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用菌渣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茶叶学报 》 2017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运用湿筛法,研究了菌渣施用对茶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单施氮肥(M0)、50%氮肥+50%菌渣有机肥(M1)、全量菌渣有机肥(M2)和2倍菌渣有机肥(M3)。结果表明:>5 mm的团粒结构是茶园土壤团聚体的主要组分,所占比例为37.04%~52.37%,其它各粒径分布较为均匀;随着土层加深,茶园土壤大团聚体含量降低,<0.25mm的微团聚体含量则相应上升。施用菌渣主要增加了土壤中>5mm团聚体含量,增幅15.20%~41.39%,其中高量菌渣有机肥处理(M2和M3)处理显著增加(P<0.05)。茶园土壤R0.25(>0.25mm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值(GMD)均随着菌渣施用量的提高而增加,分形维数(D)随菌渣用量的提高而减小。相关分析表明,R0.25、MWD和GMD均与>5mm的大团聚体呈极显著正相关,与0.25~0.5 mm和<0.25mm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D与>5mm的大团聚体呈极显著负相关,与0.25~0.5mm和<0.25mm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这就说明>5mm的大团聚体越多,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越好。以上结果说明,施用菌渣有机肥能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含量及其水稳性,是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和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


不同茶类制法对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化学模式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多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是茶叶重要品质成分。本研究将金观音、黄观音、福云6号等7个福建茶树品种春梢鲜叶原料分别加工成4种茶类(绿茶、白茶、红茶和乌龙茶),并分析比较了鲜叶原料及其所制茶类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量、儿茶素类和游离氨基酸组分的模式差异。结果表明,基于供试茶样(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的二维"点集"分布视图可将4种茶类及其鲜叶原料划分成3个主要类群:绿茶、白茶和一芽二、三叶鲜叶样;乌龙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鲜叶样;红茶样。鲜叶原料采摘标准是乌龙茶有别于其他茶类的首要影响因素。通过供试茶样儿茶素类和游离氨基酸的靶标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可进一步比较白茶与其他茶类化学轮廓的模式差异。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简单儿茶素较酯型儿茶素更易趋于氧化减少,萎凋工序则有助于白茶游离氨基酸(苏氨酸和亮氨酸)的形成或保留。


柿属植物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东南园艺 》 2017
摘要:我国是柿属植物(Diospyros spp.)的原产中心之一,柿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一般采用原位保存和田间保存两种方式,这两种保存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超低温保存是目前柿属植物种质资源长期稳定保存的理想方法之一。本文对其超低温保存的定义、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进行了论述,并对茎尖改良滴冻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不同烘焙温度对丹桂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丹桂乌龙茶(闽南)毛茶为材料,研究不同烘焙温度(60、80、100℃)对丹桂乌龙茶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80℃烘焙处理感官品质较佳,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含量、儿茶素品质指数、CG含量较高;EGC、EC含量较低。香气品质表现为花香清长;醇类、醛类为其主要的香气成分;反式-橙花叔醇、苯乙醛相对含量较高,α-金合欢烯、苯乙睛、二氢芳樟醇、苯乙醇相对较低。烘焙后,丹桂乌龙茶中水浸出物、多糖、咖啡碱含量、儿茶素总量均增加,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乌龙茶的烘焙技术提供参考。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课程互动点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摘要:基于数字互动电视平台,建设互动点播系统,该系统包括主页、分类、课程介绍及相关视频推荐等4个界面.该系统使用目前成熟的数字电视技术,具有覆盖面广、视频点播响应快、延时少、点播操作简单等特点,该技术使多年积累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视频得以重新利用,方便全省农业从业人员收看学习.


羽毛肽粉对瓦氏黄颡鱼稚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基础饲料中添加5%、10%、15%、20%羽毛肽粉的配合膨化饲料饲养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稚鱼60d,研究其肌肉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羽毛肽粉添加水平在20%范围内时,瓦氏黄颡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蛋白质、灰分、脂肪、水分)无显著性变化(P>0.05)。10%羽毛肽粉添加组黄颡鱼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儿童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添加组(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10%羽毛肽粉黄颡鱼肌肉的E/T、E/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他添加组(P<0.05)。羽毛肽粉添加水平达到10%时,瓦氏黄颡鱼肌肉的Lys比值、EAAI值、AAS和CS评分值均最高,而接近于对照组。当饲料中添加10%羽毛肽粉时,瓦氏黄颡鱼肌肉棕榈酸的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添加组与对照组(P<0.05)。当羽毛肽粉添加水平在15%范围内时,瓦氏黄颡鱼肌肉的SFA含量和顺式油酸的相对含量随着添加比例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当饲料中添加10%羽毛肽粉时,瓦氏黄颡鱼肌肉的DHA+EPA、HUFA、PUFA和(n-3)P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添加组与对照组(P<0.05)。可见,在瓦氏黄颡鱼饲料中适量添加羽毛肽粉,可以显著提高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