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不同栽培环境下籼稻整精米率和垩白度稳定性评价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2015年福建省水稻研究所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中42个杂交籼稻(包括早、中、晚稻)作为研究对象,对整精米率和垩白度2项米质性状稳定性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早稻种植点中连城整精米率显著高于其他种植点,垩白度显著低于其他种植点;中稻种植点中新罗整精米率最高,而南靖垩白度最低;晚稻种植点中漳州整精米率最高、垩白度最低。在不同种植环境下,早籼整精米率差异最大,中籼居中,晚籼最小,3者变异系数为56.0%、21.6%和11.0%;早、中、晚3种类型籼稻垩白度差异都较显著,3者变异系数分别为35.1%、34.9%和31.2%。因此,在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品质评价中应对不同稻区的稻米品质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另外,结合福建省早稻实际生产状况建议福建省新品种区试中选取连城作为早稻米质鉴定取样点。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整精米率 垩白度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标记分析金观音(半)同胞茶树品种遗传差异

茶叶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准确鉴定无性系茶树品种的遗传差异是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前提。实验对金观音同胞及半同胞茶树品种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31个SSR标记分型结果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共扩增出117个等位位点,单个标记为2.0~8.0个,平均3.77个。基因型数为2.0~11.0个,平均5.16个。基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5~0.80,平均0.54。基因杂合度范围为0.17~0.94,平均0.61。引物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14~0.77,平均0.48。引物鉴别力范围为0.07~0.73,平均0.29。参试品种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10~0.52,平均0.35。遗传多样性大小顺序为:同胞茶树品种<半同胞茶树品种<非同胞茶树品种。利用系统发育树可将参试茶树品种分为5类,与茶树品种的叶色、制茶特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任意两个品种同时在6个核心引物处(基因座)的基因型存在相同的可能性很低,为3.85×10-5,这组核心引物具有较高的鉴别力,可将参试茶树品种完全鉴定。

关键词: 茶树 SSR 无性系品种 遗传差异 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盐隔氧盐渍处理对芙蓉李胚原料及其加工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7

摘要:对不同盐浓度腌渍李胚的加工品质进行评价,并为李胚低盐隔氧腌渍贮藏与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芙蓉李鲜果、低盐隔氧(盐度分别为10.0,12.5,15.0°Bé)及传统高盐(盐度23.0°Bé)处理的李胚原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评价贮藏期间的质构参数、理化指标及感官评价等加工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11个品质指标可提取出累积贡献达83.08%的主成分3个,分别反映直接感受、黏性感受和咀嚼感受。聚类分析将21个处理组分为3大类:处理组1(鲜果)、处理组17(盐度23°Bé、贮藏4个月)和处理组21(盐度23°Bé、贮藏5个月)、其他18个处理组。分别以低盐隔氧腌渍的李胚(盐度10°Bé)与高盐腌渍的李胚为原料加工成李果蜜饯,前者的硬度及咀嚼度略低于后者,其他质构参数差异极不显著,加工的蜜饯品质相当。

关键词: 李果 盐渍 质构参数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铝钝化剂对蔬菜-土壤系统Cd和Pb的钝化效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含铝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果,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方法,以还原铝粉、硫磺、氢氧化钙为主要原料,按一定质量比例制备成含铝复合重金属钝化剂产品,研究了施用几种含铝重金属钝化剂对蔬菜产量、重金属Cd和Pb含量及其土壤重金属Cd和Pb形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染土壤常规施用化肥处理(PS+CF)的基础上,添施几种含铝的复合重金属钝化剂处理(PS+CF+Al_1、PS+CF+Al_2、PS+CF+Al_3和PS+CF+Al_4)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蔬菜的生物产量、降低蔬菜重金属Cd和Pb含量,并提高蔬菜收获后土壤pH值、减少土壤有效态Cd和Pb的含量。其中,PS+CF+Al4处理效果相对最佳,可比PS+CF处理提高蔬菜的生物产量32.48%,降低菜体重金属Cd含量71.95%~74.69%、Pb含量63.36%~74.69%,提高土壤pH值28.72%,减少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12.50%、Pb含量32.42%;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PS+CF+Al_4处理蔬菜收获后土壤的Cd和Pb主要以Cd_3(PO_4)_2、Pb(PO_2)_2、Pb_2(P_4O_(12))、Pb_3O_2SO_4等几种难溶性化合物形态存在,这进一步佐证了该复合重金属钝化剂的钝化效果。因此,含铝复合重金属钝化剂4(硫磺、还原铝粉和氢氧化钙按质量分数比2∶15∶100均匀混合而成)对蔬菜-土壤系统的Cd、Pb具有明显的钝化效果。

关键词: 还原铝粉 重金属钝化剂 蔬菜-土壤系统 钝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唐寅《事茗图》中的"隐逸"趣味

福建茶叶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明代是茶书画创作的高峰期,其中唐寅是成绩斐然的重要代表人物,其题诗画《事茗图》、《品茶图》等是广受称颂的茶艺术佳作.本文在考察唐寅人生经历的基础上,立足茶审美视角,对《事茗图》中淡泊隐逸的审美情趣进行赏析,发现这种茶审美趣味虽然沿袭自唐风宋韵,却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明代文人独创的茶审美观:通过世外桃源般的品茶氛围的营造,似“高山流水”的事茶心志的表达,日常“市隐”生活中的茶事同样可以充满高雅的情趣.这种隐逸之趣是画家对自我和现世生活方式、生命价值的积极探索,值得当代茶美学建设者借鉴和弘扬.

关键词: 唐寅 茶画 《事茗图》 茶美学 市隐 隐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淡水养殖业发展的空间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陆地农业资源退化和人口总量上升的双重压迫下,淡水养殖有望成为支撑我国居民口粮供给的另一支柱产业。基于2007-2014年我国省域淡水养殖面板数据,探寻了我国淡水养殖区域的格局变化,利用全局Moran’s I指数考察淡水养殖区的空间相关性,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了产业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我国淡水养殖业呈现出"东南热、西北冷"的特点,省域间的空间相关性逐年显著;2淡水养殖资金投入增加、养殖面积扩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会对淡水养殖量有正向的作用,体现我国淡水养殖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3淡水养殖面积负间接效应反映"过度养殖"和环境污染对淡水资源的破坏会减缓淡水养殖业的发展;4淡水养殖业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之间不矛盾,在未来可以稳定持续地提供淡水产品,成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重要保障。最后从合理规划淡水养殖区域格局、平衡省份间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和加强对水资源污染的监管3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淡水养殖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淡水养殖 格局变化 空间杜宾面板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氏新寄螨在西藏的发现(蜱螨亚纲:中气门目:新寄螨科)

蛛形学报 2017

摘要:报道温氏新寄螨Neoparasitus wenkochingi Samsinak,1964在西藏的发现.

关键词: 蜱螨亚纲 中气门目 新寄螨科 新寄螨属 再描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二五”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课题投入的分析与思考——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15个研究所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17

摘要:省级农业科研院所是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省属科研事业单位,在省域农业科研事业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文章以2011~2015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课题为研究对象,从科技课题立项情况、属性分析、投入强度等角度分析各研究所科技课题的现状、特点和变化趋势,全面把握"十二五"各研究所科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并从重视计划制订、培植优势学科、树立合作理念、加强协同创新等方面提出提高科技课题申报和科技创新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科技课题 投入强度 科技创新 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食用菌主要捕食性螨类调查

中国食用菌 2017

摘要:应用直接采集菌袋或菇床表面1 cm~5 cm培养料的方法,在福建省食用菌主产区对食用菌捕食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食用菌主要捕食螨隶属6个科、11个属、15个种,即为肉食螨科(Cheyletidae)、囊螨科(Ascidae)、双革螨科(Digamasellidae)、厉螨科(Laelapidae)、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和寄螨科(Parasitidae)螨类,主要种有普通肉食螨(Cheyletus eruditus)、菅原毛绥螨(Lasioseius sugawarai)、前篱双革螨(Digamasellus perpusillus)、黔下盾螨(Hypoaspis chianensis)、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家蝇巨螯螨(Macrocheles muscaedomesticae)和草菇真革螨(Eugamasus consanguineous)。

关键词: 福建省 食用菌 捕食螨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杀螨剂对害长头螨室内毒力测定

食用菌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喷药法测定了联苯肼酯悬浮剂和螺螨酯悬浮剂对为害食用菌的害长头螨(Dolichocybe perniciosa)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联苯肼酯和螺螨酯对害长头螨的生长发育均有影响,螺螨酯对害长头螨毒杀效果优于联苯肼酯,二者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38.96mg/L和149.02mg/L,螺螨酯在浓度43.6mg/L时完全抑制害长头螨膨腹繁殖。

关键词: 害长头螨 联苯肼酯悬浮剂 螺螨酯悬浮剂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