝脏重极显著高于去势羔羊肝脏重(P<0.01);肉品质中,饲喂低蛋白的去势羊熟肉率极显著高于饲喂高蛋白去势羊(P<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