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海拔来源芽胞杆菌根腐生防菌的筛选与鉴定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从82株高海拔来源菌株中筛选对根腐病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生防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初步筛选根腐生防菌,利用牛津杯法测定抑菌活性,筛选获得FJAT-19708和FJAT-20265共2株拮抗根腐的菌株,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均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枯草芽胞杆菌,有望用于控制植物根腐病。


信号肽及化学通透剂对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胞外分泌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的信号肽和化学通透剂对重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胞外分泌的影响,提高CGTase的胞外分泌量。【方法】扩增地芽孢杆菌CHB1(Geobacillus sp.CHB1)的CGTase基因,构建带有地芽孢杆菌CHB1自身信号肽、Omp A、Pel B信号肽和不带信号肽的4种重组质粒;比较4种重组质粒对重组CGTase胞外分泌的影响,筛选最优的信号肽;考察甘氨酸、Triton X-100、SDS和Tween 80四种化学通透剂对重组CGTase胞外分泌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化学通透剂及其浓度。【结果】Omp A信号肽介导的分泌效果最好,胞外酶活达到7.44 U/m L,分别是Pel B、CHB1信号肽的2.04倍和11.27倍,不带信号肽的重组质粒菌胞外检测不到酶活;携带Omp A信号肽的重组质粒菌发酵48 h,同时添加浓度为0.6%的甘氨酸和0.3%的Triton X-100,胞外酶活达最大到14.27 U/m L;SDS和Tween 80对该酶的胞外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Omp A信号肽的介导效果最佳,同时添加浓度为0.6%和0.3%的甘氨酸和Triton X-100可以有效促进胞外分泌,为该重组酶的高效胞外分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信号肽 化学通透剂 胞外分泌


留穗量对龙眼花芽分化期叶片矿质营养及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立冬本龙眼不同留穗量对花芽分化期秋梢叶片矿质营养含量、结果母枝生长及果实品质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株留穗量1/3和对照树的秋梢叶片N、P、K含量高于株留穗量1/2处理,Ca、Mg含量表现为留穗量1/2>留穗量1/3>对照。留穗量1/3处理,年际间结果母枝粗度、长度、叶片数差异均不显著,都是优良结果母枝,大年和小年均表现果大(13.0g以上),穗大(800.0g以上),品质优,大小年变幅小(14.67%),与留穗量1/2相比,4年平均增产24.20%,提高经济效益44.68%。说明留穗量1/3是较适宜的负载量。


特色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福建农业 》 2017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三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我国实现了农产品总量充裕、品种丰富,告别了农产品短缺的时代。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的层次升级,人们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安全、个性,绿色消费和健康消费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当前,农产品出现了供过于求


窨制原料对茉莉花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茉莉花茶品质与茶坯类型、鲜花质量和窨制技术息息相关。本文利用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TF指数),探究3个品种烘青茶坯、4种干燥工艺茶坯以及2个产地和3个采摘时间的鲜花对窨制茉莉花茶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烘青茶坯窨制的花茶香气组成不同,大白毫的JTF指数(2.19)高于银毫(1.48)和银针(0.80),其香气品质最佳;4种干燥方式的大白毫茶坯窨制的花茶香气组成有差异,JTF指数大小为炒青(2.95)>烘青(2.19)>晒青(1.94)>蒸青(1.56),表明炒青茶坯所窨制的茉莉花茶香气品质最好,可归因于其比表面积和吸附量大。以福州茉莉花窨制的珠型花茶总香气浓度和酯类含量高于广西珠型花茶,萜烯类含量低于广西花茶,而两者的JTF指数分别为0.84和0.82,表明两者的香气品质接近。利用9月底采摘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浓度最高,8月底采摘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JTF指数最高(2.33)。


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引种及栽培研究
《福建农业科技 》 2017
摘要:以景天科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为研究对象,筛选出观赏价值较高、适宜福州地区栽培的品种10个,探讨其生理特性及适应性,并总结关键栽培技术。


高山杜鹃组培快繁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 》 2017
摘要:本文从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基本培养基和生长激素的选择、生根培养和移栽等方面归纳总结了近年来高山杜鹃组培快繁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发展方向,以期满足市场供求,对高山杜鹃的组培快繁意义重大。


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及抗药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并评估其抗药性风险。【方法】以128株采自福建省未使用过杀菌剂的水稻抗病性鉴定圃的稻曲病菌为材料,以"两优培九"水稻品种为受体,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通过药剂驯化方法获得抗药突变体,并测定抗药突变体的抗性水平、致病力和生物学性状。【结果】128株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EC50值为0.020 9~0.203 9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为(0.087 3±0.045 9)μg/mL;通过药剂驯化方法获得2株抗药突变体F338-M和F37-M,其抗性倍数分别为13.38和8.21;抗药突变体继代培养9代后与亲本菌株相比抗性变化不明显;抗药突变体的菌落生长速率、菌丝干质量和产孢量都显著低于其亲本菌株,其中F338-M产孢量是其亲本菌株F338的67.43%,F37-M的产孢量仅为其亲本菌株F37的41.93%;亲本菌株接种供试水稻品种"两优培九"的病穗率和穗平均病粒数均高于其突变菌株。【结论】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为(0.087 3±0.045 9)μg/mL,抗药突变体的抗药性可以稳定遗传。抗药突变体与其亲本菌株相比自然竞争力低,稻曲病菌对戊唑醇具有较低的抗性风险。
关键词: 稻曲病菌 戊唑醇 敏感基线 抗药突变体 生物学性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