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襄汾圆枣’合子胚愈伤组织诱导成苗技术研究

果树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获得胚性后代植株,优化枣合子胚培养条件,完善枣合子胚培养技术,从而为提高枣树新品种选育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败育程度较轻的优良晚熟鲜食品种‘襄汾圆枣’枣盛花后30 d(球形胚)、40 d(心形胚)合子胚为外植体,进一步优化胚乳看护培养条件,并利用愈伤组织途径获得再生植株。【结果】适宜胚龄30 d、40 d的合子胚沿胚性生长的培养基分别为MS+IBA 0.2 mg·L-1+ZT 1.0 mg·L-1+GA35.0 mg·L-1+NAA 0.2 mg·L-1+蔗糖7%+LH 0.5 g·L-1、MS+IBA 0.5 mg·L-1+ZT 0.5 mg·L-1+GA35.0 mg·L-1+NAA 0.3 mg·L-1+蔗糖5%+LH 0.5 g·L-1,成胚率分别为54.17%、55.25%;不同胚龄的襄汾圆枣合子胚发育所需适宜的激素配比不同,在30 d胚龄阶段,NAA是影响成胚率的主要激素因子,而在40 d胚龄阶段,IBA则成为影响成胚率的主要激素因子。合子胚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1.5mg·L-1+蔗糖4%,诱导率达70.59%;适宜合子胚分化培养基为MS+TDZ 0.8 mg·L-1+IAA 0.5 mg·L-1+蔗糖3%,分化率为58.90%。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0 mg·L-1+蔗糖2%,生根率达80%以上,移栽成活率超过85%。【结论】通过合子胚愈伤组织途径获得完整胚培苗,为枣育种技术开辟了新途径。

关键词: ‘襄汾圆枣’ 合子胚 胚性生长 愈伤组织诱导 再生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的营养成分与保健功效

现代农业科技 2016

摘要:燕麦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降血脂、控制糖尿病、抗癌作用、控制肥胖症、补钙、预防更年期障碍、治疗便秘等多种功能特性。对燕麦的营养成分与保健功效进行了阐述,为燕麦作为功能食品原料的深加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 燕麦 营养成分 保健功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途径推进山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农业网络信息 2016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十八大针对于城乡一体化所提出的要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造成影响作用。目前,山西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已经逐渐开展了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关的探索与实践,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制,使得其仍然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当中。本文就针对多途径推进山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多途径 山西 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平大黄梨发展“瓶颈”及发展建议

山西果树 2016

摘要:高平大黄梨有其独特的生理和地理优势,伴随着大黄梨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影响大黄梨产业发展"瓶颈"。本文介绍了大黄梨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影响大黄梨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为高平大黄梨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大黄梨 产业发展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北部农村区域大气活性氮沉降特征

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DELTA系统、被动采样器和雨量器在山西省北部生态脆弱区朔州的一个监测点通过一整年的监测试验,研究了该地区农村区域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月际变化。结果表明:2011年该地区大气氮素湿沉降为12.43kgN hm~(-2)a~(-1),远低于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混合沉降的平均值28.0kg N hm~(-2)a~(-1),降水中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氮平均分别为1.24 mg N/L、1.27 mg N/L、1.26mg N/L。大气氮素湿沉降的年内分布不均,60%的沉降集中在降水较丰沛的4-10月份。试验区干沉降以氧化态氮(HNO_3NO_2和pNO_3~-)的沉降为主,氧化态氮的干沉降量是还原态氮(NH_3和pNH_4~+)的1.37倍,大气氮素干沉降总量为35.43 kg N hm~(-2)a~(-1)。总体来看,作为典型的干旱区,该地区氮的干沉降是湿沉降的3倍,氮素干湿沉降总量达到47.86kg N hm~(-2)a~(-1)。此外,硝态氮和铵态氮在雨水中呈线性相关,而在PM_(10)颗粒物中乘幂正相关;雨水中总碳和总氮呈线性正相关,而PM_(10)颗粒物中二者呈二次多项式关系。鉴于朔州地区古城镇较高的氮沉降数量,应该对该地区输入农田的氮素环境养分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活性氮 干沉降 湿沉降 朔州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镰孢菌茎腐病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高粱镰孢菌茎腐病是世界高粱产区普遍发生的真菌病害。镰孢菌在高粱苗期侵染根部,开花期侵染茎基部,导致病株生长势弱,籽粒灌浆不饱满或穗梗折断,茎秆腐烂,严重的引起植株倒伏,造成减产。同时,适宜镰孢菌侵染为害的环境胁迫因子将加重茎腐程度。文章综述了高粱镰孢菌茎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症状与危害、侵染发病规律、抗病品系筛选、抗病性鉴定方法如SNPs标记等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促进抗病品种选育,为高粱镰孢菌茎腐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高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高粱 镰孢菌 茎腐病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乳酸诺氟沙星治疗鸡大肠杆菌病

中国动物保健 2016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通过乳酸诺氟沙星治疗鸡大肠杆菌病,总结出其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效果以及药物使用的剂量。从太原地区某鸡场分离到一株大肠杆菌,使用乳酸诺氟沙星、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药物对其做药敏实验,检测出乳酸诺氟沙星对鸡源大肠杆菌具有高敏感性。使用试管法测定其对鸡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乳酸诺氟沙星对鸡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24?g/m L。最后通过治疗实验对180只无大肠杆菌病的鸡做攻毒和治疗实验,表明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组鸡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感染不给药组。通过本实验证明乳酸诺氟沙星用于治疗鸡大肠杆菌病具备高效低毒特点,为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乳酸诺氟沙星 大肠杆菌 药敏实验 抑菌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化高压电场处理对谷子种子萌发期内源激素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对其萌发活力的调控影响,以农大八号谷子种子为试材,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模寻优。在优化电场处理条件下,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显著影响其萌发活力(P<0.05);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79 2,表明模型拟合较好;模型耦合效应表明,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存在阈值效应,且电场强度影响效应大于处理时间;模型解析得到高压电场优化条件为电场强度340 k V/m,处理时间14 min。谷子种子萌发期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优化电场处理条件诱导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ZR)和赤霉素(gibberellin,GA)含量增加,抑制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增加;种子萌动前后,内源IAA、GA迅速上升、ABA快速下降,ZR在萌动时也达到极值,有利于胚根突破种皮,促进种子的萌动;GA/ABA、IAA/ABA、ZR/ABA比值处理均高于对照(未经电场处理),表明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后内源激素比值的变化是种子萌发活力提高的诱因,胚根达种子的2倍长后,GA/ABA、IAA/ABA比值都呈现增大趋势,表明幼苗生长与其调控密不可分。研究结果为高压电场技术处理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萌发 优化 种子 高压电场 谷子 主成分分析 内源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草莓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了推动山西省草莓产业发展,对山西省草莓科研的历史、现状及近10年来主持承担的科研课题、研究内容进行了简述,对山西草莓种质资源研究利用情况,包括草莓种质资源鉴定评价、草莓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对外交流与引种利用等做了详细阐述;分析了草莓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草莓科研工作提出几点设想,以期促进山西省草莓科研与生产的良性发展,加快山西省草莓产业化发展速度。

关键词: 山西省 草莓 种质资源 研究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个玉米ZmCRY1a基因的克隆及其响应光质处理的表达模式

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隐花色素(cryptochrome,CRY)是植物蓝光的主要受体,参与其调节生长发育及生物钟过程。为研究隐花色素在玉米光形态建成及生物钟调控方面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得到玉米自交系B73的2个ZmCRY1a基因的c DNA序列,分别命名为ZmCRY1a1和ZmCRY1a2。这2个基因的编码区(coding DNA sequence,CDS)序列长度都为2124个核苷酸,编码70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ZmCRY1a1和ZmCRY1a2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均包含DNA photolyase、FAD binding和Crytochrome C结构域;与拟南芥及其他常见作物的CRY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这2个基因与水稻Os CRY1a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而与拟南芥和大豆等双子叶植物的CRY1氨基酸序列一致性相对较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ZmCRY1a1和ZmCRY1a2在不同器官及响应光质、光质转换及长日照与短日照处理的表达模式。在检测的器官中,ZmCRY1a1的表达丰度均高于ZmCRY1a2;这2个基因在成株期叶片中表达丰度最高,分别是根中ZmCRY1a1的52.1倍和6.2倍。相对于黑暗下,二者在各种持续光质中的表达丰度均较高,尤其在蓝光和远红光条件下。尽管是作为编码蓝光受体的基因,2个ZmCRY1a的表达却能强烈地响应远红光和红光转换处理。同样二者也能响应不同光周期处理,长日照条件下,ZmCRY1a1的转录在一个光周期内共出现5个峰值,而ZmCRY1a2的转录只有4个峰值;短日照条件下,2个ZmCRY1a的表达出现了极其相似的模式,均在进入黑暗后10 h和14 h时出现2个最高峰。由此推测2个ZmCRY1a可能在玉米光形态建成与开花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玉米 隐花色素 光信号转导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