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亚麻木酚素检测精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法检测亚麻木酚素(SDG)含量时发现,木酚素检测的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在9.7%左右。为了提高木酚素检测的精密度,运用逐项排除法对影响木酚素检测精密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木酚素检测精密度的主要因素有碱水解后的蒸馏方式、甲醇溶解样品时的挂壁现象、针式过滤器的使用方法等;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使木酚素检测的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由9.7%左右降到0.95%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果、矮化、抗逆苹果砧木Y系的选育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选育具有本土适应性的苹果矮化砧木,以中国原生的种质资源——野生晋西北山定子为试材,通过田间观察和综合评价,以其实生苗为自根砧嫁接苹果品种,以早花、早果为筛选指标进行初选,以连续开花和结果性能、耐旱性、抗寒性、接穗品种果实品质为主次顺序筛选指标,进一步逐级筛选,进行复选,以八棱海棠为自根砧,复选出的植株自根砧萌蘖苗为中间砧嫁接苹果品种,以矮化性、植株生长势、连续开花和结果性能、耐旱性、抗寒性、接穗品种果实品质为主次顺序筛选指标逐级筛选,进行决选。结果表明,以初选出的砧木群体(定名为Y系)作为自根砧的嫁接植株,早花早果特性和连续开花结果能力极为突出,矮化性状明显,抗寒、抗旱性较强;以决选出的4个优系为中间砧的嫁接植株,除具有Y系嫁接植株基本特性外,果实品质较好。Y系是具有较强的矮化、开花结果、抗寒、抗旱性能的苹果砧木群体,具有很大的苹果矮化砧木选育潜力;4个优系的矮化、开花结果、耐旱、抗寒性能较强,其中,Y-1(原名Y-B030)为矮化砧木,Y-2(原名Y-B094)为极矮化砧木,Y-3(原名Y-B007)为半矮化砧木,均已通过区试及品种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胁迫下高粱产量性状表达及复水后补偿效应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摘要:为实现高粱的调亏灌溉,达到节水但不减产的目的,有必要先了解和掌握高粱在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胁迫下产量性状的变化情况,笔者运用二因素四水平的随机区组设计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苗期长历时轻中度及短历时重度胁迫后复水补偿效应明显,节水效率可达50.7%,同CK比较,MMD15、MMD20和MSD10处理产量分别提高4.96%、5.98%、7.18%,差异达5%的显著性,MSD20处理的产量降低1.88%;在拔节期长历时轻中度及短历时重度胁迫后复水补偿效应存在,但不太明显,水分胁迫后的负效应大于补偿效应的正效应,节水效率达37.9%,同CK比较,BMD5~BSD5处理产量依次降低5.38%、7.44%、8.78%、5.4%;差异达5%的显著性,而BSD10和BSD15处理产量降低20.9%和22.45%,达1%的差异显著性;在灌浆期轻中度的胁迫处理,节水效率可达50.0%,千粒重差异不显著,重度胁迫处理,千粒重分别降低20.0%、20.8%和24.4%,其差异达1%显著,导致产量分别降低15.2%、15.7%和16.2%,重度胁迫处理与轻中度胁迫处理相比,千粒重也有1%的显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硫配施对早熟玉米叶片衰老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 2016
摘要:以早熟品种晋单84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氮硫配施对玉米叶片衰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硫氮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施用硫肥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对氮素的累积,而随着氮水平的提高,在高氮条件下增施硫肥则对氮素的累积的影响不太显著。在低氮条件下,施用硫肥可以提高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但随着硫肥施用量的提高,在高硫条件下反而抑制了叶片的光合能力。高氮条件下,施用硫肥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叶片的光合能力,随着硫肥施用量的提高,这种促进作用变得更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甘蓝抗病育种研究进展和展望
《中国农业信息 》 2016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对于农作物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甘蓝是人们生活所食用的重要农作物之一,但这种农作物在生长中常常会感染病害,如果这种病害不能及时防治就会直接威胁到其产量与质量。基于此,文章对甘蓝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其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模式下春玉米物质生产与群体光合性能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6
摘要:[目的]构建高产春玉米良好的群体结构,提高春玉米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春玉米的增产潜力。[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从玉米品种、密度和肥料管理方面研究了3种模式(农户模式、优化模式、高产模式)对春玉米物质生产与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优化模式和高产模式较农户模式分别增产10.79%、27.62%,秃尖长度显著减少。3种模式的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光合势(LAD),干物质累积(DMA)以及生长率(CGR)规律依次为高产模式>优化模式>传统模式。[结论]优化品种、合理增密以及加强养分资源管理是春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谷新品种‘晋谷57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农学学报 》 2016
摘要:本研究旨在选育具有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广、适于优质米开发的谷子新品种,并配套简化栽培技术应用于生产。山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沁州黄’为母本,以‘晋谷21号’为父本,利用化学杀雄技术进行杂交[1],选育出优质谷子新品种‘晋汾96’,并对其栽培技术进行研究。2013年7月‘晋汾96’通过山西省农作物评审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晋谷57号’,审定编号为:晋审谷(认)2013003;并研究制定出其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晋谷57号’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2014—2015年累计推广面积达40933 hm~2。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对发展山西省旱作农业生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授粉方式与蜂群群势对杂交大豆授粉效果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提高大豆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研究了授粉方式与蜂群群势对杂交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采用人工授粉、自然授粉和蜜蜂授粉3种方式,小蜂箱蜂脾1脾、2脾、3脾3种蜂群的群势对网室杂交大豆进行授粉。统计分析大豆花期采集蜂数量、采集蜂出勤规律、不同节位的结荚率、父母本大豆产量性状,比较3个处理方式的授粉效果。随着网室内蜜蜂脾数的增加,出勤采集蜜蜂数量也随之增加,蜜蜂访花最活跃的时间均集中在9:00—13:00。不论是自然授粉还是蜜蜂授粉,都表现为母本中上部节位的结荚率高于下部。与自然授粉相比,蜜蜂授粉杂交大豆母本的单株结荚率、单株粒数、十株产量显著提高(P<0.01),百粒重有所减少。蜜蜂授粉方式优于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方式,1脾蜜蜂授粉区内单株荚数为49.4个,单株粒数为96.1个,百粒重为20.8 g,十株产量为196.6 g。蜜蜂授粉提高了母本的大豆结籽产量,小蜂箱1脾(即标准脾0.5脾)蜜蜂即可满足20 m2网室杂交大豆的授粉。
关键词: 杂交大豆 采集蜂数量 单株结荚数 单株总粒数 百粒重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