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河南省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 2024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是新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突出引领作用。河南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是我国粮油生产的主产区,同时也是农村人口大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河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河南省为例,分析了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供给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支撑体系、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等推动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基于AquaCrop模型的芝麻作物参数敏感性分析及模型适用性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AquaCrop模型芝麻作物参数校准方法,验证模型适用性,以2022—2023年试验数据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确定芝麻参数初始值和取值范围,采用EFAST方法对AquaCrop模型53个作物参数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模拟结果的不确定分析并进行参数校准验证。结果表明,对各处理最大生物量均敏感的参数有27个,其中全局敏感性指数(TSi)均大于0.3的参数有CDM、CDSE、POFE、RSWT、PSENSP、PSTOSP、RSWB和ECSW;对各处理籽粒产量均敏感的参数有14个,其中TSi均大于0.2的参数有POHX、RSWT、CDSE、DMCON、PSTO和PSTOSP。校准验证过程中冠层覆盖度和地上部生物量模拟值和实测值决定系数(R2)分别介于0.875~0.954、0.951~0.970;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分别介于11.5%~18.1%、18.9%~27.7%;纳什效率系数(NSE)分别介于0.873~0.940、0.930~0.959。籽粒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介于0.03~0.07。本地化后的AquaCrop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芝麻生长发育过程,可用于芝麻优化管理或未来产量预测。
关键词: 芝麻 AquaCrop模型 参数敏感性 EFAST 适用性


基于重测序的23份香菇种质资源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中国瓜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对河南香菇主产区的主栽品种进行鉴定,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将河南主栽的23份香菇种质资源进行重测序,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小片段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基于SNP变异对23份香菇资源进行遗传结构分析、进化树构建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23份香菇样本中,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的reads数目占总数的比例范围为72.53%~90.60%,样品平均测序深度范围为12.83~19.99,覆盖率范围为91.89%~99.32%.SNP位点共计14 115 075个,InDel共计1 909 516个.23份香菇样本的群体遗传结构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其包含3个谱系,遗传距离0.054 90~0.656 89,推测它们至少有3个祖先遗传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明确各菌种间的亲缘关系远近,证明了菌种分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综合分析表明,以基因序列相似度、遗传距离差异及亲缘关系远近为主要依据特点,有助于对香菇地方品种命名和其特征特性关系的认识,促进优异种质资源的交流与利用.
关键词: 香菇 重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性 插入缺失变异 群体遗传结构


基于GGE双标图对'豫谷28'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评价谷子新品种'豫谷28'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利用其参加2015-2016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华北夏谷区常规组)的产量数据,运用GGE biplot双标图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2016年'豫谷28'分别比对照增产9.43%和8.82%,GGE双标图分析显示:'豫谷28'在平均环境轴上的垂足较靠近正方向,表明其丰产性能优良;与平均环境轴垂直的轴距离平均环境轴较近,表明其稳产性能较好;在适应性功能图扇形区中所处位置较靠近坐标轴原点,表明该品种的适应性较广,是谷子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的优良品种,适宜在河南、山东、河北等相似生态区夏播种植.
关键词: 谷子 ’豫谷28’ GGE双标图 丰产稳产性 适应性


温度对茶树柿广翅蜡蝉越冬卵发育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温度对茶树柿广翅蜡蝉越冬卵发育的影响,设置13、16、19、22、25℃和28℃不同恒温和室外自然变温(日均温度波动范围8.87~26.40℃,日均温度平均值16.89℃)处理茶树柿广翅蜡蝉越冬卵,监测其发育历期和孵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上述6个不同恒温条件下,柿广翅蜡蝉越冬卵的发育历期分别为62.28、28.58、13.51、10.11、10.33 d和7.07 d,随着温度的升高,越冬卵发育历期逐渐缩短,温度与柿广翅蜡蝉越冬卵的发育速率关系满足方程:y=-0.086+0.008x,得出越冬卵发育起点温度为10.80℃,有效积温为125 d·℃。在自然变温条件下,发现越冬卵从4月10日开始孵化,到5月5日累计孵化率达到73.37%,揭示了茶树柿广翅蜡蝉越冬卵在这段时间范围内陆续孵化出1龄若虫。本研究对信阳茶区茶树柿广翅蜡蝉若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及其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甘蔗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检测及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科学与管理 》 2024
摘要:研究甘蔗中吡唑醚菌酯残留检测方法,并对最终残留量进行长期膳食摄入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样品中吡唑醚菌酯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进行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评估采用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甘蔗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为0.267~0.888 mg/kg.吡唑醚菌酯的普通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1.83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97%左右.甘蔗中吡唑醚菌酯在儿童和成人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占短期参考剂量(acute reference dose,ARfD)均<100%.按该试验的施药方式进行施药时,甘蔗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对一般人群健康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填闲作物还田方式对烟田土壤轻重组有机碳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了提高多年连作烟田的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在烤烟冬闲期种植油菜、冬牧70、光叶紫花苕等3种作物,同时以冬季空闲不种植任何作物为对照,采取2种方式(掩青和收割)进行处理,通过测定不同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轻、重组有机碳含量、比例及储量,探讨填闲作物收割和掩青处理对烟田土壤轻重组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填闲作物和不同还田方式下土壤总有机碳、重组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相比,填闲作物掩青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总有机碳、重组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含量,尤其是冬牧70在20~40 cm土层增加比较显著,分别增加了22.3%、21.98%、27.78%;填闲作物收割处理会降低土壤轻组有机碳比例和土壤轻组有机碳储量,而掩青处理则会增加土壤轻组有机碳比例和轻组有机碳储量,其中冬牧70掩青在0~20 cm土层增加比较明显,分别增加了18.14%、40.03%。填闲作物掩青处理增加了烟田土壤的含水量和持水量、降低了土壤容重以及增加土壤轻重组有机碳储量。综合来看,冬牧70掩青处理效果最好,能显著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和轻重组有机碳含量,油菜次之。
关键词: 填闲作物 烟田 掩青 收割 轻组有机碳 重组有机碳


氯酯磺草胺与甲咪唑烟酸复配防除香附子效果及对紫花苜蓿安全性
《草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氯酯磺草胺与甲咪唑烟酸应用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田的可行性,在温室和田间测定了氯酯磺草胺和甲咪唑烟酸复配对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的防效和紫花苜蓿的安全性.温室试验表明,氯酯磺草胺和甲咪唑烟酸复配对香附子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两者按有效成分用量比 1?2~1?4 配比对香附子株高和鲜重的共毒系数分别介于 131.54~150.46 和 152.84~180.25,呈明显增效作用,其中 1?3 的比例配伍的增效最为明显,对紫花苜蓿和香附子之间的株高和鲜重选择性指数分别为 1.86 和 1.56.两地田间试验表明,氯酯磺草胺和甲咪唑烟酸(17.50 + 52.50)~(25.00 + 75.00)g·hm-2 复配处理对郑州和兰考两地的香附子株防效分别为 78.5%~88.5%和 82.1%~90.8%、鲜重防效分别为 83.4%~92.7%和 84.7%~93.6%,增产率分别为 28.8%~35.1%和 30.5%~38.3%,显著高于氯酯磺草胺和甲咪唑烟酸单用,且避免了单用氯酯磺草胺和甲咪唑烟酸的药害问题,提高了对紫花苜蓿的安全性,表明甲咪唑烟酸和氯酯磺草胺复配可有效防控香附子,对紫花苜蓿的安全性较好,具有良好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株高 鲜重 药害 防效 增效 共毒系数 选择性指数


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对连作夏玉米氮素积累、氮肥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河南省夏玉米主产区连续2年设置大田定点试验,设置6种施肥处理,分别为100%普通氮肥(T1)、25%控释氮肥+75%普通氮肥(T2)、50%控释氮肥+50%普通氮肥(T3)、75%控释氮肥+25%普通氮肥(T4)、100%控释氮肥(T5),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对连作夏玉米氮素积累、氮肥利用效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氮肥一次性基施相比,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提高了夏玉米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及肥料利用效率,随着控释氮肥占总施氮量比例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019、2020年氮素积累量成熟期分别增加了4.5%~11.2%和4.5%~15.6%;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2.8%~17.6%和9.5%~18.6%。T3、T4处理提高了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收获指数。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籽粒产量2019、2020年比普通氮肥一次性基施分别增加了4.4%~12.2%和5.4%~13.9%,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1~1 496元/hm2和157~2 111元/hm2,在总施纯氮量为225 kg/hm2时,75%控释氮肥+25%普通氮肥处理可以促进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协同提高。
关键词: 控释氮肥 普通氮肥 夏玉米 干物质积累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