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保障小麦高产丰收和种子、环境安全,在小麦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过程中采取相关技术措施以达到化学农药减施目的很有必要.在小麦的安全生产中,抗病品种应用、药剂种子处理、发挥天敌对麦蚜的控害作用以及使用农药增效助剂等减药措施及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最为关键.本文对这些技术措施在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及小麦高产丰收中发挥的减药增效作用进行了综述.这对于进一步在小麦病虫草害防治中推广应用绿色减药技术,降低农药污染,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实现小麦安全生产和高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麦;农药减量;技术措施


N、P、K平衡施肥对金银花产量和品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N、P、K平衡施肥提高金银花产量和品质,分析其促进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积累的机制.[方法]以金银花"北花一号"3 a生植株为材料,施用4个不同比例N、P、K[CK(1∶1∶1)(对照)、T1(1∶2∶1)、T2(2∶1∶1)和T3(1∶1∶2)],测定二白期花蕾产量和品质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N、P、K平衡施肥可显著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如着花节数、花朵鲜重和花蕾数),提高花蕾产量、主要活性物质(绿原酸、木犀草甘、可溶性糖、总黄酮类和总酚类化合物)含量、抗氧化能力,诱导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生物合成途径中7个关键酶基因(PAL3、C4H2、4CL1、HQT1、CHS2、CHI2和FNS1)的表达;其中,以T2平衡施肥效果最佳,相比CK、T1和T3,产量分别提高1.98、1.29和1.21倍,绿原酸、木犀草苷、可溶性糖、总黄酮、酚类化合物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最大提高1.79、1.71、1.80、1.64、1.92和1.24倍,7个关键基因PAL3、C4H2、4CL1、HQT1、CHS2、CHI2和FNS1的表达水平最大上调7.00、7.10、3.96、4.58、2.07、1.51和3.27倍.[结论]N、P、K为2∶1∶1的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金银花的产量和品质,通过上调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促进阿魏酸和木犀草苷的合成和积累.
关键词: 金银花 平衡施肥 产量和品质 绿原酸 木犀草苷 基因表达


甘谷辣椒产地环境及产品品质分析与评价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地理标志产品甘谷辣椒产地和品质优势,该研究以甘谷县4个乡镇的土壤、水分及辣椒产品为试验材料,采用国家相关标准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产地环境、产品安全、产品品质及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甘谷辣椒的产地环境和产品安全均能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产品品质方面,甘谷辣椒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辣椒碱、反式辣椒红素、胡萝卜素、粗脂肪、Se、Fe及Ca等营养物质,不同乡镇的辣椒产品品质存在着一定差异,其中礼辛镇辣椒产品的维生素C、反式辣椒红素、铁、不挥发乙醚提取物、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分别为772.7 mg/kg、19.53 g/kg、70.4 mg/kg、8.33%、364.0 mg/kg;此外,甘谷辣椒含有45种风味物质,具有浓郁蜜蜡和果辣香味.该研究科学分析和评价了甘谷辣椒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产品品质,用科学数据证明了甘谷辣椒环境佳、口感好、营养高的特性.


甜高粱EMS诱变获得新种质的研究
《核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创制甜高粱新种质,本研究以甜高粱自交系甜94为供试材料,以甲基磺酸乙酯(EMS)为诱变剂,采用种子浸泡法进行诱变,并调查了株高、生育期、茎粗等性状。结果表明,以半致死率为筛选标准,适宜诱变的EMS浓度和时间为0.20%和16 h;通过对诱变后代的逐代表型进行观察、鉴定和筛选,在M5代共获得18份在生育期、株高、含糖量等性状方面与对照具有明显差异的甜高粱种质材料,其中早熟材料2份、高含糖量材料4份、矮秆材料6份、白粒材料3份、散穗材料3份;分别选取5种变异性状的材料进行品质检测,结果表明,性状变异材料中糖、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均超过对照。本研究结果可为甜高粱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研究提供新种质和基础材料,同时为甜高粱EMS诱变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甜高粱 甲基磺酸乙酯(EMS) 诱变 新种质


基于APSIM模型的旱地春小麦产量对施氮量和施氮深度的响应模拟
《应用生态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是限制黄土高原旱农区作物水分生产潜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而氮肥适度深施是旱地作物提效增产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利用甘肃省陇中地区1990-2020年气象观测数据,基于APSIM模型模拟了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深度的春小麦产量,以期为优化陇中旱农区小麦施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春小麦产量、生物量和生育期0~200 cm 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的相关性决定系数在0.8以上,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2,模型有效性检验高于0.5,表明APSIM模型在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模拟精度.在试验设计水平范围内,不同降水年型增加施氮量均能显著提高春小麦产量;增加施氮深度,可显著提高丰水年和平水年春小麦产量,对干旱年没有影响;施氮量和施氮深度对丰水年和平水年春小麦产量有显著交互效应,对干旱年没有影响.根据二元二次回归拟合方程可知,丰水年获得潜在最高产量(2749 kg·hm-2)时,施氮深度为22.7 cm、施氮量为245 kg·hm-2;平水年获得潜在最高产量(2596 kg·hm-2)时,施氮深度为20.6 cm、施氮量为235 kg·hm-2.综合考虑春小麦产量、生物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实际习惯施肥量,本研究推荐施氮深度为20~23 cm、施氮量为120~150 kg·hm-2,可进一步提升陇中春小麦水分生产力和氮肥利用效率.
关键词: APSIM;春小麦;施氮量;施氮深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


基施锌肥对长期连作马铃薯抗病性相关酶活性、土传病害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微量元素锌对长期连作马铃薯的抗病性和土传病害的影响,2020-2021年在连续种植5年马铃薯的大田中分别基施0(对照,CK)、15、30、45和60.0kg/hm2ZnSO4·7H2O,共5个处理.在薯块膨大期测定各处理马铃薯根系中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调查土传病害,测定产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连作马铃薯基肥中加入锌后,根系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根系丙二醛(MDA)含量随着锌肥基施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基肥中加入30kg/hm2ZnSO4·7H2O时,土传枯萎病和黑痣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达到最低值,马铃薯收获后,病薯率最低,商品薯率最高,经济产量最高.总之,基肥中加入30kg/hm2ZnSO4·7H2O能有效提高长期连作马铃薯根系中抗病性相关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减轻土传枯萎病和黑痣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收获后病薯率,提高商品薯率,从而增加马铃薯经济产量.
关键词: 马铃薯 长期连作 锌肥 土传病害 抗病性相关酶 经济产量


基于Lab表色系统的甜瓜果实颜色多样性分析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中,选取466份甜瓜进行果实的8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17个指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精密色差仪进行果皮底色、外果肉和内果肉颜色L、a和b值的测定,以期实现果实颜色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17个指标)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表明所选的466份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把甜瓜果实颜色用Lab值数字化衡量并通过Lab值进行颜色分类,克服了颜色描述不精准的弊端,实现了颜色的定量分析,为甜瓜育种果实颜色数字化描述奠定基础.


EMS诱变对不同基因型胡麻种子萌发及M3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个不同基因型胡麻品种为供试材料,用甲基磺酸乙酯(EMS)作诱变剂,设置5个诱变浓度和4个处理时间,探讨EMS诱变对不同基因型胡麻品种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间,尤其在不同颜色籽粒的品种间,EMS诱变对种子发芽率、田间相对出苗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EMS诱变对M3农艺和品质性状的诱变效应有正有负,不同品种和不同处理间存在差异.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最佳EMS诱变条件,统计M3代不同处理品质性状高于对照的突变株数的比例,综合得到不同籽粒颜色胡麻品种的最佳诱变条件:褐色籽粒胡麻品种为(0.6%,4 h或2 h),浅黄色籽粒品种为(0.3%,4 h).通过EMS诱变创制高粗脂肪材料155份、高木酚素含量材料45份、高亚麻酸含量的材料26份,为胡麻品种品质改良提供了新的优异资源.


藏羊MSTN基因表达及其与产肉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in,MSTN)作为肌肉生长抑制因子,属于TGF-β超家族成员,MSTN突变会引起肌肉过度增长,出现"双肌"表型,该基因对于提高动物肌肉产量及瘦肉率有重要意义.为了分析藏羊(Ovis aries)MSTN基因与产肉性状的关联性,本研究随机选取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6只6月龄藏羊,屠宰后测定了藏羊的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肉质营养成分;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藏羊MSTN基因在臂三头肌、股四头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中mRNA的表达量,并对MSTN基因表达量与产肉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藏羊所有屠宰性能指标在公羊与母羊之间无显著差异,公羊和母羊的屠宰率分别为51.32%和52.01%,胴体重分别为22.08和20.03 kg.肉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剪切力在公、母羊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在公、母羊间差异均不显著.肉质营养成分分析结果中,各指标在公、母羊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公羊与母羊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3.14%和22.17%,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46%和2.87%.MSTN基因在藏羊4种肌肉中均有表达,在各组织间表达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对MSTN基因的表达量与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中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藏羊MSTN基因在臂三头肌中的表达量与宰前活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1.000);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与红度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0.831),与熟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0.958);股四头肌中的表达量与熟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1.000);半腱肌中的表达量与各指标相关性均不显著.可见,MSTN基因与藏羊产肉性状存在相关性,本研究可为MSTN基因对藏羊肉品质调控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 藏羊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基因表达


风沙土不同用量有机酸土壤调理剂应用效果综合评价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西北风沙土保水保肥能力差的问题,通过盆栽试验研究4个不同的有机酸土壤调理剂用量(0、20、40、60 g/kg)对西北障碍性土壤风沙土的水肥状况以及种植箭筈豌豆和玉米出苗率的影响,应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有机酸土壤调理剂改良风沙土理化性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施用有机酸土壤调理剂可以显著提高风沙土中有效态及全量氮、磷、钾养分含量以及有效养分占比.60 g/kg有机酸调理剂用量下种植箭筈豌豆和玉米,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未施用处理分别提高167.01%、300.25%、74.32%和70.00%、212.84%、108.28%.作物生长期内水分蒸发散失量随着土壤调理剂用量的提升不断降低.调理剂用量60 g/kg时,种植箭筈豌豆和玉米的水分蒸发散失量较未施用调理剂处理分别显著下降22.43%和32.42%.但两种作物出苗率均随调理剂用量的提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调理剂用量为20 g/kg时达到峰值.土壤盐分测定结果也显示除钾、钙、镁离子等有益元素外,钠离子和氯离子也随着调理剂用量的提升显著提高,但全盐含量差异不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对15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有机酸土壤调理剂用量的提升,综合评分不断提高.因此,风沙土上调理剂的最佳用量为60 g/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