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重金属钝化剂对蔬菜-土壤系统Cd和Pb的钝化效果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方法,以还原铁粉、硫磺、氢氧化钙等为主要原料,按一定的质量比例(1:0:0,Fe_1;15:1:0,Fe_2;3:0:10,Fe_3;15:1:50,Fe_4)制备成几种含铁复合重金属钝化剂,研究了施用几种含铁重金属钝化剂对蔬菜(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和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产量、蔬菜重金属Cd和Pb含量及其土壤重金属Cd和Pb形态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污染土壤常规施用化肥处理(污染土PS+化肥CF)的基础上,添施几种含铁的重金属钝化剂处理(即PS+CF+Fe_1、PS+CF+Fe_2、PS+CF+Fe_3和PS+CF+Fe_4)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蔬菜的生物产量、降低蔬菜重金属Cd和Pb含量,并提高蔬菜收获后土壤p H值、减少土壤有效态Cd和有效态Pb的含量。其中,PS+CF+Fe_4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PS+CF)处理相比,提高了蔬菜生物产量48.54%,降低蔬菜重金属Cd含量51.15%~71.31%、Pb含量10.63%~68.68%,提高土壤p H值42.03%、减少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18.01%、Pb含量41.04%;通过对蔬菜收获后土壤重金属Cd、Pb组分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PS+CF+Fe_4处理后土壤Cd、Pb主要以Cd_3(PO_3)_2、Pb(PO_2)_2、Pb_3O_2SO_4、CdCa_2(PO_4)_2等几种难溶性化合物形态存在,这进一步验证了该复合重金属钝化剂的钝化效果。因此,该含铁重金属钝化剂(Fe_4)对Cd、Pb污染农田土壤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还原铁粉 重金属钝化剂 蔬菜-土壤系统 镉 铅 钝化


乌龙茶新品种‘春桃香’、‘紫观音’武夷山点区域试验报告
《茶叶学报 》 2017
摘要:2011~2016年在武夷山开展乌龙茶新品种区域试验,对参试品种春桃香、紫观音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春桃香、紫观音的均产分别比对照种黄棪增加73.64%、9.13%;香气与滋味的感官审评加和总分均比对照种高1~2分,且在不同采摘批次间表现稳定;成活率、生长势等性状均与对照相当,特别是成活率,春桃香和紫观音的成活率分别高达97.9%和99%,开采期均晚于对照种10 d左右,属晚生种。在武夷山区试点种性特征表现优异,适宜在武夷山及气候条件相类似的茶区推广种植。


农业部华南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年会
《福建稻麦科技 》 2017
摘要:2017年6月12日,农业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2016—2017学术年会在福州召开。实验室主任委员李家洋院士、副主任委员谢联辉院士、委员匡廷云院士、谢华安院士和胡培松研究员、郑家团研究员等出席,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刘波,副院长翁启勇、科研处处长汤浩等应邀出席并致辞,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李家洋院士主持,实验室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12日上午,学术委员会委员们认真听取实验室2016年度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项目立项、发表文章、重要


稻米垩白性状的QTL检测、上位性及环境效应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的垩白性状是当前限制中国稻米品质提升的最主要因素。研究垩白形成机理及遗传特性,将有利于提高育种中垩白性状的改良效率。本课题组先前构建了广陆矮4号/佳辐占重组自交系(GJ RIL)及遗传图谱。本研究连续2年在上杭县和龙海市两地共种植6季GJ RILs,据各季垩白性状表型数据进行遗传分析,结合遗传图谱进行QTL定位、上位性分析和环境效应分析。遗传分析发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偏态分布,推测垩白性状受主效基因与微效基因共同影响。QTL定位中,垩白粒率获得3个QTLs,qPGWC2、qPGWC4和qPGWC5,遗传贡献率分别为2.84%、3.74%和14.09%;垩白度获得3个QTLs,qDEC1、qDEC4和qDEC5,遗传贡献率分别为2.96%、4.88%和7.79%。上位性分析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获得7对和5对上位性QTLs,贡献率为0.23%~3.55%。RM307~RM518区间内同时检测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QTLs,并参与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上位性互作。RM598~RM5140区间内也同时检测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QTLs,也参与了垩白度的上位性互作。环境效应分析发现,垩白度的3个QTLs及eqDEC10和eqDEC9这对上位性QTLs均与2010年早季龙海种植环境发生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


羊口疮病毒和丝状支原体簇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同时快速检测羊口疮病毒(ORFV)和丝状支原体簇(Mm cluster)的方法,本研究根据ORFV的B2L基因和Mm cluster的16S r R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ORFV核酸和Mm cluster核酸的双重PCR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扩增出ORFV和Mm cluster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它常见病原的DNA模板均无扩增,对ORFV和Mm cluster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3.8×10~4拷贝/μL和1.3×10~3拷贝/μL。利用该方法对3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双重PCR检测结果与单一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重复性好,为临床ORFV和Mm cluster的快速检测、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方法。


蛋鸭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蛋品质相关性分析
《中国家禽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VLDLR)在卵生动物蛋黄物质形成过程起关键作用。研究以国绍Ⅰ号母鸭为研究对象,采用一代测序法对VLDLR基因外显子12至外显子13区域进行SNPs筛选,并分析各多态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状态及不同基因型与蛋品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共发现4个多态位点,其中S1(A7120G)位于12号外显子,未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S2(A7261G)位于12号内含子;S3(C7325T)和S4(A7337G)位于13号外显子中,分别导致Thr突变为Met,Asn突变为Asp。位点S1、S2和S4为强连锁不平衡位点,存在3种单倍型和3种双倍型,单一位点基因型和双倍型与蛋黄比例、蛋重、蛋黄重、蛋壳重和蛋黄颜色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均为不显著相关,在国绍Ⅰ号VLDLR基因外显子12-外显子13区域内未发现与蛋黄比例等蛋品质相关的分子标记SNPs位点。
关键词: 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VLDLR) 蛋鸭 核苷酸多态性(SNP) 蛋品质


多通道水质监测仪的设计与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了满足福清现代农业示范园鱼类繁育基地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中水质多参数实时并行数据采集与监测的需求,开发了一套多参数、多通道并行的水质监测仪,实现了水质数据查询、自动监测、密码修改、报警记录、数据记录、组件检测、传感器校准、恢复出厂设置等功能。该仪器投入使用后,运行稳定,人机界面友好,操作便捷,能够满足鱼类养殖水质多参数实时并行数据采集的要求,具有实时性、可靠性以及较高的监测效率。

