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金线兰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金线兰种苗质量分级标准。测定金线兰组培苗的苗长、叶长、叶宽、叶片数、茎粗、茎节数、单株重等数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确定金线兰种苗分级指标,并根据聚类分析数据、标准差数据制定分级标准,采用成活率进行分级验证。结果表明,苗长、茎粗及单株重是金线兰组培苗分级的主要指标,金线兰种苗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苗苗长≥130mm,茎粗≥2.8mm,单株重≥1.3g,二级种苗苗长≥110mm,茎粗≥2.4mm,单株重≥1.0g,三级种苗苗长≥90mm,茎粗≥2.1mm,单株重≥0.6g。该分级标准为金线兰种苗繁育以及生产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清流县甘薯新品种引进及筛选试验初报
《福建稻麦科技 》 2017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清流县推广的甘薯新优品种,引进了红心加工型品种5个、紫色加工型品种4个、优质鲜食型品种5个,共计14个甘薯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泉薯10号薯干每667m~2产量为863.53 kg,高于对照岩薯5号47.39 kg,增产5.81%,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可作为红心地瓜干加工品种进一步推广种植;福宁紫3号薯干每667m~2产量为834.44 kg,比对照龙津薯1号高571.34 kg,增产217.15%,花青素含量高,可作为紫心地瓜干加工品种进一步推广种植;福薯604薯型均匀、商品薯率高、表面光滑、色泽艳丽,且薯肉色为桔黄色,胡萝卜素含量高,鲜薯每667m~2产量高于对照金山57品种175.45 kg,增产6.12%,可作为特色鲜食型品种推广种植。


牛支原体FJ-HJ分离株的分离及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从福建省患呼吸道疾病牛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支原体,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特异性PCR检测和16S r RNA序列分析等进行鉴定,旨在明确该病病原。结果显示分离株菌落呈典型的油煎蛋状,中心有棕褐色突起,命名为FJ-HJ分离株。分离株不能水解精氨酸,不能发酵葡萄糖,不分解尿素,血细胞吸附试验和溶血试验呈阴性,胆固醇需要试验、美兰还原反应和氯化四氮唑还原反应均呈阳性;PCR反应扩增出牛支原体特异大小为1911 bp的目的片段;分离株16S r RNA基因序列与牛支原体标准株PG45的序列相似性为99.7%。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分离到的支原体为牛支原体,证实福建省存在牛支原体病的流行,为福建省牛支原体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麦麸膳食纤维咀嚼片配方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
《食品科学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食用菌秀珍菇发酵麦麸膳食纤维复合产物为主要原料,采用全粉末直接压片技术,选取片质量差异、崩解时限、硬度及脆碎度的综合评定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确定麦麸膳食纤维咀嚼片最佳配方,并分析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麦麸膳食纤维咀嚼片的最佳配方为硬脂酸镁用量2%、黄秋葵超细粉用量34%和麦麸膳食纤维复合菌粉用量64%,制成的咀嚼片表面光滑、色泽均一、硬度适中;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显示,麦麸膳食纤维咀嚼片具有较高的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脂质过氧化抑制率的IC50值为8 mg/mL,羟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达20 mg/mL。研究通过辅助强制加料配合直接压片的技术,对麦麸膳食纤维咀嚼片的配方工艺和体外抗氧化性进行研究,旨在为产品的功能营养价值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福建省羊支原体性肺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福建羊支原体性肺炎和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分子流行情况,于2014-2016年从福建省6个市采集到疑似羊支原体性肺炎或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料61份,用支原体目引物、绵羊肺炎支原体、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山羊支原体山羊亚种、精氨酸支原体、莱氏无胆甾原体和无乳支原体的特异引物,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挑取部分PCR阳性病料进行支原体分离和纯化,用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显示61份样品中检出绵羊肺炎支原体45份(73.77%),检出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4份(6.56%),检出莱氏无胆甾原体4份(6.56%),检出精氨酸支原体2份(3.28%)。该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发生的类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以绵羊肺炎支原体为主的羊支原体性肺炎,为福建省羊支原体性肺炎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福建红芽姜漳州平原地区有机栽培技术
《福建农业科技 》 2017
摘要:根据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要求,利用漳州市香蕉园及苦瓜棚下进行红芽姜的立体套种模式,并总结‘科姜1号’的有机栽培技术。


不同栽培方式对饲用苎麻鲜草产量与饲用价值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栽培方式对饲用苎麻鲜草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闽饲苎1号等饲用苎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并分析饲用苎麻刈割高度对其茎、叶饲用价值影响。[结果]试验最优处理组合为饲用苎麻品种闽饲苎1号、尿素量300 kg/hm~2、刈割高度90 cm,鲜草产量最高(137.85 t/hm2);70 cm刈割处理饲用价值最高(141.52%)。[结论]在追求饲用苎麻(闽饲苎1号)鲜草产量时,90 cm时刈割比较合适;在追求饲用苎麻相对饲用价值时,70 cm时刈割最为适宜。


微生物发酵床猪舍不同发酵等级垫料中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中国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微生物发酵床不同发酵等级垫料中大肠杆菌的分布及其特性,试验采集了微生物发酵床猪舍不同发酵程度的垫料,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了发酵床中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和抗生素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0-5稀释倍数下,仅在垫料发酵级别为一级的垫料中,即垫料使用时间较短、发酵程度较低(0<△E≤7.63)的条件下,分离到41株大肠杆菌;而在发酵程度较高的垫料中,即垫料发酵程度二级以上(△E>7.63)的环境中未分离到大肠杆菌。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床中大肠杆菌数量逐渐减少。41株大肠杆菌中含有致泻性大肠杆菌15株,其中具有热稳定肠毒素(astA)基因的大肠杆菌9株,占总数的22%,含耐药性因子(sepA)基因的大肠杆菌2株,占总数的4.8%;耐强力霉素的大肠杆菌11株,占总数的27%。含有sepA基因的大肠杆菌具有强耐药性。从以上结果来看,微生物发酵床对猪舍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可为发酵床的推广应用及垫料再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血清型鉴定 药敏试验 astA基因 sepA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