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冬小麦栽培及麦后复播技术探讨

中国农业信息 2016

摘要:冬小麦与麦后复播一年两熟的种植方式实现了对地区光热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利用培肥地力和轮作倒茬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升。随着一年两熟栽培技术的日益进步,两熟作物单产也逐年增多。文章在分析山西晋中地区冬小麦种植特点、优势和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探讨了麦后复播玉米的经济效益,以便为麦后复播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冬小麦 麦后复播技术 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谷21号适口性变差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甘肃农业科技 2016

摘要:分析了晋谷21号的生产现状及适口品质变差的原因,提出了选择标准单穗,建立原原种圃;加强原原种圃管理;规范农业耕作措施;加大科技人员管理力度等措施。

关键词: 谷子 晋谷21号 适口品质 改进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糯玉米新品种晋糯5号的选育

山西农业科学 2016

摘要:晋糯5号是以自选系SY1-2为母本、自选系N2-1为父本,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08年选育而成的白糯玉米新品种,2016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陕审玉2015044号;经过2013—2014年陕西省鲜食玉米5个试点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病鉴定和品质分析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抗逆性好,抗病性强,适宜在山西省和陕西省种植,是目前鲜食玉米青穗直接出售或速冻、真空包装保鲜加工的理想品种。

关键词: 糯玉米 晋糯5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凯特’杏成熟期果面遇雨积水是裂果的主要诱因

果树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凯特’杏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水分运输情况,阐明引发成熟期裂果的主要原因。【方法】跟踪杏发育进程,分别于果实第一次快速生长期、硬核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成熟期进行采样。品红示踪试验中,将带有杏果和叶片的枝条浸入品红溶液中,每隔30 min观察1次;每次选留3~5颗完好的果实,将果实果柄完整取下并在果实中部切取1 cm3小块,投入预冷的FAA固定液中,4℃冷藏1周后,对切块进行常规石蜡切片处理;采用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不同发育时期果皮细胞活性进行检测;每次采样后切取新鲜的果实表皮,对其进行曲利苯蓝染色,观察果皮细胞死亡程度。【结果】‘凯特’杏发育前期,品红溶液均能较顺畅地运输至果实,进入成熟期后品红溶液运输十分困难。杏果发育过程中,果柄导管均保持较畅通状态。杏果实发育后期,果皮细胞出现较多由表皮毛退化形成的"缺口",有的"缺口"直接与皮下层细胞相连。随果实发育进行,‘凯特’杏果皮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和死亡现象,且果锈及其周边部位细胞死亡较为严重。【结论】‘凯特’杏发育后期,虽然果柄导管未发生明显的异化,且水分运输功能正常,但内果皮(果核)木质化加剧且与果柄"对接",使根系吸水难以大量进入果实。同时,果实表皮毛退化、表皮细胞出现"缺口",且果皮细胞凋亡、局部死亡,为果实表面水分大量进入果实打开了通道。

关键词: ‘凯特’杏 裂果 果面积水 细胞凋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实类型核桃资源脂肪酸组分含量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以16个山西省地方的核桃为试材,对其坚果性状、核桃仁脂肪酸组分进行调查测定,了解不同产地晚实类型核桃资源果实坚果性状及核桃仁中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性,为山西省核桃油用型良种的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核桃仁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并使用SA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差异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晚实类型核桃间平均单果质量差异性显著,左权东峪核桃与汾阳早龙核桃出仁率差异性不显著,平均单果质量最高的是左权大炉核桃,达14.96 g,壳皮厚度值最大的是左权大炉核桃,为1.45 mm,果实形状与平均单果质量之间相关性显著,出仁率与壳皮厚度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16个晚实类型核桃的核桃仁中检测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他酸等6种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相对总含量占到80%左右,以亚油酸相对含量最高,盂县榆林坪核桃仁中含油量最高达68%,晋龙1号最低,仅55.2%;左权苏亭核桃、左权大炉核桃与各品种间含油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左权东峪核桃亚油酸含量70.90%,左权白水核桃的油麻比(亚油酸与亚麻酸比)最高达7.5,汾阳大龙眼核桃的最低为4.2,核桃仁的含油量与棕榈酸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与油酸和亚麻酸有显著相关性;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亚麻酸呈显著的负相关,油麻比与亚麻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核桃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油麻比值高,其品质好而且耐藏性相对较长,试验的16个地方优株中左权白水核桃和左权东峪核桃可以作为核桃油用型核桃的原料。

关键词: 地方晚实核桃资源 坚果表型性状 脂肪酸 气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玻璃化保护液处理下高粱离体花粉的活力解析

山西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了确立可显著提高高粱花粉体外存活的水性环境条件,设计了离体高粱花粉所处的干燥(CK)、磷酸盐溶液(PBS)、玻璃化保护液1(PVS1)、玻璃化保护液2(PVS2)、玻璃化保护液3(PVS3)等5种环境;采用TTC法,对4种水性溶液体系中浸渍处理15 min后的高粱花粉和干花粉的存活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状态下离体高粱花粉存活率大小依次为PBS

关键词: 高粱 花粉 玻璃化保护液 离体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雾滴密度、药液量和器械对苹果全爪螨防效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3%阿维菌素微乳剂施药的雾滴密度、药液量及器械对苹果全爪螨防效的影响,为解决目前果园淋洗式的施药方式提供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方法】根据3%阿维菌素微乳剂防效确定施药雾滴密度和药液沉积量;根据2种器械施药后药液在树体分布均匀性、叶片上的沉积量和防效,获得适合苹果园防治苹果全爪螨的施药器械。【结果】3%阿维菌素微乳剂3 000倍、高密度、有效成分沉积量为0.207μg·cm-2,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效可超过92.01%;弥雾喷雾机在果园中施药均匀,流失量小,3%阿维菌素微乳剂3 000倍、每株施药量2~3 L,7 d防效超过95.07%;柱塞泵喷雾机施药不均匀、流失量高,每株施药量4~5 L,7 d防效超过92.08%,每株3 L施药量7 d防效小于90%。【结论】目前生产上使用3%阿维菌素微乳剂防治苹果园苹果全爪螨时,施药量高、效果差,造成浪费和污染严重,防治时应优先选择弥雾喷雾机,进行低药量施药。

关键词: 苹果 果园 雾滴密度 施药量 施药器械 苹果全爪螨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胁迫下壳聚糖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农学学报 2016

摘要:针对生产中菜豆出苗难、保苗难等问题,在盆栽条件下,通过控制土壤水分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研究了壳聚糖不同浓度和药种比处理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能促进种子萌发,对菜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均有提高作用,当浓度为2%、药种比1:50时,发芽率最高;浓度为1.5%、药种比1:50时的发芽势最高,相同药种比下,浓度为1.5%和2%的发芽指数最高;浓度为1.5%和2%、药种比为1:50时,活力指数达到最大。因此,当壳聚糖浓度为1.5%~2%,药种比为1:50时,其处理效果最好,可为菜豆抗旱种衣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壳聚糖 菜豆 萌发 水分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恒温加速试验法确定亚麻仁酱的保质期

粮油食品科技 2016

摘要:为预测灭菌亚麻籽仁酱的保质期,以市场上购得的亚麻仁酱为试验原料,用过氧化值和酸价作为理化指标,以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为卫生指标,采用经典恒温加速试验法,在恒温36℃和46℃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根据货架期试验(ALST),θ(ST1)=θ(ST2)×Q10(T2-T1),计算出常温下(25℃)的亚麻仁酱保质期。结果表明,采用耐蒸煮塑料包装袋包装的亚麻籽仁酱的Q10=1.227,常温下(25℃)下亚麻籽仁酱的保质期为317 d。建立了快速确定灭菌亚麻仁酱保质期的方法,该方法对缩短相关产品的开发周期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亚麻籽仁酱 保质期 恒温加速试验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旱、耐深播冬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研究

陕西农业科学 2016

摘要:干旱是制约山西小麦产量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选育抗(耐)干旱的小麦品种是防御干旱的重要对策和措施。国内外均有报道指出,小麦的胚芽鞘长度可作为小麦早期抗旱性的鉴定参考指标,并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通过采用铝/滤纸夹籽卷筒法对部分小麦品种的胚芽鞘长度进行研究,筛选出了具有相对较稳定遗传性的长胚芽鞘小麦品(系)种,为进一步定向培育苗期抗旱能力强的长胚芽鞘耐深播抗旱小麦品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耐深播 冬小麦 胚芽鞘长度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