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野火球悬浮培养细胞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植物学报(英文版) 1991 北大核心

摘要:野火球(Trifolium Jupinaster,L.)下胚轴悬浮培养细胞在SL2基本培养基附加BA0.1mg/L、毒莠定(picloram)0.06mg/L中继代3-4个月后,用继代后3天的悬浮细胞分离原生质体.在改良的8p培养基上培养3天后开始第一次分裂;培养一个月产生小愈伤组织.待愈伤组织长至2mm时,转至第一分化培养基A上分化出黄绿色、颗粒状的愈伤组织,转入液体悬浮培养继代.再转入第二分化培养基B上,半月后诱导出芽,芽的分化率为13.6-21.0%.苗长至3cm高时,转入生根培养基,再生小植株.

关键词: 野火球 悬浮培养 原生质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种胚超氧物歧化酶的酶谱型及其地理分布

植物学报(英文版) 1990 北大核心

摘要:对中国24个省区226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和104份栽培大豆(G.max)(地方品种)的种胚进行了超氧物歧化酶(SOD)的酶谱分析.发现大豆种胚DOD存在六种酶谱型,其中野生大豆五种(Ⅰ、Ⅱ、Ⅳ、Ⅴ、Ⅵ),并首次发现SOD_(b2b3)缺失基因型,而栽培大豆98%属于同一酶谱型(Ⅱ型).比较了种间的酶谱,讨论了大豆进化和起源问题.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超氧物歧化酶 酶谱型 地理分布 起源与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豆草下胚轴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植物学报(英文版) 1990 北大核心

摘要:红豆草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已再生植株,用根、下胚轴、子叶、叶柄、花茎、子房进行组织培养也已再生愈伤组织或植株.该文报道红豆草下胚轴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材料和方法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的种子用0.5%次氯酸钠消毒10分钟,用无菌水洗4次,接种到 MS 不加任何激素(Ⅰ)的培养基上,待无菌苗长至2cm 时,将下胚轴切

关键词: 红豆草 原生质体培养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山病病区粮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硒水平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990 北大核心

摘要:克山病病区小麦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13.1±1.4g/kg 和1.05±0.13g/kg,非病区分别为10.3±2.2g/kg 和 0.71±0.19g/kg,病区明显高于非病区;病区玉米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28.1±0.22g/kg 和0.68±0.03g/kg,非病区分别为23.3±2.0g/kg 和0.57±0.07g/kg,亦病区明显高于非病区.病区小麦和玉米硒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硒含量之间呈负相关,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文中讨论了多不饱和脂肪酸负荷在克山病发病学中可能具有的意义.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粮食 克山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

植物学报(英文版) 1990 北大核心

摘要:酶法分离大豆(Glycine max L.)植株的幼荚子叶和无菌苗子叶的原生质体.用 K8P原生质体培养基悬滴培养,K8培养基加液.1个半月形成愈伤组织,转入固体 K8培养基中增殖,用 MSB(MS 无机成分+B5有机成分+0.5?1mg/l 2,4-D+0.2?0.5mg/l BA)培养基诱导瘤状愈伤组织的形成,再转入分化培养基 M_1(MS 无机成分+B5有机成分+0.5mg/l TZ+0.5mg/l BA+0.5mg/lKT+0.15mg/l NAA+500mg/l CH)中分化出苗.在 M_2培养基(1/2MS+0.2mg/l IBA)中生根,分化频率为13.6?24.2%,移栽盆中开花结荚.有两个大豆品种的幼荚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关键词: 大豆 原生质体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种子超氧物歧化酶的比较

植物学报(英文版) 1989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对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种子超氧物歧化酶(SOD)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三种进化类型大豆种子的 SOD 同工酶酶谱一致,均为7条,其中一条为 Ma-SOD,其余6条为 Cu-Zn-SOD.(2)SOD 活性表现为:野生类型明显高于中间类型,中间类型明显高于栽培类型.(3)随着大豆籽粒百粒重的增大,种胚的 SOD 活性降低.(4)种皮颜色由黑到黄,种皮的 SOD 活性降低.讨论了大豆种子 SOD 活性与 Sofa 亚属内大豆进化的关系.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超氧物歧化酶 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植物学报(英文版) 1989 北大核心

摘要:近些年来,大豆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较快.大豆花药,叶片,下胚轴、子叶节,茎尖等外植体均能再生植株.大豆单细胞和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研究对大豆的遗传操作和突变体选择都有重要意义.迄今,关于大豆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仅李宝健等人在国外有过报道,而国内尚无成功的报告.该文用大豆幼胚子叶的愈伤组织分离出单细胞,经培养再生成植株.

关键词: 大豆 单细胞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4094104114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