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秋石斛原球茎液体增殖培养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秋石斛‘三亚阳光’幼芽茎尖诱导形成的原球茎为增殖培养材料,采用液体培养方式及正交设计法研究基本培养基、噻重氮苯基脲(TDZ)、椰汁和白糖4种因素对秋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各因子的最佳水平,建立秋石斛‘三亚阳光’原球茎液体增殖培养技术。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秋石斛原球茎增殖影响的主次关系为基本培养基>TDZ>白糖>椰汁;筛选出秋石斛PLB适宜增殖培养基配方为改良HM2+TDZ 0.5mg·L~(-1)+NAA 0.1mg·L~(-1)+椰子汁20.0mL·L~(-1)+白糖30.0g·L~(-1),增殖培养35d平均增殖系数达6.65。


周宁县茶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中国茶叶 》 2017
摘要:周宁县地处福建东北部,洞宫山脉南端、鹫峰山脉东北麓,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最高峰龙冈头海拔1506m,最低点街头亭海拔65m,县域平均海拔800米,居福建省之冠。周宁县雨量充沛,常年云雾缭绕,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气候温和,具备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独特条件,是闽东茶叶主产区,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周宁历史名茶"官司云雾茶"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与"坦洋工夫""福鼎白茶""白琳工夫"齐名。一直以来,


菜后稻‘两优616’的氮磷钾肥效及其适宜用量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研究超高产水稻新品种做为菜后稻的氮磷钾施肥效应和适宜用量问题,以‘两优616’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肥料试验方案设计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肥力菜田上平衡施肥能有效改善‘两优616’的农艺性状,提高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氮磷钾肥平均增产效果分别为13.1%、2.9%和13.4%,氮钾肥的增产作用高于磷肥。氮磷养分主要存储在稻谷里,分别占总吸收量的63.8%和73.6%,但钾素有89.0%存储在稻草里。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4.7%、24.7%和30.2%。在本研究条件下,经济施肥量为N 71 kg/hm~2、P_2O_5 34 kg/hm~2和K_2O 101 kg/hm~2,三要素最佳施肥比例为1:0.48:1.42。研究结果为‘两优616’作为菜后稻的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高产稳产杂交水稻全优785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全优785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黔恢785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三系不育系全丰A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11—2013年参加国家长江上游稻区区域试验,2011—2012年32个试点平均产量8.32t/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86%,达极显著差异水平;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8个试点平均产量8.64t/hm~2,比对照增产5.14%;平均生育期158.2d,与对照Ⅱ优838相当。于2014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23)。适宜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800m以下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中草药浸出液体外驱杀两种水产致病性盾纤虫的研究
《福建畜牧兽医 》 2017
摘要:水滴伪康纤虫和海洋尾丝虫是严重危害海水养殖鱼类的兼性寄生纤毛虫,中草药在水产寄生虫病的防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无药物残留,无污染等优点。应用10种常见中草药浸出液对两种盾纤虫的体外驱杀效果的研究表明,水滴伪康纤虫对首乌藤、大黄和辣椒的敏感度较高,在药物浓度为0.5 g/L时,驱虫率分别为0.85、0.59和0.59,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海洋尾丝虫则对石榴皮、贯众、首乌藤和辣椒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度,在药物浓度为0.5 g/L时,驱虫率分别为0.55、0.51、0.43和0.37,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马鞭草、槟榔、虎杖、连翘、地榆等几味药物对两种盾纤虫的驱杀效果则不明显。试验结果提示,首乌藤和辣椒两种中草药浸出液在体外均表现出了对两种盾纤虫较好的驱虫效果,同时不同药物的驱杀效果差异也表明两种盾纤虫对药物的反应机制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SSR分析50份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16对SSR引物对不同产地的50份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在0.04~0.37,平均值为0.24。依据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50份桃种质资源可主要划分为3个类群(中晚熟种质、中早熟种质、超短低温早熟种质)。在湿热地区综合性状优异的短低温种质可单独聚类。观赏桃与鲜食普通桃亲缘关系最远。遗传分析表明:部分福建地方种质属于南方水蜜桃,从分子水平支持了先前认为这些种质源于江南(江浙沪)水蜜桃品种群的看法。


日本土地改良事业的演变、特征及其成效
《现代日本经济 》 2017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二战后,日本土地改良事业共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以《土地改良法》为依据开始确立,进而从农业整备扩充到农村整备,最终到现代内容的多样化。整个发展过程中,土地改良目标由促进农业生产扩展到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建设生态环境。土地改良事业是受国家、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三级行政管理,以土地改良区这一农民组织对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的一项以产业政策、国土政策和区域政策为目的的公共事业。日本土地改良事业的发展,对粮食供给、农业结构调整与经营主体培育、国民经济发展及农业的多功能性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日本的土地改良事业可为中国建设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促进规模化经营以及综合治理农村环境等提供有益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