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早籼杂交稻全优1093的选育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早/晚恢杂交的方法,将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早熟恢复系明恢82与籼粳交迟熟恢复系育种材料制8杂交,选育出早熟恢复系福恢1093,并与抗稻瘟病、高异交率三系不育系全丰A配组育成早籼杂交稻新品种全优1093。该品种经多年多点示范,表现出植株茎秆粗壮、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后期转色好等优点,2年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5.53%,于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4004)。

关键词: 水稻 全优1093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疫里默氏菌铁依赖抑制子基因的原核表达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鸭疫里默氏菌铁依赖抑制子(RaDtxR)基因序列特征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在引物上下游引入BamHI和XhoI酶切位点,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4T-1-RaDtxR,对其进行IPTG诱导表达条件优化和表达目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鉴定。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分子量约为51ku目的蛋白得到表达,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成功对鸭疫里默氏菌RaDtxR基因进行表达,为研究鸭疫里默氏菌RaDtxR蛋白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菌 铁依赖抑制子基因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麦苗产量及生长的影响

福建农业科技 2017

摘要:研究4组不同营养液配方对麦苗产量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液配方的麦苗产量及生长有显著差异,其中配方为360 mg/L Ca(NO_3)_2·4H_2O+775 mg/L KNO_3+250mg/L NH_4H_2PO_4+200mg/L MgSO_4·7H_2O处理的麦苗产量最高,第2次割苗比第1次割苗在产量、苗数、生长速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关键词: 营养液配方 麦苗 产量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促进基层农技协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对策研究

福建农业 2017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的大格局下,偏远地区的扶贫攻坚工作仍然很繁重。很显然,传统扶贫开发行动的边际效应降低,无疑增加了扶贫攻坚的难度。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搭建有效的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兴农的效应?怎样优化农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育种骨干亲本的米质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全面系统地评价杂交水稻骨干育种亲本的米质性状,对于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274份来源于中国十余个水稻主产区的骨干育种亲本及部分国外来源的育种材料进行了基于类群划分的米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项米质性状中,籼稻糙米率、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到三等以上标准,粳稻糙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到三等以上标准。籼稻米质性状优质达标率变化范围为27.7%~97.7%,粳稻米质性状优质达标率变化范围为16.7%~100%,籼、粳稻垩白性状的优质达标率均较低。籼稻类群中,恢复系和保持系的垩白性状和直链淀粉含量是米质性状改良的重点,常规稻直链淀粉含量较优,热带籼稻中IR43、GIZA 178等米质性状优良,是杂交育种的有利种质资源。筛选出10项米质指标均达三级以上的各类亲本材料共23份,这些育种材料可以作为优异的米质性状改良的基因供体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应加强垩白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

关键词: 水稻骨干亲本 籼稻 粳稻 米质 品质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输精参数对金定鸭受精率的影响研究

中国家禽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选取金定鸭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不同输精参数(输精量0.03 mL、0.05 mL、0.10 mL、0.20 mL,输精深度3 cm、6 cm,输精间隔2 d、4 d、6 d,输精时间8∶00~11∶30、14∶00~17∶30)对蛋鸭人工授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输精深度为6 cm的种蛋受精率最高可达92.81%,极显著高于输精深度为3 cm的种蛋受精率(P<0.01);输精深度相同(3 cm、6 cm),输精量不同(0.05 mL、0.10 mL、0.2 mL)对种蛋的受精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高于输精量为0.03 mL的种蛋受精率(P<0.01);8∶00~11∶30输精与14∶00~17∶30输精的平均受精率分别为90.62%和89.52%,表明输精时间对种蛋的受精率无显著影响(P>0.05);输精间隔为2 d、4 d时的种蛋受精率极显著高于输精间隔为6 d的种蛋受精率(P<0.05),而输精间隔为2 d、4 d的受精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输精间隔效应(2 d、4 d、6 d)对种蛋受精率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蛋鸭的人工授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金定鸭 人工授精 输精参数 受精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秋葵新品系比较试验

福建农业科技 2017

摘要:进行黄秋葵新品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新品系14T1的鲜果荚产量最高,每667m2产量3175kg,比对照品种五福秋葵增产48.71%,主要性状较优,抗高温干旱能力强,根结线虫发病指数较低,适宜在三明市示范推广。

关键词: 黄秋葵 品比试验 产量 抗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CRISPR/CAS9技术定点编辑水稻花粉特异表达基因OsIPA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雄配子发育是水稻得以繁殖的关键发育过程,同时水稻的雄性不育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花药/花粉特异表达基因可能在雄配子发育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水稻品种明恢86中的花药特异表达基因OsIPA定点编辑,获得OsIPA突变体,以期研究OsIPA基因在水稻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功能。试验最终成功的对OsIPA基因第1外显子上的2个不同的靶位点进行了定点突变,经检测发现有24株T0代在相应的靶位点发生了突变,共有8种不同的类型,包括碱基缺失、替换以及单碱基的插入等不同类型。

关键词: 水稻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OsIP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离体繁殖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综述从快速繁殖技术、器官发生、体细胞胚胎发生、移栽、遗传稳定性等方面综述了菠萝离体繁殖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常用的外植体类型、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此基础上,对菠萝离体繁殖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建立菠萝高效离体繁殖技术体系及工厂化育苗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菠萝 快速繁殖 器官发生体细胞 胚胎发生 遗传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姬松茸菌株J_1与J_(77)镉富集差异及生理响应机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姬松茸菌株J_1及其诱变菌株J_(77)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镉对J_1、J_(77)菌丝生长与产量、镉富集量及相关氨基酸含量等的影响,分析J_1、J_(77)对镉吸收与耐受性差异及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外源添加镉浓度的增加,J_1、J_(77)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均先增加后降低,低浓度镉能促进姬松茸生长、提高产量;相同浓度外源镉胁迫下,J_(77)菌丝及子实体中镉含量均低于J_1,且差异显著(P<0.01),J_(77)为低富集镉的菌株;菌丝中镉含量与子实体中镉含量显著正相关(R2>0.97);J_1、J_(77)子实体中半胱氨酸含量均先降低后增加,低浓度镉胁迫下J_1半胱氨酸含量较高,高浓度镉胁迫下J_(77)中半胱氨酸含量较高,半胱氨酸可能与姬松茸镉富集密切相关。

关键词: 姬松茸 富集 重金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