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新型米豆饮料

西部粮油科技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新型米豆饮料张梅申,李凤翔(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小米粒小色黄,营养丰富,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色氨酸和蛋氨酸及维生素B含量较高。另外小米属寒性谷类,有健胃等保健功能,是很好的滋补食品。大豆蛋白质含量40%,有“素肉”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化阶段对低温不敏感小麦品系91-1

作物品种资源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春化阶段对低温不敏感小麦品系91-1赵凤梧,李慧敏,李洪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衡水市053000)小麦品系91-1是以冀麦21为母本、津丰1号作父本杂交后,F0种子经60Co辐射处理选育而成。该品系春性一半各性,长相清秀,株高78cm,穗长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激素培养基对小麦×玉米杂种幼胚发育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4-D浸穗法结合低浓度激素培养基进行小穗培养,可以明显改善小麦和玉米杂交种颖果、幼胚及胚乳的发育状况,得胚率由2.1%提高到12.0%;同时表明低浓度激素对杂种发育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但2,4-D和GA优于KT。

关键词: 小麦,玉米,小穗培养,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高频率细胞分裂及愈伤组织形成

华北农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从小麦CK89、102、113的花药和花冬的约穗诱导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中,选择致密颗粒型愈伤组织,转入附加2,4-D2~4mg/L改良MS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6~10周后形成生长迅速的胚性愈伤组织,这种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得率为1~3.7×107个/g。原生质体于PCM2培养基上琼脂糖包埋培养,3~5天出现第一次细胞分裂,7~14天进行第二、第三次细胞分裂,两周后形成大量细胞团,细胞分裂频率达20.3%~73.3%,4~6周后形成肉眼可见愈伤组织。供试4个基因型中,CK89、102和花冬均形成再生愈伤组织,仅113形成多细胞团。愈伤组织增殖分化实验尚在进行中。

关键词: 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修剪量对桃幼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

中国果树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不同修剪量对桃幼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陈树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050061)桃树的冬季修剪是桃园综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正确地运用这一技术,可使桃树早期丰产、稳产和优质。桃幼树为旺长时期,应因势利导地实行轻剪。对桃幼树怎样实行轻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刀豆在冀中南部的适应性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本论文通过不同播或试验,观察刀豆在冀中南气候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系统分析了刀豆在冀中南部的适应性.研究发现:刀豆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低温不利于发芽,高温抑制生殖生长,温和条件下适合其生长.在翼中甫,刀豆表现出与其原产地不同的独特的生长发育规律:山现二次开花结实现象和两个生长高峰,叶斑病轻度发生,易受蚜虫、三点盲蝽的侵害.

关键词: 刀豆,温度,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他性状与产量性状通径分析方法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许多学者关于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他性状对产量的通径分析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明确了农作物产量由产量构成因素决定,理论上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决定度为100%。产量构成因素是影响产量的直接性状,而其他通过产量构成因素间接影响产量的性状为间接性状。间接性状不存在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只能通过产量构成因素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

关键词: 通径分析 农作物 产量构成因素 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桑属二新变种

云南植物研究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河北桑属二新变种武玉壁,张进献,庞玉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承德067000)关键词桑属,圆叶蒙桑,裂叶桑TWONEWVARIETYOFMORUSFROMHEBEI¥WUYu─Bi,ZHANGJin─Xhn,PANCYu─Lan(Instit...

关键词: 桑属,圆叶蒙桑,裂叶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持久农业的工程化过程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分型管理是持久农业工程化过程的核心。农业系统内存在植被约束型、资源约束型和持久约束型三种类型.发展中国家大多处在工业化过程的中期阶段,以植被约束型和资源约束型为主,农业比较效益逐渐下降,因此,物质投入的“加强过程”与农业持久发展是一致的.发展中国家必须重视由资源约束型向持久约束型转变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整体研究和综合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激素防治红铃虫

中国棉花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外激素方法的实质是通过释放大量的人工合成的外激素来迷惑雄蛾,使之不能与雌蛾交配,雌蛾不能产卵。同不释放外激素的情况相比较,其结果是大大减少了棉花植株上红铃虫卵的孵化量,其后代自然也会大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