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对吉林省玉米螟的药效试验与安全性

吉林农业科学 2014 CSCD

摘要:[目的]论证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混剂对吉林省玉米田玉米螟的药效及对玉米的安全性。[方法]按国家田间药效试验标准进行。[结果]不同施药方式对玉米螟的防效幅度相当,但不同剂量防治效果差异明显,随剂量升高防效增大,施用量在36.0~56.25 ga.i./hm2,防效幅度为38.8%~95.2%。[结论]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兑水稀释后玉米茎叶喷雾,施用量36.0~48.0 ga.i./hm2;兑水量375.0 L/hm2;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GR可按1:50拌沙子,混匀后直接撒施,施用量45.0 ga.i./hm2~56.25 ga.i./hm2。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 玉米螟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单粒播种技术探讨

中国种业 2014

摘要:分析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应用单粒播种技术的生产现状,指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即提高整地质量、适时精细播种,加强地下害虫、鼠、鸟防治,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合理施肥等技术措施,为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吉林省 润湿冷凉区 玉米 单粒播种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田间喷雾方法,探讨了不同药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以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最好,从被害株率和活虫率来看,防治效果分别为93.23%和93.68%。并利用高秆喷雾机械对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进行了田间防治玉米螟示范。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以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最好,从被害株率和活虫率来看,防治效果分别为92.93%和93.22%,比对照增产7.71%。该药具有胃毒、内吸作用,毒性低的特点,是当前防治玉米螟的理想药剂。

关键词: 玉米 玉米螟 化学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苗期耐碱性QTL定位分析

玉米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郑58/昌7-2构建的156个玉米F2:3家系为作图群体,在100 mmol/L Na2CO3溶液的碱性胁迫下进行玉米苗期耐碱性鉴定,并利用SSR标记构建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进行QTL分析。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4个与玉米苗期耐碱率相关的QTL,分布于第2、5、7条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贡献率范围为1.1%~8.6%。所检测到的4个QTL的增益等位基因均来自于耐碱亲本郑58。

关键词: 玉米 耐碱性 SSRs标记 QTL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质体型AGPase小亚基和糖酵解关键酶PPDK1互作关系的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技术,在烟草叶肉细胞中分析玉米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质体型小亚基(AGPase-bt2)与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1)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326-CYCHA-AGPase-bt2和326-CYNEE-PPDK1双分子荧光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EHA105,瞬时浸染烟草叶肉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AGPase-bt2和PPDK1的相互作用。【结果】双酶切试验表明,326-CYCHA-AGPase-bt2、326-CYNEE-PPDK1载体构建正确;PCR结果证实,植物表达载体成功转化到农杆菌EHA105中;浸染烟草叶片后,AGPase-bt2和PPDK1在叶肉细胞中高效表达,出现BiFC荧光信号。【结论】AGPase-bt2和PPDK1在植物细胞内存在真实互作关系。

关键词: AGPase-bt2 PPDK1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 蛋白质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性植物乳杆菌C88的高密度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中国乳品工业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MRS为基础培养基,对培养基的碳氮源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植物乳杆菌C88优化培养基的配方为:果糖10 g/L,葡萄糖20 g/L,大豆蛋白胨26.66 g/L,酵母浸粉13.33 g/L,柠檬酸钠5 g/L,无水乙酸钠5 g/L,K2HPO42 g/L,MgSO40.2 g/L,MnSO40.05 g/L,吐温80 1.0 mL/L。另外对植物乳杆菌C88高密度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C88在35℃条件下,同时流加20%的Na2CO3使发酵液pH值保持6.0~6.5,静止培养16 h后,活菌数可达9.3×1010mL-1,本研究为植物乳杆菌C88冻干直投式发酵剂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优化培养基 高密度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等分作物花粉扩散圆形源区的方法

生物安全学报 2014

摘要:【背景】转基因作物花粉在大气中扩散会引起基因漂流,从而可导致不可预知的环境风险,运用模型预测可评估其花粉扩散状况、定量确定可靠的安全扩散距离。为了应用高斯烟羽模型应用于模拟转基因作物花粉在大气中的扩散浓度,提出了一种如何将半径为R的圆形花粉源区划分成许多等面积小面元的方法。【方法】通过数学推导,首次提出了各等面积面元中心点坐标的计算公式。【结果】根据在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公主岭玉米花粉扩散和基因漂流的试验观测资料,将该公式应用到高斯烟羽扩散模型中,模拟了玉米花粉扩散到源区外不同距离处的浓度,对比花粉扩散模拟值与实测值,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应用该公式模拟花粉扩散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与意义】分析证明这种推导划分半径为R的圆形花粉源区各面元中心点坐标的计算公式是可靠的,该方法可为应用高斯烟羽模型计算花粉源区内不同位置点单个源强对源区外某一距离处的花粉浓度的贡献提供便利。

关键词: 花粉扩散 源区划分方法 高斯烟羽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粮食产量预测理论、方法与应用Ⅲ.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

摘要: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目的是为国家中、长期粮食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双向预测理论":从若干个预测模型中选择出2个模型,一个模型预测的未来产量是持续增加的,体现产量持续增加的科技进步力量;另一个模型预测的未来产量是先增加后减少或持续减少的,体现影响产量持续增加的负面综合因素力量。应用结果表明:模型可预测未来1~10年的粮食生产潜力,平均预测误差在5%以内。大量案例证明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双向预测理论"是科学的、方法是通用的、结果是实用的。

关键词: 粮食潜力 中长期 预测 理论 方法

吉林省大豆中熟品系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吉林省中熟组18个品系和对照品种吉育86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产量相关的7个性状进行考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我们发现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三者之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底荚高度与单株荚数达到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粒数达到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单株节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和各性状分布图,反映出这7个性状在不同类别间的优劣差异和性状间的相关性。采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各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更加直观地表现各品系产量相关性状的优劣,辅助优良品系决选,提高选择效率。

关键词: 中熟品系 产量性状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春玉米茎秆和根系水分状况的影响

土壤与作物 2014

摘要:种植密度增加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但也增加了群体水分的竞争。为了研究玉米穗下节间和根系水分状况对密度的响应,文章以春玉米为对象,在低密(4.50万株·hm-2)、中密(6.75万株·hm-2)和高密(9.00万株·hm-2)条件下测定玉米茎秆和根系水分状况。结果显示在生育前期,茎秆含水量受密度影响较小,而生育后期其茎秆含水量受密度影响较大。根系中的第一至第四层节根的含水量均值密度影响较小,而第五至第七层节根的含水量受密度影响较大,且中密条件下最高,其次是高密,低密条件下最低。而第一至第四层节根的相对含水量以低密条件下最高,中密次之,高密条件下最低;而第五至第七层节根相对含水量以中密条件下为最高,其次为低密,高密条件下最低。

关键词: 春玉米 种植密度 含水量 相对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