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贷款支农问题实证研究——基于湖北荆州市的数据
《财会通讯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一、引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而困扰新农村建设的难题之一便是资金缺乏。以湖北荆州为例,2009年荆州银行业机构共提供农业贷款435789万元,仅占当年贷款余额的4.12%,缺口之明显可见一斑。据有关部门预测,依照建设计划,全国新农村建设到2020年时,将需要新增的资金额度为15-20万亿元,这些资金需求仅靠国家财政单方面的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的支持。


航空施药中雾滴沉积传感器系统设计与实验
《农业机械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变介电常数电容器原理设计雾滴沉积传感器及检测系统,由此实现对航空施药中雾滴地面沉积量的快速获取。通过实验,分析建立了传感器对电导率487μS/cm、25 mS/cm雾滴的沉积量测量线性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23和0.9544。利用M-18B型飞机和AU-5000型喷雾机,对系统进行了应用测试,结果表明:与水敏纸图像分析方法对比,2种方法获得的雾滴地面沉积量分布曲线拟合度可达0.914 6,样点单位面积沉积量的相对测量误差分布在10%~50%之间。


Ca2+与Mg2+对SBR运行效果和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
《化学工程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SBR)的脱氮效率和污泥沉降性能,考察了Ca2+和Mg2+对SBR硝化作用和EPS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2+和Mg2+浓度由5 mmol/L增加至200 mmol/L时,添加Ca2+反应器中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质量浓度由76.8 mg/L 降低至4.87 mg/L,添加 Mg2+反应器中 EPS 中蛋白质质量浓度由94.3 mg/L降低至38.18 mg/L,多糖质量浓度变化较小,污泥的絮凝性逐渐增加,有机物去除和脱氮能力下降。随着Ca2+浓度的增加,污泥沉降比(SVI)由453 mL/g降低至320 mL/g,而随着Mg2+浓度的增加,SVI由461 mL/g升高至555.9 mL/g。因此,废水中硬度离子的浓度能够影响活性污泥的沉降和絮凝性能,应在实际的活性污泥工艺运行中予以重视。
关键词: 硬度离子浓度 有机物降解 硝化作用 胞外聚合物 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


不同光环境和灌溉量对沟栽法青菜生长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全封闭温室夏季高温的现状,以小青菜为试材,采用沟式栽培法营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温度条件,研究了不同光环境和不同的灌溉量处理对全封闭温室内盆栽小青菜的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环境下R+D处理温度最高,空气相对湿度基本保持在25%~60%之间,光照强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抛物线变化;生长指标中R+1/2处理的株高最大,而CK叶片数最少;R+1/2处理的盆栽小青菜蒸腾速率最大,各处理的蒸腾日变化规律并没有满足单峰曲线;R+1/2处理的产量、耗水量及水分生产率均表现最高。不同灌溉量试验中,株高、叶片数、产量、耗水量和水分生产率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为2T>3T>1T。由此可见,封闭温室内沟式栽培中适宜的补光和灌溉量可以大大提高小青菜的产量和水分生产率。


基于叶片及冠层叶绿素参数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4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是衡量小麦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实现小麦品质快速的预测预报对于粮食收购部门和加工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作物叶绿素/氮素速测仪SPAD及Multiplex 3,获取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片及冠层叶绿素参数,从小麦个体及群体参量两方面进行冬小麦收获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及蛋白产量的预测研究。试验于2012年4—6月在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返青至灌浆初期,小麦冠层氮素密度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优于叶片氮素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灌浆中期两者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性差别不大;小麦叶片SPAD值与叶片氮素含量相关性总体优于其与冠层氮素密度的相关性,而叶绿素荧光参数SFR_G,SFR_R与冠层氮素密度的相关性优于其与叶片氮素含量的相关性;叶片SPAD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在拔节期最弱,在灌浆中期最强,小麦冠层叶绿素荧光参数SFR_G,SFR_R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性在返青至拔节期不显著,但孕穗期开始显著相关,在灌浆中期相关性最强且明显优于同期叶片SPAD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冬小麦籽粒蛋白产量与叶片SPAD值在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显著相关,与SFR_G和SFR_R在小麦灌浆期显著相关;研究基于灌浆中期SPAD值及SFR_R值,构建了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籽粒蛋白产量的预测模型,其中,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复相关指数分别为0.426和0.497,模型标准误差分别为0.060%和0.055%,籽粒蛋白产量预测模型复相关指数分别为0.366和0.386,模型标准误差分别为125.367和123.454kg·ha-1。研究表明,利用叶片SPAD值及冠层叶绿素荧光信息,在小麦收获前进行品质的快速预测是可行的。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素含量 冠层氮素密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SPAD SFR


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啶菌噁唑(SYP-Z048)在番茄幼苗中的内吸传导特性
《农药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啶菌噁唑(SYP-Z048)在植物体内的吸收传导特性及其在植物根部的吸收方式,于番茄幼苗根部或叶部施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了啶菌噁唑在根、茎、叶中的积累量;向含啶菌噁唑的培养液中分别添加羰基氰-间-氯苯腙、葡萄糖或色氨酸,以及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分别测定了番茄幼苗根部对啶菌噁唑的吸收量及地上部分药剂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0、100和200 mg/L啶菌噁唑处理番茄幼苗根部2 h后,在根部和茎部检测到目标药剂的含量分别为78.8、208.0、283.7μg/(g FW)和<0.2、6.9、10.3μg/(g FW);16 h后,100 mg/L以上浓度处理组药剂可到达植株叶部;于中部叶片施加≥500 mg/mL的啶菌噁唑后72~124 h内,虽然在茎中未检测到药剂,但在根和上、下部叶片中均可检测到,表明药剂可在叶间传导转运至整个植株。不同浓度的羰基氰-间-氯苯腙、葡萄糖和色氨酸,以及低温条件和pH值等因子对番茄幼苗根部吸收药剂量和地上部分药剂积累量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啶菌噁唑在番茄植株体内具有明显的向顶传导性及一定的向基传导性,同时其内吸传导过程以被动吸收占主导。
关键词: 啶菌噁唑(SYP-Z048) 高效液相色谱 内吸传导 被动吸收


小麦倒伏的雷达极化特征及其遥感监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探索了雷达遥感大面积监测小麦倒伏状况的潜力。利用覆盖整个小麦生育期的5景时间序列Radarsat-2全极化影像数据,对比分析了倒伏小麦与正常小麦在不同时间、不同极化的雷达后向散射动态响应规律,发现雷达极化特征对小麦倒伏十分敏感,基于此提出利用雷达极化指数监测小麦倒伏的方法。并利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上库力农场春小麦抽穗灌浆期的实地调查数据,对提出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辨识和监测小麦倒伏。为大面积监测小麦倒伏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雷达 极化 遥感 小麦 倒伏 灾害 极化指数 多时相


我国农业物联网应用情况、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农业经济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在系统总结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结合国家物联网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了总体发展思路和保障措施。


毛竹PeSCL6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CL6基因是植物保持茎端分生组织未分生状态所必需的关键基因之一。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中获得一个SCL6同源基因,命名为PeSCL6。该基因全长1 894 bp,其中5'端非编码区60 bp,3'端非编码区211 bp,编码区1 623 bp,共编码540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eSCL6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LHRI、VHIID、LHRII、PFYRE和SAW 5个保守区,属于GRAS家族蛋白;该蛋白与水稻、玉米、高粱等单子叶植物的SCL6有较高的一致性(70%以上)。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PeSCL6基因为组成型表达,且在叶片中的表达丰度最高;而在即将开花之前和处于盛花期的竹株叶片中PeSCL6表达丰度明显降低,分别为幼龄竹株叶片的1%和14%。PeSCL6基因表达的变化,意味着它可能参与毛竹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换调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