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假蒟提取物杀虫活性成分稳定性研究
《植物保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浸提法对假蒟植株根茎部分进行提取,以提取物中杀虫成分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活性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评价了不同pH、不同温度和光照环境对假蒟提取物杀虫活性成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环境对假蒟提取物杀虫活性成分影响不大;在高温环境中,其活性有所下降;在不同光源处理中,影响较为严重的是太阳光,经照射处理72h后,杀虫活性效果由93.33%变为27.78%。在此基础上,评价了11种常用光稳定剂的光分解抑制效果,结果发现,所评价的光稳定剂均具有一定抑制效果,其中以光稳定剂622和抗氧化剂TBHQ抑制效果较为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价了不同浓度622和TBHQ抑制效应差异,结果显示抑制效果与浓度相关,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海南省生态学会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述评
《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会议背景与概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1]。自1886年Haeckel首先提出生态学及定义,到现在已有130年的发展历史,随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尺度不断扩展,生态学已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2]。自工业革命以来,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世界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由于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大气环境污染、淡水资源减少和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气候变暖等世界性生态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细胞超低温保存存活机理
《植物生理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超低温保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保存技术本身外,一些因素如材料的选择及细胞生理状态的调控等也直接影响着保存后细胞的存活与再生。本文以芒果子叶诱导的胚性培养物和愈伤组织细胞为试材,采用组织学观察、流式细胞分析和冷冻切片荧光观察等手段比较了其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存活特性。结果表明胚性培养物细胞与愈伤组织细胞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细胞学特性,从而导致其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耐脱水和低温能力,脱水处理30 min及超低温保存后存活率分别为96.7%和94.7%,而愈伤组织存活率则为0。利用二乙酸荧光素(FDA)荧光染色法和冷冻切片技术,观察到超低温保存后胚性培养物内存活细胞的分布。本研究结果证明试材细胞的生理状态对超低温保存的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未来如何更准确地评价超低温保存的效果和确定最佳的超低温保存程序也具有重要意义。
王草茎秆物理特性与饲用价值相关性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王草茎秆物理特性与饲用价值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测定不同生长高度王草茎叶比、茎秆剪切力、直径和线性密度,分析化学成分含量,用尼龙袋法测定瘤胃降解率,比较各项指标随生长高度变化的规律,探讨物理特性与饲用价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王草茎叶比、茎秆剪切力、直径和线性密度随着生长高度增加而增加,粗蛋白质含量随着生长高度增加而降低,干物质和纤维成分随着生长高度增加而增加,瘤胃降解率随着生长高度增加而降低,表明随着生长高度增加饲用价值降低。剪切力与直径和线性密度正相关;剪切力与干物质、纤维成分含量正相关,与粗蛋白质和瘤胃降解率呈负相关。王草茎秆物理特性与饲用价值显著相关,物理特性、饲用价值受生长高度影响。综合考虑茎秆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瘤胃降解率,王草最佳刈割高度应低于180cm,剪切力可以作为王草饲用价值评价指标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心果叶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评价
《中国南方果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人心果叶片为原料,超声波技术等提取其抗氧化成分,并采用不同抗氧化测定方法(清除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FRAP法)测定人心果叶片粗提取物抗氧化能力,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下所得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优化超声提取条件为50%乙醇,液固比1∶30,时间40min。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粗提物的抗氧化效果不同。
关键词: 人心果叶片 活性物质提取,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质谱法测定豆芽中10种植物生长剂和杀菌剂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同时分析豆芽中10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的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的检测方法。样品经过1%酸化乙腈提取,PSA、C_(18)、GCB吸附剂净化,U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多菌灵、6-苄基氨基嘌呤、吲哚乙酸、赤霉素、恩诺沙星、2,4-二氯苯氧乙酸、多效唑、咪鲜胺、涕灭威和甲基托布津10种药物浓度在5.0~20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为80.4%~9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7.8%,方法检出限为0.2~2.6μg/kg。该方法简单、快速、可靠。串联质谱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基质干扰,减少了假阳性现象的产生。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杀菌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分散固相萃取 豆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诺丽果汁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诺丽果汁对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本试验采用H_2O_2造成PC12神经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测定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检测法,Ho/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研究的诺丽果汁对过氧化氢所致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发现,体积分数在1%~5%诺丽果汁均能不同程度地保护细胞形态,增加细胞的生存率,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坏死,减少损伤后LDH的生成。以上结果表明,1%~5%体积分数诺丽果汁对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诺丽果汁 H2O2 PC12细胞 细胞坏死 乳酸脱氢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胁迫下瓜实蝇的内参基因筛选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瓜实蝇雌成虫GAPDH、SD、β-TUB、ACT和RPL13共5个备选内参基因分别在25(CK)、37、45℃下处理1 h的m RNA水平表达情况,并借助Bestkeeper、Normfinder和Ge Norm程序分析5个备选内参基因表达的稳定性。筛选得出Best Keeper:SD值排序为SD(0.06)=GAPDH(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是决定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酶,单子叶植物GBSS包含两种同工酶,分别是GBSSI和GBSSII,双子叶植物只有GBSSII一种同工酶。GBSSI基因的表达主要控制种子、胚、胚乳等贮藏器官中直链淀粉的合成,而GBSSII主要控制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中直链淀粉的合成。综述了模式植物及农作物中GBSS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其他植物GBSS基因的研究提供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椰糠配比对巴西蕉生长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巴西蕉二级组培苗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实验,对不同椰糠配比条件下巴西蕉组培苗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红壤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椰糠能够明显改善培养基质的理化性质,提高组培苗的生长效率;椰糠比例较高的基质配比,其组培苗叶片光合效率、株高、根长、根表面积、根系投影面积、根体积、总根尖数、分枝和交叉数更优。综合比较4种培养基质对巴西蕉组培苗的生长效果,当椰糠与红壤土体积比为1∶1时,组培苗的农艺性状和光合效率最优,是巴西蕉组培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